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主题

0

好友

111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5909
帖子
899
精华
0
经验
1118 点
金钱
720 ¥
注册时间
2008-2-21
发表于 2022-5-16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force 于 2022-5-16 08:26 编辑

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说法

22

主题

0

好友

102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70102
帖子
1075
精华
0
经验
1029 点
金钱
939 ¥
注册时间
2010-1-31
发表于 2022-5-1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少一半。
如果两个信号是没有相干关系的(不同频率,相位不固定),功率加起来是各自功率的和。每个信号都降低到一半,确实总功率也是一半了。
但是来自分频器的信号是同一个音频信号出来的,所以分频点的高音和低音是可以相干涉的(同频率,固定相位差)。这时计算功率要合成波形后再计算。所以其实功率是没有降低的。

223

主题

0

好友

111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5909
帖子
899
精华
0
经验
1118 点
金钱
720 ¥
注册时间
2008-2-2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force 于 2022-5-16 10:03 编辑
lylnk 发表于 2022-5-16 08:35
不会少一半。
如果两个信号是没有相干关系的(不同频率,相位不固定),功率加起来是各自功率的和。每个信 ...




这是功率分频吧,电子分频双功放也是这种情况吗?

一阶分频为何必须是-3db交叉?

2

主题

2

好友

210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29798
帖子
2063
精华
0
经验
2108 点
金钱
2061 ¥
注册时间
2017-3-24
发表于 2022-5-16 10:22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f901 于 2022-5-16 10:28 编辑

分频点与分频交叉点是二个概念。
分频点在-3dB(半功率点)处;
分频交叉点是二个等幅值信号的叠加频点,放在何处要看相位差,无相位差则要放在-6分贝处,如:85dB+85dB=20lg(10^(85/20)+10^(85/20))=91.02dB,也就是增益为20lg(2)=6dB;
当交叉点相位差为90度,相差产生的衰减量是20log(sin(90+(90÷2))=-3dB,交叉点要放在-3分贝处;相差45度要放在-5.3分贝处。。。。。

交叉点在-6分贝处,表示相差可以是0度(理想态);
若交叉点处幅值是85分贝,低通曲线在半功率点(F3)处的幅值大约是88分贝,高通曲线在F3处的幅值大概是82分贝,88dB与82分贝叠加的幅值是91.5dB;
所以,在分频响应通频带中,相差为零的每个频点幅值叠加,其增益都是6分贝;

“分频点处功率减半”说法错;






223

主题

0

好友

1118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5909
帖子
899
精华
0
经验
1118 点
金钱
720 ¥
注册时间
2008-2-2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yyf901 发表于 2022-5-16 10:22
分频点与分频交叉点是二个概念。
分频点在-3dB(半功率点)处;
分频交叉点是二个等幅值信号的叠加频点, ...

谢谢很详细的回复讲解,基础太差要慢慢消化

刚查了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285-286页 2分频部分,给出的公式是-3db交叉计算,别的没有

5

主题

5

好友

251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6185
帖子
2501
精华
0
经验
2519 点
金钱
2480 ¥
注册时间
2020-9-10
发表于 2022-5-16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山佬 于 2022-5-16 12:58 编辑
yyf901 发表于 2022-5-16 10:22
分频点与分频交叉点是二个概念。
分频点在-3dB(半功率点)处;
分频交叉点是二个等幅值信号的叠加频点, ...


请问一下关于极简 “一个喇叭内分频”:8欧全频 唐班W5-1880  一阶陷波 notch filter 低通 0.36mH 分频点 3.5k -3dB 并 高通 2.5uF 分频点 8k -3dB,交叉点 5.3k 压低 5-6k 峰(几dB不知),扫频耳测(出乎我意料)验证交叉点位凹谷计算包括调试电感电容值的影响。我的疑问是,高通和低通的相位在 3.5k-8k 尤其 5.3k 会差多少,如何影响频幅?谢谢

这对铷磁 W5 装在10升1.3米传输线橡木箱上(EVE “迷宫大改造”),不陷波高音啸叫,现在音色接近了我的猛牌录音室10升箱子。丹麦 Jantzen Silver ZCap 细节比 Superior ZCap 多出不少但容易过亮,调试了一阵子陷波。在我的排行榜里 三频段 几乎A/A-/A- 勉强入围决赛圈,就差微动态抑扬顿挫不如古董钴磁纸盆或现代鼓纸,低音没有玻纤蜂窝盆干净准确。

