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 梁祝,大家喜欢听哪个版本的?

[复制链接] 查看: 52281|回复: 129

7

主题

6

好友

60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66416
帖子
568
精华
0
经验
603 点
金钱
561 ¥
注册时间
2019-9-21
发表于 2019-10-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new1510 发表于 2018-8-8 22:26
【转贴】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 ...

非常好的一篇转贴,完全是行家的评论。

我的补充:
1. 国内小提琴家中演奏得最细腻的当属窦君怡,可惜不久就出国了。
2. 我最欣赏的是《梁祝》50周年时在上海演出的日本小提琴家诹(zou)访内晶子,演绎得极其到位,有些段落感动得简直想哭。
3. 最早的《梁祝》唱片可能是78转慢速(电木或黑胶?)唱片。我的老父亲在1960年代买过一套,四张,牛皮纸封套。记得封面上陈钢名字排在何占豪之前。现正等待我弟弟把该套唱片拍照传给我。
4. 我1963年3月在上海音乐厅观看过印尼归国华侨小提琴家林克汉的一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下半场演的就是《梁祝》,非常着迷。
5. 最近听到一位老外根据梁祝故事写的小提琴协奏曲,完全是西洋音乐风格。
6.建议国内音乐界成立一个“梁祝学会”或研究会,就像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会一样。

1

主题

0

好友

26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867319
帖子
25
精华
0
经验
26 点
金钱
24 ¥
注册时间
2019-10-7
发表于 2019-10-16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俞丽拿(2次,其中1次是她儿子指挥的)和西崎崇子的演奏会都去了,CD都有,个人认为俞的更好,但在2008年石叔诚、俞丽拿黄河演奏会上,她表现就差很多。

4

主题

1

好友

77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862710
帖子
121
精华
0
经验
77 点
金钱
67 ¥
注册时间
2019-5-13
发表于 2019-10-1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最喜欢俞丽拿的版本。

尤其是在『十八相送』和『楼台会』这两段,个人认为只有俞丽拿版演奏得最为细腻,最为动情。

盛中国版的,吕思清版的,西崎崇子版的,都听过。盛和吕的不够那么细腻和柔情,都显得有点儿赶,听起来没有那么协调,尤其是盛中国版的,更是如此。相对来说在『抗婚』部分需要表示力量的情况下,显得更为有力,这点女生演奏的时候是没有的。

至于国外的演奏家版的,可能是对于中国文化理解没有那么深,虽然节奏拿捏得不错,但是听起来始终觉得缺了点儿什么的。西崎的就是如此。

一首音乐作品的演奏,不仅考验的是演奏者的基本功,更多的是考验演奏者对于这首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更考验理解这首作品其中的文化内涵。听者亦是如此。

4

主题

0

好友

18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63209
帖子
207
精华
0
经验
183 点
金钱
175 ¥
注册时间
2013-1-30
发表于 2019-10-18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小提琴版本比较不错。古筝版,个人觉得太不可想象了,太硬了~!

11

主题

1

好友

38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50476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386 点
金钱
364 ¥
注册时间
2018-7-2
发表于 2019-10-20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演绎最好的版本应该是俞丽拿61年录制的版本,只可惜受限于当年的录音水平,在音响系统上欣赏还是比较“伤耳”。BMG版技术水平倒是非常高了,可惜俞丽拿此时的演奏水平却大大不如年轻时候,很多细节的处理变得太随意,反而没有了当初演奏时的那份真挚。
吕思清版,应该是很好的,但与西崎崇子相比较,我更喜欢西崎崇子的细腻。盛中国的版本我实在不能恭维,没有那些特有的戏剧味,比较生硬。其他人演奏的,就不在一个档次。

11

主题

1

好友

38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50476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386 点
金钱
364 ¥
注册时间
2018-7-2
发表于 2019-10-2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俞丽拿版 沈榕版)怀旧音乐鉴赏故园怀旧


