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009
- 在线时间
- 312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0-11-25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464693
- 帖子
- 1921
- 精华
- 0
- 经验
- 3009 点
- 金钱
- 1925 ¥
- 注册时间
- 2012-1-11
|
本帖最后由 twojadupa 于 2012-4-23 15:50 编辑
前言:
这几天一直在路遥PLUS这个谈RMAA软件测试胆机指标的顶置帖子里码字,满脑子装的都是指标的测试,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 ... &extra=page%3D1
但一提到指标,总有人特别不屑一顾,总在持否定态度,这在最近胆坛的几个帖子里都出现了争论,争论的内容也是千篇一律。无非是某些人认为指标无用,只有自己的耳朵听了好才算数。
我发现,所谓“听感派”是强烈鄙视指标的,其言论我就不引用了,免得引起大家不快。
而重视指标的人,都并不反对听感,他们认为听感同样重要,但是指标好的机器更容易做到听感好。
孰是孰非,争论不休,这个争论好像在坛子里都持续好多年了。
既然钻研了半天指标测试,那么小弟借此地发表一下自己对“指标”和“听感”认识。本想跟帖在路遥PLUS兄顶置贴里,不过想想内容有点跑题,还是单开一贴吧。
拿“美女”说事
说听感之前,我先做个类比,说说“观感”。
既然是类比,那么说起观感那就不提胆机了,就说美女吧。
假设两个美女,我们都没见过。只有一些具体“指标”。
“美女”甲:身高168cm,体重50km,三围:88/62/88,年龄:18岁,肤色:白皙,五官:端正, 残疾:无,身体比例:黄金分割。
“美女”乙:身高150cm,体重75km,三围:90/110/120,年龄:58岁,肤色:黑黄有斑,五官:嘴大龅牙、双耳招风、斗鸡眼,残疾:曾患小儿麻痹,一腿略长,一腿略短,相差10cm,右手六指。身材比例:倒黄金分割。
这两份指标摆在这里,有没有人说:“指标”有什么用,我“观感”就觉得美女乙更美。
如果真是这么说的人,恐怕是具有“儿不嫌母丑”的传统美德才这么说的吧。
公正地说,光看指标美女甲未必是美女,但她更容易是美女。美女乙的指标就证明了她不可能是美女,认为她是美女的人,背离了人类的审美观。
这个“观感”的类比与“听感”是相似的。指标并不全面,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指标和听感一定不是对立的,指标是对听感的量化,指标是为描述听感而服务的,某种程度上,指标和听感是统一的。
下面小弟不才,试论一下指标和听感的关系。说实话技术非我所长,论指标和美女的关系倒是能说的头头是道,为了不被G版移贴到休闲区,下面就班门弄斧,说说胆机指标和听感的关系了(论据引用自四面八方),不当之处请各位拍砖。
以RMAA软件测试的顺序来讨论
一、 频响曲线与听感
人对非旋律性音响的感觉,与声音的频谱,响度,持续时间和混响特征有关,尤其以频谱对音响的感觉为大。
对整个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可以把它分成6段,他们给人的声刺激效果是不一样的
(1)16-60Hz甚低频:人对该频段的感觉要比听觉灵敏,能给音乐以强有力的感觉。但对多强调该频段,会使乐声混浊不清。
(2)60-250Hz低频:该频段包念着节奏声音的基础音,改变该频段会改变音乐的平衡。80Hz附近频率在音响度时能给人以强烈的声场刺激,而且不会使人不舒服。80-125Hz频段对人的刺激较强,且会引起不适感,所以响度不宜过大。100-250Hz频段可影响声音的丰满度,使声音圆润甜美,但过多会引起乐声混浊,增大疲劳感。
(3)250-2000Hz中频:该频段包含大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提升太多会出现电话样音色。300-500Hz以下,明显衰减会使声音缺乏力度感,感到单薄;提升500-1000Hz这一倍频程,会使乐器声变为似喇叭样声音,过多时使人有嘈杂;提升1000-2000Hz这一倍程,会发出金属声。
(4)2-4Hz高中频:提升该频段会掩蔽话音的重要识别音,导致声音口齿不清。该频段对声音明亮度影响最大,一般不宜过多衰减,以免降低明亮度,但提升过多,特别是在3kHz附近人耳听觉灵敏区,容易引起听觉疲劳。
(5)4-6Hz高频:该频段为临场感段,能影响说话声和乐器声的清晰度。适当提升该频段能使声音明亮突出,有利于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丰富层次。5-6kHz以上如有明显衰减,会使声音暗哑无色彩。该频段响度过大会产生使人难忍的刺耳感。
