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244
- 在线时间
- 682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8-17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116690
- 帖子
- 10665
- 精华
- 0
- 经验
- 8244 点
- 金钱
- 7678 ¥
- 注册时间
- 2009-7-7
|
仔细阅读完了,可能是主题太深刻大家都不好回复,我觉得认真欣赏是对音乐创作者的尊重,至于有人听失真的声音,戴着单个耳塞听着一边声音,觉得都是不完整的欣赏,是对编曲、录音混音制作者的不尊重,但又觉得言重了,毕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群体包容心决定社会的文明程度。
说句实在话,虽然想一直劝我平和些,但是还是不可抑制的厌恶周边一切麻木听觉的行为(身边很多人经常似乎分不清噪音和乐音,听严重失真的音乐,甚至在摩托上装失真极大的劣质音响播放低码率音乐……真觉得还不如汽车轰鸣听着舒服……)
至于艺术的感性特征,特别是音乐,具有时代性以及结合自身的美好回忆等等,可能楼主的部分欣赏内容我无法全盘接纳,但感觉应该是一样的。
我虽然是94年的,也有年轻人的特质也会听一些优秀的流行,那种用心之作的(虽然艺术、情感共鸣是没有标准的,但现在因为网络而导致版权问题,出现了很多低成本的音乐,个人感觉是瞎拼凑的,也没有任何美感)流行。
当然也会听一些新世纪音乐、纯音乐以及部分古典音乐(可能是这类音乐版权归属问题等等,经常被医药广告等等廉价活动中做背景音乐,不分年龄群体,身边大部分人不屑于欣赏,不知道为何)。
现在生活的确浮躁了,记得小学初中时常会呆坐的仔细听音乐,现在只是偶尔,但怎么说,那感觉像是厚积薄发,偶尔认真欣赏会很有感触,会有种很强大的音乐能量感出来。
林海的音乐个人觉得很不错,很有中国古典的质朴风,同时又有现代更好的精细雕琢,比如《秋月夜》,第一次听着,就想起来了“银烛秋光冷画屏”等诗句以及小学课本里的插画(萤火虫点缀着窗外的星空,一闪一闪,有着惆怅孤寂,也有着我感觉的那种自在感),查阅诗句,才知道这个是《秋夕》中的一句,我真的感觉很神奇。
还有一次就是久石让的《菊次郎的夏天》那首钢琴曲,我原先很早在电视台听着,感觉呈现出的是夏日的活跃,我就百度搜索“夏日 钢琴曲”,发现有首和钢琴曲有关的音乐是《菊次郎的夏天》,然后试听,果真就是这首。真觉得太妙了
说给别人还真不知道信不信,我也觉得很吃惊!
现在我天天处于焦虑中,那次偶尔在马路上听着手机播放的《秋月夜》突然感觉太美太美,浑身都酥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