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发表于 2007-9-1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选用音箱箱体材料的实用方法
              作者: OKK
(原创作品,请勿自行转载)

构造箱体所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大家的讨论也不少。但多限于泛泛而谈,尤其是关于石质箱体的讨论:一些DIY烧友实践了,多数说好,也有说不行的,没有结果。应该看到:音箱箱体可消除声短路改善音箱低频段的声特性;但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发出各种干扰声,会导致声音的劣化。现在虽有少数厂家仍用薄板利用箱声“调味”,但主流厂家走的都是彻底消除箱板共振-箱声的路子了。

OKK认为,音箱箱体在工作时至少会发出下列干扰声:
(1)箱体局部或整体受单元锥体运动的反作用力驱动产生振动而发声。
(2)单元背部腔内高强度声压传出。外传途经为:箱壁、锥体?、倒相孔。
(3)箱板共振声。由箱体机械结构的形成的共振特性所产生。

针对这些干扰声,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来抑制:
针对(1):增加箱体重量、阻尼盆架运动、加强固定盆架及磁体、加抑制振动的脚钉。
针对(2):选择隔音性能好的音箱体材料;控制箱内尺寸、形状及调整吸音棉;后置并采用小口径倒相管。
针对(3):正确设计箱体内外形状,认真合理地选择箱体材料,及加强结构及合理的内部支撑。

以上每项措施都离不开“选择箱体材料”的问题。
符合这些要求的理想材料应当是同时具备:高密度、高刚度、高阻尼三项特性。但一种材料高刚度和高阻尼往往难以并存,可能只有用复合材料的方法才能顺利实现。在考虑怎样选用没有(?)箱板共振的材料时,我们先考察一下音箱内的物理过程:单元的锥盆振动带动箱内空气去冲击箱壁,频率符合箱壁共振特性时,箱壁便吸收此频率能量然后通过衰减振蕩释放出去。高密度、高刚度材料不易撼动,只吸收少量能量;而低密度、低刚度材料容易被驱动,吸收较多能量。高阻尼材料在振动中自身迅速消耗这个能量,低阻尼材料则通过振动缓慢消耗这个能量形成声波辐射,构成了“箱板共振声”。
“箱板共振声”有那么严重,要如此兴师动众吗?一般来说箱板振动肯定没有锥体振膜的振幅大,但它的面积是锥体振膜的几倍到几十倍。所以辐射强度也会提高很多,故凡是触摸箱壁时能感觉到的振动,肯定会造成明显的“箱声”,即干扰声。

关于箱体振动问题的定量研究,南大声学所网站介绍过一篇赵其昌老师文章,讨论音箱材料对音质影响的问题。值得感兴趣者学习。http://www.nju520.com/bbs/dispbb ... ;ID=3688&page=1

在这里仅引用该文中的一个实验的测试结果:
音箱材料沥青消振.JPG
音箱材料沥青消振2.JPG
结论:12毫米厚的沥青使木箱板的振动降低了 10 DB。

上面这段“引言”长了点,现在切入正题。

这里提出一个DIY友实用的音箱箱体的材料选用定量方法。此法试图把与部分发烧友讨论过的“敲箱评价法”客观化、适度定量化。这个测试的实质是测试板材在机械冲击下振动过程的脉冲响应。
具体做法很简单:使用橡胶锤敲击板材来模仿脉冲力的冲击,同时用话筒记录板材背面的近场声,通过观察录音的脉冲响应波形及分析其声(频)谱来比较板材的性能。

建议使用软质的橡胶锤用均匀力进行敲击。避免应力过于集中。
简易橡胶锤:
橡胶锤small.jpg

测试话筒距离被测板材约 10 MM,如图:
测石材small.jpg

以下是两种板材(厚 18-20MM,长、宽 300-450MM)在被敲击时距离10MM 处录下的 ·WAV 信号的波形。话筒为驻极式WM61,录音采样频率为 44100/S。处理时截取的信号段长度为 100 mS。
敲击木材(中密度板),初始信号幅度高但迅速衰减。声似“嗒~”,声音较大。
3-wood.JPG