(6)6-16kHz最高频:该频段给人清新宜人之感,能控制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特别是12kHz处,但基于强调该频率,会使语言产生齿音。该频段提升太多,易造成设备过载使声音发毛。
由此可见,平直的频响曲线这一指标,会带来良好的听感,而不平直的频响曲线(不该增益的频段过大增益,不该衰减的频段过大衰减),则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恶劣听感。
二、 信噪比与听感
信噪比指标好的机器噪声小,噪声对听感影响很大。
噪声对于音质的表现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过大的噪声会严重干扰听音者对音乐本身的关注,这是对于那些幅度很大的噪声信号而言的,这情形就像听音乐会时你了邻座不断大声聊天、手机乱响、磕瓜子劈劈啪啪,在这种环境下听音乐,听者不会有好心情的。
二是噪声会影响音乐细节的再现。我们知道,人耳的听觉具有“遮蔽效应”,在遮蔽效应中,除了强音对于弱音具有“屏蔽作用”外,还包括另一个现象,就是当两个声音的响度相差不大的时候,往往我们会把这两种声音混淆在一起,或者会感到出现时间比较长的那个声音的存在,出现时间短的声音就会弱化。正常情况下,噪声电平通常都不高,而音乐中的某些细节和噪声电平相当,这样,这些细节就会被“淹没在噪声的海洋中”,使得我们无法感受到它们。而这些细节(也称为弱信号)在声音重播环节中往往起到非常微妙的作用,我们所谓的“临场感”“空气感”“堂音”“泛音”等等主观音质中的元素就靠它们来实现,没有了它们“高保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信噪比指标好的机器,听感就好。
三、 动态范围与听感
动态范围指标越好,动态范围就越大,动态范围越大,在播放时就越不容易出现削波,出现削波的时候,地球人都知道,实在就没有听感可言了。如果有人说就爱听削波的那种听感,就算我白说。
四、 谐波失真与听感
谐波失真是由放大器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的结果是使放大器输出产生了原信号中没有的谐波分量,使声音失去了原有的音色,严重时声音会发破、刺耳。谐波失真还有奇、偶次之分,人们通过试验和分析发现:奇次谐波使人烦躁不爱听,而少量的偶次谐波则能使音色更好听。注意,是少量。如果是大量偶次谐波的话,一样是使听感劣化。
可见,谐波失真指标也是越低听感越好。
五、 互调失真与听感
互调失真是由于多个不同频率互相调制,相加和相减产生出来的新频率,由于新产生的这些频率成分与原信号没有相似性(谐波失真,尤其是偶次谐波,与基波是有相似性的,因此少量的并不难听),因而较小的互调失真也很容易被人耳觉察到,听起来感到又尖、又刺耳,且伴有“声染色”现象。也就是说,互调失真带来的影响,会使整个重放系统的声场缺乏层次感,清晰度下降。
由此可见,互调失真低的机器,听感就好。
六、 声道分离度与听感
分离度较差的功放会出现声像定位不准、声场不饱满、声像连贯性差等现象。较高的声道分离度是保证准确的音相定位的前提之一。高分离度可以使声场得到扩展,产生更宽广的空间感,同时也使声音定位更加精细准确,高声道分离度使音乐欣赏中的乐器、人声定位、游戏音效定位和影片环绕效果等各方面都得到加强。总之,越高的分离度约能使你得到更宏大的声场效果和更精准的声音定位。
由此可见,声道分离度指标也是越高听感越好。如果某些人认为不是这样,那么建议你做胆机只做一个声道,然后将两个声道的信号合并起来进入这一个声道,这样可以节省一半的管子和电容电阻以及输出牛,还可以省下一只音箱和一条喇叭线,节约一半的电,既省钱又节能环保,实乃绿色听音也。
结论
综上所述,仅仅列举了RMAA软件所能测试的几个指标,就可以证明指标越好,听感越好这一事实。当然还有瞬态失真、瞬态互调失真等等其他类型的失真是RMAA软件所无法测试的,我就不提了。
最后我再次强调我的论点:指标与听感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指标是为听感服务的,指标越好的机器,越有可能听感好,指标差的机器,听感一定差。
小弟才疏学浅,这贴也算不上什么技术贴,所谈及的也全都是一些最最基本的概念(再深的我也不懂啊 ),只是给连这些基本概念都不甚了了的听感派共勉共勉,呵呵。
如有意见,欢迎拍砖,我也做好了被拍砖的准备,为家里搭个猪圈,收集一批砖头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