2

主题

2

好友

210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29798
帖子
2063
精华
0
经验
2108 点
金钱
2061 ¥
注册时间
2017-3-24
发表于 2022-5-16 18:0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2022-5-16 12:30

音频域,一只喇叭+-2分贝频响带宽有限,需要其它喇叭来弥补频响不足,所以“一只喇叭内分频”是反智说;

分频器设计以原件越少、尽量避免串联器件为原则。。。;

既然你说是“陷波器”,0.36和2.5u组成的LC串联陷波器(并联在电路中),其中心频率=5035/(0.36*2.5)^0.5=5307Hz,由于无串联电阻,陷波器Q值为无限大,中心频点的衰减幅度可理解为无限大;陷波器通常使用LCR,电阻R既决定衰减量又决定陷波器的Q值(决定陷波带宽);

你提到了“交叉点”,似乎说得又是分频器;
8/5.3=1.51,5.3/3.5=1.51,交叉点在5.3K处;
8到5.3和3.5到5.3经历了lg1.51/lg2=0.595=0.6频程;
一阶斜率-6分贝,0.6频程衰减3.6分贝(5.3K处的衰减量);

巴特沃斯一阶滤波器,交叉点相位差90度,个性化滤波器视偏离准滤波器程度略有偏差;
相差本质是相邻喇叭发声时间差,由滤波器产生的相差与喇叭Q值差异产生的相差共同决定,具体值由测量得到。
滤波器定型后,消除相差的原理:通过单元安装在箱体上的深度差来校正。

相关计算:
相邻单元距离差S=344000*φ/(360*f),S单位mm,f单位Hz,φ单位:度;

5

主题

5

好友

251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6185
帖子
2501
精华
0
经验
2519 点
金钱
2480 ¥
注册时间
2020-9-10
发表于 2022-5-1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山佬 于 2022-5-17 11:48 编辑
yyf901 发表于 2022-5-16 18:01
[quote]  2022-5-16 12:30

音频域,一只喇叭+-2分贝频响带宽有限,需要其它喇叭来弥补频响不足,所以“ ...


谢谢回复。我计算得出5.3k也超准地扫频耳测5.3k略低于周围一点。用不同电感电容也证实了“交叉点位”的计算。这确实“出乎我意料”,因为通常陷波器不长这样的。

而且好听。

若不考虑相位,5.3k处衰减 3.6dB+3dB 无论走高通还是低通(我的理解是,一阶“分频点”处 3.5k、 8k 已经 -3dB,到 5.3k 要再 -3.6dB)。但考虑相位差 90° 呢(再 -3dB 么)?喇叭仅一只,不该有时间差、Q值差异等等。耳测的 5.3k “凹”相对 3.5k-8k 其实很浅,仔细听能分辨而已(当然这 L并C 的存在理由就是为了压 5-6k 的峰和偶尔啸叫)。不用电阻超高频延伸也就没有损失(就是得益了)。

也许大家能重复这个简单实验,测量或模拟仿真一下?

补充:常见LCR陷波器是(串LCR)并(±喇叭)让 LC带通 经过R电阻 旁路流掉。我的LC极简陷波是(L并C)串(+喇叭)让 L低通 和 C高通 分路进喇叭有如一阶分频器高低并连一只喇叭。

补充:(经我简化后)一阶分频点公式特容易记,高通 (160/Ω)khz/uF,低通 (160*Ω)hz/mH。由此可见阻抗越高,通的越多。(如果 Ω=8,高通 20khz/uF,低通 1280/mH。)在此处各衰减 -3dB 相位挪 ±45°,相加后衰减为 0dB,相位差为 0°。按楼上说明,90° 相位差另将带来 -3dB(这很直观,正方形斜角是 根2 相当于半个不是一个 6dB 两倍增益),如果音箱不使用物理距离差来对齐分频点相位。当我给音箱加高音/超高,确实会后挪它几厘米(2khz 90° ~ 4.2厘米),听得出来更丰满(可能因为不 -3dB了)。当然,频率离开分频点还会有损。这般理解对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