敲击石材(黑色花岗岩),初始信号幅度中等但衰减过程较慢。声似“嘡~”,声音中等。
2-stone.JPG

敲击加阻尼的石材(加阻尼的黑色花岗岩),初始信号幅度低但也迅速衰减。声似“忒~”,声音较弱。
1-damp.JPG

声音的强弱在信号波形中可明显区别。显然是一个比一个减弱。

提到分析录音的声(频)谱有些DIY友感到生疏。其实几乎所有的音乐播放软件都具备这类功能。不过WINDOWS MEDIA 分析“噹”时声(频)谱显示一闪而过。俺在这里用的是 COOL EDIT ,一款最简易的录音软件,可在多处免费下载。它可以给出精确的录音信号波形,也可以计算出稳定的声(频)谱曲线。

以下是上述三种板材(信号段长度为 100 mS ),由录得的 *.WAV 信号的波形计算所得的声(频)谱曲线。计算所使用的FFT样本量为 4096。显示的频率范围取的是100HZ—5KHZ。
其中:
紫色为敲击木材的频谱曲线,
橙色为敲击石材的频谱曲线,
绿色为敲击加阻尼的石材的频谱曲线。
1绿-dam 2橙-s 3紫-w.JPG

由上图可以得到这些信息:(相对单位,纵坐标每大格为 6DB)
测试系统的本底噪声约为 -82DB
紫色的木材的频谱曲线均值约为 -48DB
橙色的石材的频谱曲线均值约为 -63DB,表示总体振动比木材小得多。但在600HZ和1200HZ附近有大共振峰,这就是衰减过程较慢的原因了。
绿色的加阻尼石材的频谱曲线均值约为 -68DB,但它却将石材的大共振峰抑制了15-20 DB!

通过上面的测试,对于这个尺寸的材料,是不是可以大致形成如下的印象:
(1)石材比木材振动要低大约 15DB。石材加阻尼的构造比木材振动要低大约 20DB。
(2)石材加阻尼后,虽然降低石材总体振动只有5DB,但降低石材的共振峰值可达 20DB。足以克服石材有中频共振峰这样的重大缺陷。
(3)石质音箱必需下重手进行阻尼,否则中频箱声将带来严重声色染。

这个实验是很粗糙的,许多因素尚未顾及:
(1)音箱内箱壁主要接受的是大面积受力的能量,实验中是小面积受力。
(2)音箱内箱壁所受激励声压很高,可达 120-140 DB。
(3)板材的边界状态与成形的箱体有所不同。
(4)石材加阻尼的方式大有探讨的余地。
           ……
           ……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威望 +2 HD币 +50 收起 理由
wzy728 + 20 + 2 + 50

查看全部评分

135

主题

3

好友

861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183
帖子
8227
精华
8
经验
8619 点
金钱
7504 ¥
注册时间
2006-8-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07-9-13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上沙发细细品

23

主题

0

好友

131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556
帖子
2359
精华
0
经验
1313 点
金钱
1283 ¥
注册时间
2007-8-6
发表于 2007-9-13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它们掉起来,象编钟那样,用小钢锤敲,这样才有说服力!

23

主题

0

好友

131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556
帖子
2359
精华
0
经验
1313 点
金钱
1283 ¥
注册时间
2007-8-6
发表于 2007-9-1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它们掉起来,象编钟那样,用小钢锤敲,这样才有说服力!