上世纪的一九五八年,是一个狂热和喧嚣的年代。大跃进的歌声响遍了全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赶英超美的口号更是振奋着神州每一个人的心!春季的一天,报纸上出现显著了的大标题:“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自行车诞生了”(永久牌)。几星期后,“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也面世了。
      当时的艺术院校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抽出一定时间,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就地为工农演出。上海音乐学院(以下简称上音)管弦系的小提琴学生平时在校学的可都是西洋乐曲,演奏起来农民都听不懂。有一次只有一位农民阿婆坚持听完,着实把大家激动坏了。可经打听,阿婆只是要等学生们奏完后拿回她的凳子而已!小提琴手们怎不伤心?回到上音之后,大家一直在议论如何让老百姓接受并喜爱小提琴的问题。系支书刘品首先提出了小提琴要“民族化”的意见。
      当时小提琴进修班一年级的何占豪和不少同学都表示赞同,他们也幻想着能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那样创作出自己民族风格的作品。但他们毕竟没学过作曲,因此感觉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刘品的倡议下,八月九日那天,六位同学正式组成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他们是: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沈西蒂、张欣、朱英(俞丽拿开始因为要参加比赛并没有被列入,后来是她自告奋勇参加的)。
      六位当时的分工是:何、丁主创作,俞、沈主演奏,张、朱主理论。第一批作品包括丁芷诺编曲的小提琴独奏“二泉映月”以及何占豪运用越剧素材所创作的弦乐四重奏“梁祝”(后俗称小梁祝)。
      正在这时,一个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捷克斯洛伐克弦乐四重奏组要来上音访问演出。按照国际惯例,他们提出了要演奏一首中国的四重奏作品。中方顿时陷入了困窘,因当时国内尚无像样的类似作品,实验小组成员丁芷诺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把何占豪的“小梁祝”摊到了桌面上。何占豪急得直冒冷汗并打退堂鼓,但被领导喝到:“你一个学生,怕什么?拿出去就拿出去了!”令何占豪大感意外的是,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演奏家们决定当晚在锦江饭店试奏“小梁祝”,并特地请何前来指导那些民族风格提琴指法。何占豪立马自信心大增:“没想到他们对我们的民族风格如此重视,甚至都超过了我们自己。”
      随着时间推移,有一天,院领导和专家开会讨论上音筹备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曲目,何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列席了这次会议。当领导提出实验小组是否可写一首大型作品来献礼时,他口头上是答应了,但心里却是发虚的。虽实验小组当时只是一支搞业余创作的“非正规军”,但大家得知消息后还是十分地兴奋。大家在提出了“大炼钢铁”和“女民兵”的同时,也一致同意再用何占豪熟悉的越剧来搞一首大“梁祝”。
      命运有时就是这么奇特,时任党委书记的孟波偏偏不顾当时的时局,而在那第三选择(实为凑数以鼓励何写“小梁祝”的付出吧?)上轻轻打了个勾,改变了不少当事人甚至以后好几代艺术家的生活道路!中国的院党委书记,可不同于新加坡书记哦,地位在大学相当于皇上!院长也只不过相当于个宰相罢了。圣旨是通过系支部书记刘品亲自带去温州的。当何占豪等人放下锄头,回到宿舍时,刘书记已在门口苦等良久。
      刘品这趟来温州虽只有一天,除了传达圣旨外,更重要的是具体部署创作“梁祝”的工作。他甚至还直接住进了何占豪的房间,听何唱每一段越剧的唱腔,帮他一起分析哪段可以做主题,并指出“小梁祝”的爱情主题虽好听但还不够深刻,建议作修改。说着说着,何占豪大概因又劳动又谈创作,一翻身就去见周公了。待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时,刘品已悄然离去,只留下了一张写着“我们相信你,相信你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的纸条,还有几粒橘子。多么棒的共党干部啊!
      至此,“大梁祝”工程才算正式拉开序幕,且第一阶段的主角并不是何占豪与陈钢,而是何占豪与丁芷诺。何、丁的合作起自五八年的秋天。这一段工作的主要贡献在于,两人已把乐曲的主要主题和主旋律骨架拼搭完成(丁主要帮何构思乐曲并提出修改意见),特别是对全曲最重要的爱情主题已根据刘品的意见重新创作而成。但乐曲的结构并不是奏鸣曲式,而是依着故事情节排列的中国古典多段体结构(类似“十面埋伏”)。
      虽然当时丁芷诺曾提出让其父丁善德的学生陈钢参与创作,甚至由何占豪亲自出面去请陈,但却被陈以赶写毕业作品为由拒绝了。当事情最终传到了皇上那儿,孟波即刻找来了丁善德(当时为副院长及作曲系教授)商量,再由丁教授出面说服了陈钢,就以“梁祝”作为毕业作品吧!在有效的上层沟通和操作之下,陈才子终于在众人的千呼万唤里,姗姗来迟地走上了“梁祝”的创作道路。时值五九年的早春二月。
      何、陈第二阶段合作也相当顺利。两人各长互补对方其短,所以倒配合得相得益彰。何每次将主题演奏给陈听,陈总是能提出不少专业意见。可陈公子就有那么个酷劲,提提意见嘛倒是可以滴,但至于旋律到底要怎么个下手呢,那就是你何越剧的事啦!两个背景安全不同的人(何来自农村,在越剧团任提琴手。陈长在城市,著名作曲家的儿子。),被历史推到了浪尖上,用一种奇特的方式合作着,而背后却还有位神秘人物,那就是陈钢的恩师丁善德教授。
他们分工合作的方式是:何将一部分旋律与陈商量修改达成共识后,由陈负责为旋律配成钢琴伴奏,切磋后再一起去丁教授的家接受审核与修改。最后当全曲的钢琴缩谱完成后,才由陈钢配成管弦乐队的总谱。陈也在乐曲结构方面作出了贡献。他说服何采用单乐章的西洋奏鸣曲式,克服了原本民间多段式结构宜叙事而不宜表现矛盾冲突的弱点,并在“讲故事”与“戏剧性”的平衡方面达成了默契。就在此循环往复中,这首中国曲调、西洋曲式的奇特音乐杰作就如此这般地产生了!
      而在筹备试奏的紧锣密鼓时刻,陈钢又不小心骑脚车把乐队总谱遗失在淮海路上了。时已退出“梁祝”创作组的丁芷诺,见义勇为地帮配了“三载同窗”的那段音乐。
      当领导最后审查时,“梁祝”是结束在“投坟”而不是在“化蝶”。孟皇上责下来,何占豪只能支吾说:我们是革命青年,不相信人死后真会化蝶,这是封建迷信云云。孟波当即打断何说:这就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嘛!皇上再次救“梁祝”于危难中。还好何氏的“小梁祝”里是有“化蝶”的,他于是又再加上了一些民间艺人的养料,使“化蝶”成了“梁祝”中最经典的部分。

