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10
- 在线时间
- 4383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9-24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0
 
- UID
- 24327
- 帖子
- 1505
- 精华
- 0
- 经验
- 1910 点
- 金钱
- 1475 ¥
- 注册时间
- 2007-7-5
|
本帖最后由 jupeter 于 2025-8-14 01:29 编辑
由于论坛服务器的变动,导致数据库受损,近年来大批量宝贵帖子丢失,殊为可惜。我的一些灌水帖子也随之消失,幸好电脑里还保留了一部分以前设计的电路,翻出来整理一下,重发吧,算是留下个记号,丰富一下内容,欢迎柔性拍砖。
这个电路设计于7-8年前,因当时玩胆的主流都是盯着那些著名的中高档管子,2A3/300B/EL34等等制作层出不穷,像6N7P\6P9P这类所谓垃圾管,是没人关注的,价格也就3-4元一只。而我呢,穷B一个,没钱跟风玩流行的贵价管,只好在垃圾堆里寻宝。认为这些廉价的普通管,合理运用,也是能出好声的。于是就设计了这款电路。一直以来6P9P大约是最廉价的国产功放管,时至今日价格也没有赶上6P1。其标接时内阻挺大的,输出牛不太好配,看电子管手册有三极管接法的曲线图,于是紧贴着最大屏耗设计了工作点,估算理论输出功率能有2W,考虑到输出牛80%左右的效率,输出个1.5W以上的功率是有的。这样的具有三极管音色的小功放,放在电脑桌面听灵敏度适中的小箱子是绰绰有余的。
推动管配什么呢?根据6P9P的胃口,中U三极管就足以推动。当时6N7P大约是最廉价的双三极管,还没有6N2/6N3/6N1的价格贵,且同为大八角管子,搭配上也比较适配。唯其是共阴双三极管,无法分开引入环路负反馈。索性,做成无负反馈的,让那些反感负反馈的玩家无话可说。前后两级管子分别设计负载线,初步成型了完整的线路。当时发表的线路是无负反馈的,但是一直以来我对负反馈的理念是持理性态度的。原因是,6P9P虽然三接了,状似一个三极管的表现,但是三极管也分高低贵贱,2A3是三极管,6C19也是三极管,它们内阻虽然都很低,但是线性确实相差很多。直热式三极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线性好,做成电路失真低好多,可以不用负反馈而直接成音。6C19的线性则是比较差劲,做无负反馈时声音可能会对不起三极管的名号。同样的,6P9P三接时在设定的工作点上J系数达到了1.36-1.38,单级对应的二次谐波失真大约要达到8%。即使考虑到与前级二次失真的抵消,最终最大音量的失真也将会是在5%左右的水平。所以在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一点是要有所改进的,于是简单地给末级增加一个本级的PG负反馈,用一个2M的电阻(图中的R6)跨接到前后两管的屏极上,大约提供了3.4db的负反馈,这样有望对音质有所改善。同时这种电压并联负反馈对输出级的内阻也是起到降低作用,对喇叭的控制力也将会有所提升。所以这次出的新图就有两种选择,不用PG负反馈,输入的灵敏度是0.33V,偶次谐波略大。(胆味儿?),用上PG负反馈,输入的灵敏度是0.49V(相对更耐听?)。具体如何取舍,有兴趣可以在制作后用听感来决定。整个设计过程还保留有原始设计数据,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核算纠错。
另:j系数是正半周幅度与负半周幅度的比值,它跟二次谐波的大小相对应,可以在负载线上利用直尺测量,粗略估算二次谐波失真的大小,对快速设计电路很有用途。遍翻手边的书籍和网络论坛,没有人提起过这种搞法,算是本人率先发现的私家雕虫小技,所以用J系数加以命名。对此嗤之以鼻的可以快速掠过,免污圣目。原制作文章发表于当年的《无线电》杂志,对上述设计和制作过程有过介绍,手边有资料的可以翻看对照。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