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77
- 在线时间
- 1176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9-21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810894
- 帖子
- 2762
- 精华
- 0
- 经验
- 2377 点
- 金钱
- 1847 ¥
- 注册时间
- 2016-3-19
|

楼主 |
发表于 2025-9-5 02:45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fuzzyduck 发表于 2025-9-4 11:06
貌似坛子里D类的功放讨论的不热烈啊,多好的东西,赞一个
不是对D类功放讨论不热烈,而是这种低端的没啥热度。很显然,我感觉大家都在做TPA3255,坛子里能看到的绝大部分都跟TPA3255有关,而小功率、微功率D类的讨论很少。但小功率、微功率D类恰好是我现在最急需的,这和我的使用环境和现有的音箱/喇叭都有关系。所以我才会一直研究这些看起来不太入流的低端功放芯片。
我使用的是一对某宝10块钱买的便宜货塑料喇叭,纯粹就是因为便宜,以及体积小好带,因为不管是自己上大学期间还是刚毕业,都是居无定所,最好要保留有一套便携性好一点的功放系统,功率不用太大,但是体积尽可能小。我虽然因为自己想要尝试而做过不少大功率的AB类功放,并且已经成功测试出声,但是这些功放和我的喇叭并不搭配。在之前的一篇关于TDA7250的帖子里就发过这样一段话:我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音箱/喇叭上面。不管是LM3875,还是uPC1298或者TDA7250放这上面出来的都是一样的塑料味的声音,甚至偶尔会感觉,这对喇叭反而用低端的小功率的功放才会更好听一点。但是喇叭/音箱的花销比功放大得多,在正式找到工作并定居之前,我应该不太可能换新的音箱了。
之前我是比较喜欢跟风,论坛的帖子说了啥,我就做啥,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而且也觉得“大就是好”,觉得用TDA2822M,TEA2025B太憋屈了,然而那个时候我用的是磁带机喇叭,额定功率只有4W,灵敏度很高,一个TEA2025B完全可以推的很好。当时甚至觉得TDA2030功率也不够,于是换成TDA7265,但是还不满足,不断的换方案,一路玩到LM3886还觉得不过瘾,最后自己做的分立件功放终于达到了50W不失真功率,但是不仅实际体验提升不大,而且仍然没有解决最基础的电流声、丝丝声、自激、静态电流热失控等问题,白费大量精力,那个能达到50W的分立功放最后就是因为静态电流热失控而烧毁了。总结入坛以来,从刚上初中到大学毕业,连续做了不下几十种功放之后,我已经基本认定,大功率的功放不仅对改善劣质小音箱的听音体验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还会带来更高的制作难度、故障率,更大的冲击声、噪声,也会增大音箱喇叭意外烧毁的风险。我本来也想跟风做TPA3255来着,PCB都快画完了,但最后就是觉得没必要,所以还是放弃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了明白这个道理我走了十年的弯路。
真正有用的其实是音调电路,这个我在第一次体验LM1036之前都没意识到。如果把音调电路和一个功率比较小,但也没有特别小(10W左右完全足够)的D类功放结合起来,那就是最适合我目前使用环境的配置。音调部分我已经做出了一个基本完善、可用的uPC1892音调+单端转差分输出(当年为了准备接驳TPA3255而特意这样设计的)的模块,主要就是后面的功放怎么选了。功放其实也可以是AB类,但最好还是D类,因为能节省很多散热器,不会像我现在用的TDA7396一样五分钟就烫手。所以我目前正在朝这个方向准备,这套TFA9810T也是我尝试的一部分,只不过我并不是很满意,不是因为音质(音质说实话我挺满意的,甚至感觉有点惊艳,一个为液晶电视伴音设计的功放芯片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是两点原因:【1】电路过于复杂,不仅组装焊接困难,而且各种外置的信号反馈等电路造成自激的风险太大。【2】这个芯片挑电感,同样一个厂家的CDRH74贴片电感,在TPA3110上基本没啥问题,而在TFA9810T上刚通电磁芯就饱和了,静态电流暴涨到官方参考值的两三倍,发热很大,这显然不安全。但是如果换成不容易饱和的磁环电感,这种电感体积大,那么便携性的优势就没了,不符合我的设计目标,如果非要用磁环的话也只能选40125规格的,但其实对10W级别来说到是完全够用了。之后我还会尝试再找几个类似这样的芯片做做看。
不过,我可能还是会做一个以TDA7250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相对大功率的5.0声道环绕功放系统,带声道选择,并且是单片机控制的,就当做是自己的毕业级作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