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发表于 2007-7-4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很多推挽电路,对于推挽牛的设计还是不清楚,想结合一个具体的电路请教一下各位高手如何设计推挽牛。
电路选择了Acrosound的
6SN7-EL34(推挽).jpg
采用6SN7推EL34,请问:
1、初级和次级绕组匝数、线径如何计算?
2、负反馈抽头位置如何计算?
3、各绕组如何安排?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7-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按照推挽变压器设计计算,要求先确定其他参数。
2,超线性接法参数并无定论,各管都不同,对于KT88/6550来说,一般是43%反馈,即按照阻抗比和匝数比的关系可以算出在18%位置。
3,绕组安排原则上次级-初级和单端一样,初级间安排也要遵循常规。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问个问题,计算初级绕组时,用到一个公式中初级输入阻抗为输出管屏极到屏极的阻抗,这是指什么?是否为输出管单管在该工作点的阻抗×2?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7-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单管阻抗*4

这个阻抗你不妨先用手册推荐值计算

又要学变压器,又要学输出级计算,欲速则不达。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时首先要知道末级输出管的工作点,就需要知道其屏极电压,这样才能确定对应的输出阻抗
6SN7-EL34(推挽) 副本.jpg
如何求出1、2两点的工作电压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7-7-4 17:41 发表
为单管阻抗*4

这个阻抗你不妨先用手册推荐值计算

又要学变压器,又要学输出级计算,欲速则不达。

这样的话,我参考EL34的手册推荐值
2.JPG
取红圈内的这组数据,这样的话推挽牛的初级输入阻抗就应该是3.4K?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这里的Raa=3.4K是指胆管阻抗,推挽牛的初级输入阻抗应该为3.4K*4=13.6K(这样的话初级绕组圈数太多了)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7-4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Raa就是屏到屏,一共3.4K

1,2点电压基本等于屏极电压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7-4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线性接法有其特有的特性曲线,你可以参考6550手册
但是每管都不同,EL34基本都没有提供这个参数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了下载的一个Excel的变压器计算工具,初步计算了相关参数,看看对不对?
末级输出管按EL34,B类工作状态,超线性反馈系数Kg2按43%设计:
铁芯:32(舌宽)×44.6(叠厚)
初级:3158匝(线径0.27),超线性抽头位置(以B+为0)1035匝
次级:4欧(119匝)、8欧(169匝),线径1.2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7-4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心如果是32* 44.6
不如28*50来得合理

超线性反馈系数是43%,匝数比仅仅为0.18
匝数两边平分,实际是3158/2的0.18倍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7-7-4 18:59 发表
铁心如果是32* 44.6
不如28*50来得合理

超线性反馈系数是43%,匝数比仅仅为0.18
匝数两边平分,实际是3158/2的0.18倍

铁心选择32×44.6,主要是考虑绕制时长宽比差别不太大,绕制起来方便一些
按照我的计算绕组设计是这样:
输出变压器绕组结构.jpg

按照J版的意见,对超线性抽头进行调整后的绕组设计是这样:
输出变压器绕组结构2.jpg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7-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超线性抽头不必拘泥于43%的反馈系数,这是我前面提到的缘故
每个型号的电子管随着反馈系数的变化,特性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对于EL34来说,完全有一个范围选择,当然原来的1035匝也未免反馈过深了

对于铁心,32*44.6和28*50区别很大
28*50的分布参数会小很多,性能也有很大提高
既然花了那么多功夫来研究,为何在关键问题上随便了呢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7-7-4 21:33 发表
实际上超线性抽头不必拘泥于43%的反馈系数,这是我前面提到的缘故
每个型号的电子管随着反馈系数的变化,特性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对于EL34来说,完全有一个范围选择,当然原来的1035匝也未免反馈过深了

对于 ...

28*50的分布参数小很多,这个分布参数是指什么?对效果的影响在高、中、低哪个频率?就是希望能够彻底弄清楚,望J版能够指教。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7-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漏感+分布电容

39

主题

2

好友

26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498
帖子
2441
精华
0
经验
2625 点
金钱
2252 ¥
注册时间
2006-2-5
发表于 2007-7-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的细心,讲的认真

也跟着学。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级绕组的第一段左臂绕完后,反转骨架绕右臂,但B+应该如何连接:
是按A方法呢?
1.jpg

还是B方法?
2.JPG

122

主题

1

好友

304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775
帖子
3639
精华
0
经验
3044 点
金钱
1018 ¥
注册时间
2004-10-7
发表于 2007-7-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

搬一个小板凳,坐下了!

39

主题

2

好友

26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498
帖子
2441
精华
0
经验
2625 点
金钱
2252 ¥
注册时间
2006-2-5
发表于 2007-7-5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画得很好,学习。也说不清,只是会接,但不会画图和说。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7-7-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压器绕一端的黑点叫作同名端,意即电流分别从两线圈各自的某端同时流入(或流出)时,两者产生的磁通相助。反之则称为异名端。

常见初级线圈的绕向有下图两种,按照右手定则判断,很容易搞清楚实际绕向的链接

对于图中:AC,是同名端,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理解BD是同名端
               A'D'也是同名端,当然B'C'亦然

B+是两个线圈的异名端连接在一起,电流同向流入,因此实际绕制中,以上异名端都可作为正确连接。
byq.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