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8
- 在线时间
- 7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5-2-28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427652
- 帖子
- 583
- 精华
- 0
- 经验
- 248 点
- 金钱
- 246 ¥
- 注册时间
- 2011-11-3
|
第一次写这种文字。本来不太敢写,自觉听过的高级器材不多,听音经验还很不够;但之前在网上搜索,发现国内烧友对这两款平民级耳放还不太熟悉,听感文字几乎看不到,于是不揣浅陋,尝试一番。
HeadRoom Total Bithead这款耳放上了2005年美国发烧天书,虽然在那个榜单上它得的只是提名奖。
老实说,打开包装盒时对它有一点点失望。手工明显欠精细。不仅比不上亚马逊网上的图片,而且比之前那个NuForce Icon uDAC2-HP 差得远。NuForce是台湾手工,细节相当讲究。HeadRoom 没说是哪里手工,在它官网上研究半天,只说是品牌商自己生产的,那么应该是美国西部的手工了。可是看了它的样子,跟一般概念中的美国出品不太一样,像是“中国制造”。莫非那个厂里招了一群中国民工?
不过,声音听下来还是不错。为了更好地体会它的特点,这些天一直在用NuForce比较着听,耳机用的是拜耳动力DT880和铁三角ESW9。这样,比较的时候就有四个组合。听了快10天,每天大概三四个小时不等。对它的特点算是有一些基本认识了。当然,对那个用了已经两个月的NuForce耳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对比着说一些它们的特点。
首先,我要纠正一个说法。之前在网上搜NuForce耳放的文章,仅有的一星半点的介绍中有人说它是一个暖声耳放。现在跟HeadRoom比起来,NuForce的声音实在很中性的,HeadRoom才有点暖。这一点可以说毫无疑问,一听就很清楚。NuForce的声音凉白如水,很清澈,很透明,要听真空管录音才会有一种如同抹了蜜似的融融暖意;而HeadRoom听一般的录音就那样(听真空管也没有更过)。应该说,NuForce的声音绝对不坏,无论是以解析见长的DT880、还是号称“女毒”的铁三角,听起来都能久听不厌。而HeadRoom的声音更有一种怀旧的意味,像上了点年岁的黑白照片,虽然泛了一点点黄,可是依然清晰、锐利,有它独特的韵味。我觉得用它听30年代老上海的靡靡之音正好。
如果说,NuForce让人感觉是在一个音乐厅,一个对音效控制得很好的音乐厅,那么,HeadRoom就让人感觉如同在一个教堂。它有一点点堂音。当然,这堂音控制得刚刚好,不过分。所以,它的声场不够宽大,不够宏敞。完全看个人喜欢。NuForce的声场才是那种辽阔的、两边延伸很大的。这一点在听交响、歌剧时表现相当明显。
有一些音乐本来是无所谓声场的,比如华语的流行、西方的人声。写到这里真是抑制不住要顺便表达一下对华语流行音乐的鄙视。不是我不爱华语,实在是它们太烂,粗制滥造,让人不胜其伤心。在此不多说,说正题。我感到这两款耳放在听人声时味道是有明显差异的。NuForce里的人声位置明显靠前,而HeadRoom里的乐队相对较近。最明显的是周华健《让我欢喜让我忧》,在HeadRoom里,电声钢琴结像与周华健唱歌的位置几乎重迭,感觉他就站在钢琴上唱,或者钢琴就在他头顶上敲,但到了NuForce里,虽然这两者的空间位置仍无改变,但人声突出了,听起来感觉也就好多了。
提到这个例子,顺便我想说一下我对音乐发烧的看法。有时候我的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音乐发烧友。看着那些对发烧器材有着无尽追求的烧友,我真是只有佩服,同时也觉得无大必要。例如,我很难相信线材、脚钉等周边设备对于音乐听感的实际作用有某些烧友宣称的那么厉害。我总相信这里面有很多心理作用。不过,我也不愿像某些已经退烧的烧友们一样,拿十几元一条的破塞子也能听得津津有味。我认为人还是要有一些追究的,只是不必太过分。
关于听音乐,我目前的认识是,音源实际上是第一重要的。我所谓的音源不是指前级,更重要的是录音。以我的职业和生活环境,我不可能去做一间专门的听音室,最现实的是用电脑作音源。这里面千差万别。如果有比较好的音源(例如国外一些比较著名的发烧碟),哪怕用两三百元的耳机直推都可以听得有滋有味,但反过来,录音不好,再好的器材也不可能听出个所以然。当然,有了好音源,要是还有好器材,听起来就更享受了。
言归正传。在比较这两款耳放的时候,我感觉只要有好的音源,它们的表现都很出色。它们之间风格有别,而素质都很不错。用NuForce、HeadRoom反复AB一首歌,有些曲子会觉得后者比前者效果好,而另一些曲子则会反过来。说到底,这里面是个风格、心情的问题。因此,我个人会把这它们都留着,想听柔媚风格的时候用HeadRoom,想要清淡风味的时候上NuForce。平常搭配,一般会用DT880配HeadRoom,而用ESW9搭NuForce,让耳机和耳放的风格互相中和一下。
还有一句话:很多人总觉得耳机比耳放重要,我目前的认识是大不然。耳放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东东。在耳放驱动下,哪怕上PX200ii,听到的效果也比DT880直推差不多少。当然,DT880上耳放的话那是PX200ii绝对不能想象的。
暂写这么多,临了感谢这个时代。多亏有电脑、有网络,我们花几千元就能享受到以前要几万几十万才能享受到的音乐。多亏有音乐,我们在这个世界能够顽强地活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