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10
- 在线时间
- 4383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9-24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0
 
- UID
- 24327
- 帖子
- 1505
- 精华
- 0
- 经验
- 1910 点
- 金钱
- 1475 ¥
- 注册时间
- 2007-7-5
|
这张图以前发过的,很多玩家早已实作,反馈效果不错。但是原帖已经随着某论坛的抽风,丢了。我一向没有保存原帖的习惯,所以当时在帖子里面说过啥也都没有印象了。现在重发,也不知道说些啥,感觉说啥都是重复啰嗦。随便整几句应应景吧。
作为国产著名的流行的小功放管6P14,一直以来被吹上了天,价格也一直坚挺。但是我一直感觉夸得有些离谱。说实在的,这只管子优缺点比较分明。优点是跨导高,容易推动。耐压高,推挽时比较容易整出功率。缺点是五极管的通病,低屏压大屏流区域线性被压缩,这个特点使得这只管子在做单端时中小音量可以,大音量时奇次谐波会增加较快。或者说,在做单端方面,不如束射管的表现好。但是玩家手里毕竟都有一些五极管,有些时候还喜欢拿来做单端。既如此,只好在电路设计上加上一些手段,如增加末级的负反馈,来抑制上述缺点。另外因为该管容易驱动,前面搭伙的推动管就用不上高U的管子了。国产的中U三极管6N3,放大倍数足够,在小信号放大时放大倍数足以满足驱动要求。于是围绕这两个管子搭配的小单端线路就应运而生了。整体结构仍然采用我比较喜欢的牛前的屏对阴负反馈,帘栅极跟前级共用退耦电解,原件数量精简到极致,节约制作成本,便于搭棚或布线。需要提醒的就是,做单端对高压电源的数值要求比较高。也就是说设计的高压是多少,就尽量按照这个高压值去搭配电源牛,尽量不要去擅自改动、调高。调高并不能增加输出功率,反而会降低不失真功率。帘栅压和阴极电压也尽量符合设计值,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图上的高压部分是两声道共用的,讲究的可以酌情考虑分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