      五月四日是青年节,“梁祝”也进行了小提琴与钢琴版的“首演”,地点就在上音的大礼堂。小提琴演奏:何占豪,钢琴演奏:陈钢。
      五月二十七日“首演”的真相是这样的:所谓“首演”指的是“梁祝”作为上音节目参加上海市音乐舞蹈会演选拔,而在上海兰心大剧院所进行“内部”(不公开售票)演出。演出被分为下午和晚上两场。“首演”的小提琴独奏者有两位:俞丽拿、沈榕(以节目单的先后排名为证)。下午场的独奏是沈榕,晚上演出的独奏才是俞丽拿。所以若以时间先后概念来讲,真正的“首演”是沈榕。但从重要性来讲,晚上来宾的分量又远比下午来的重要,因此后来才会被误认为下午是彩排而晚上才是公演。
      沈榕并不是实验小组的成员,为何会参加“梁祝”的表演呢?据说是因为实验小组要将自己的成果与其它同学“分享”。沈榕在最后甄选中,技术表现稳定杰出;沈西蒂因某种原因,并没有参加最后甄选;而俞丽拿则胜在演奏充满激情,且形象也较佳。
      晚上的演出确实很成功。丁芷诺任乐队首席,何占豪就坐在丁的后排。当最后一个音奏完后,全场鸦雀无声,在好几秒的沉默之后,才响起了暴风雨般经久不息的掌声。直至两位作曲家上台鞠躬谢幕后,掌声还是响个不停。指挥樊承武(当时是指挥系的学生)破例地把乐曲的后半部分(何语)重奏了一次,而不是后来媒体盛传的将乐曲“完整”地重奏了一遍。
      经笔者向丁芷诺证实(她保有当天的节目单),当天下午和晚上演出都一样有十二首作品。“梁祝”是排在上半场最后一首,而下半场还有当时颇为重要的作品“幸福河大合唱”。不妨从时间方面来看,“梁祝”不太可能完整再奏一遍(二十六分钟)。“梁祝”真正的返场演奏是从“化蝶之前的那段乐队全奏”(丁语)开始的。经查,也就是总谱*647小节直到最后结束,耗时约六分半钟。
      至于为何丁芷诺当时没被署名为作者之一呢?何占豪的解释是她坚持“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共产主义精神!