135

主题

3

好友

861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183
帖子
8227
精华
8
经验
8619 点
金钱
7504 ¥
注册时间
2006-8-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07-9-13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固定于相同的架子上更合理一些。板材背面有足够的开放空间。
希望能继续完善这个实验,实验的设计对于得到一个科学的结果极其重要。

如上面提到的赵先生的研究,设计方案中用的是12毫米厚的沥青和9mm的木板”,我觉得就有不尽合理之处。现在做箱很少用这么薄的板,如果用18mm的mdf再加10mm左右的沥青就合理得多,另外,沥青的铺设方式也很重要(我还看不到原文)

23

主题

0

好友

131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556
帖子
2359
精华
0
经验
1313 点
金钱
1283 ¥
注册时间
2007-8-6
发表于 2007-9-13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重做一遍吧,固定点应当在中心,用锣丝上紧.再 测后上报告.

135

主题

3

好友

861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183
帖子
8227
精华
8
经验
8619 点
金钱
7504 ¥
注册时间
2006-8-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07-9-1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kj3 于 2007-9-13 12:18 发表
再重做一遍吧,固定点应当在中心,用锣丝上紧.再 测后上报告.



那不成了一个钹了?

23

主题

0

好友

131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556
帖子
2359
精华
0
经验
1313 点
金钱
1283 ¥
注册时间
2007-8-6
发表于 2007-9-1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的方法很重要,方法不当,上来就是低效的.没多少说服力.

23

主题

0

好友

131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556
帖子
2359
精华
0
经验
1313 点
金钱
1283 ¥
注册时间
2007-8-6
发表于 2007-9-13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kra 于 2007-9-13 12:20 发表



那不成了一个钹了?

就要这么测!

135

主题

3

好友

861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183
帖子
8227
精华
8
经验
8619 点
金钱
7504 ¥
注册时间
2006-8-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07-9-13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嘡”可比“嗒”可怕多了

135

主题

3

好友

861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183
帖子
8227
精华
8
经验
8619 点
金钱
7504 ¥
注册时间
2006-8-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07-9-13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kj3 于 2007-9-13 12:22 发表

就要这么测!

板材在做箱时的固定方式跟这样差太多了。这么做可以把效应放大,使得更易检出并比较分析,但误差会不会也随之放大呢?

135

主题

3

好友

861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183
帖子
8227
精华
8
经验
8619 点
金钱
7504 ¥
注册时间
2006-8-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07-9-1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敲击方式的重复性可有保证?

如果把橡胶捶用线吊起,做成一个摆来敲击,会不会更好些?

9

主题

0

好友

114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1689
帖子
1823
精华
0
经验
1145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07-4-16
发表于 2007-9-13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37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4633
帖子
12221
精华
2
经验
11254 点
金钱
9361 ¥
注册时间
2006-11-14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07-9-13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中…………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提到的基本上是楼顶末尾的(3)的尚未顾及因素了。

对于音箱设计来说,最有意义的应该是四周全固定的边界条件.

23

主题

0

好友

131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556
帖子
2359
精华
0
经验
1313 点
金钱
1283 ¥
注册时间
2007-8-6
发表于 2007-9-15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周是固定了,但做实验就是要让结果更分明些.要不各厂家也不会在材料和箱体上做这么多的文章.还有比如用橡皮锤就不好判定高频衰竭情况.因为产不出高频,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07-9-15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滴.

要想比较准确的测试,请看:[讨论]关于箱体振动的测试
http://www.nju520.com/bbs/dispbb ... ;ID=4155&page=1

40

主题

3

好友

227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创业青年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0473
帖子
2256
精华
0
经验
2277 点
金钱
2144 ¥
注册时间
2007-3-19
发表于 2007-9-1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

135

主题

3

好友

861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183
帖子
8227
精华
8
经验
8619 点
金钱
7504 ¥
注册时间
2006-8-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07-9-15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
德先生和赛先生来了又走了.

23

主题

0

好友

1313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5556
帖子
2359
精华
0
经验
1313 点
金钱
1283 ¥
注册时间
2007-8-6
发表于 2007-9-1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周越固定得好,振动的频率也越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