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36
- 在线时间
- 113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8-2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810894
- 帖子
- 2725
- 精华
- 0
- 经验
- 2336 点
- 金钱
- 1816 ¥
- 注册时间
- 2016-3-19
|

楼主 |
发表于 2025-7-23 22:5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mzzfg 发表于 2025-7-23 21:38
录音声卡的重点是要支持ASIO,是否发烧反到在其次,因为那样才能实现低延迟的“听湿录干”。至于硬件监听, ...
其实在这个基础上多加一个运放就可以实现这种带混音的硬件监听,我之前测试过多路混音装置的方案,虽然噪音比较大,但基本功能已经差不多了。只不过这个板子作为便携设备,为了尽量减小体积,已经没有再加入混音电路的余地了,只好妥协。本身这玩意的设计标准就不高,再加上我主要是录制电子琴演奏,这个应该也没有什么干湿分离录音的必要了。我主要是看上了它外围电路简单,以及无需驱动、即插即用的特性,毕竟我当年被联想UC30声卡坑惨了,体积那么大,驱动还经常失灵,灵敏度也极低,录音甚至有底噪,实际体验反而还不如我手搓的这个。
这个声卡其实本质上属于MME,就是最正常的那种声卡机制,可能跟USB数字耳机差不多性质吧。普通的声卡对ASIO的支持都很不好,能支持的又太贵,所以我不喜欢用ASIO,但是我做音乐编曲、后期啥的都必须要用到Cubase或者Melodyne这种强制用ASIO的软件,所以现在基本上就是靠那种模拟ASIO驱动。但就算如此,其实我也发现模拟ASIO驱动对外置声卡的兼容性比电脑内置的内置声卡好,不容易出现打不开的情况,所以这种简陋的小玩意其实用处还挺大的。
我当年用的时候就感觉,UC30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实现混合监听,而且没有延迟。如果常规的非ASIO声卡,软件监听的延迟非常大,会严重影响我弹琴,所以我之前用第一版自制录音卡的时候就需要同时占用电子琴的Line OUT和Phone OUT这两个接口。但是我的电子琴是Korg PA500这款型号,它的Phone OUT接口在背后,而不是像雅马哈PSR-S7,S9或者Tyros系列一样在前面左下角位置,一般的耳机线显然不够长,这样使用起来就非常不方便;还有一点是PA500的这两个输出接口的电平相差悬殊,Line OUT输出电平特别低,而Phone OUT又特别高,无法兼顾二者。出于这些理由,对我来说,如果自己制作录音声卡的话,硬件监听是必须有的、刚需的功能,但是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反而没那么重要了,只要解决一个有无问题,然后能调整监听的音量,其实就足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