——此文发表在2009年新加坡《南洋艺术》

《梁祝》最早的演奏者之一——沈榕(作者:郑延益)

      一提到梁祝,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俞丽拿,一些了解比较多的人还会想起另外一个人。她与俞丽拿是同学,同时也是梁祝公演时的独奏之一;她本来会成为梁祝的首演者,结果只能屈居第二。她,就是沈榕。
    《梁祝》是上海音乐学院为了国庆十周年献礼而创作的,据说当时试奏了之后,大家一致认为沈榕的比俞丽拿的要好,而为什么首演时首演者成了俞丽拿了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俞丽拿的演奏风格比较激情奔放,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而沈榕则较柔和细腻;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沈榕的家庭出身有问题。
      抛开历史的种种不谈,单就音乐本身来说,我认为沈榕所演绎的《梁祝》确实比俞丽拿的更好。首先是沈榕的演奏非常的形象化,代入感非常强,将一个活生生的祝英台展现了出来。在这一点上,俞丽拿的《梁祝》我也听了很多遍,却始终没有这种感觉。其次,沈榕的风格柔和细腻,更符合祝英台这么一个女性形象。这在“十八相送”和“楼台相会”两个片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逼婚”、“抗婚”和“哭坟”中,沈榕的处理较俞丽拿也更为细腻,时不时的不连续和跳跃将哭腔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同时抗争性也完全不输于俞丽拿。我觉得俞丽拿的抗争是大而化之,沈榕的则是细致入微。从整体上来说,沈榕的《梁祝》也全面地超过了俞丽拿,可以说是目前“梁祝”的最好版本。

雨果唱片对沈榕梁祝的说明

      沈榕一九三九年生于上海,五兄弟姊妹均学钢琴。大姊沈梅(比她大十岁)于一九四六年进上海国立音专(音乐院的前身),一九五六年与小提琴家柳和埙结婚。沈榕十二岁进少年班,半年后与俞丽拿、丁芷诺等同班同学转学小提琴,在上音附中师事窦立勋。毕业后在大学随陈又新教授三年、谭抒真教授两年;其中一年与俞丽拿、沈西蒂同时跟苏联专家比利捷教授学习。
      一九五八年上音选拔“尖子”成立由何占豪为首的实验小组, 目的是民族风格的探讨与创作。成员包括: 俞丽拿、沈榕、沈西蒂、丁芷语、吕其岭,后来又扩展成为实验乐团, 成员包括了沈冠恩、俞鲁滨、吴菲菲、林应荣等。《梁祝》就是一九五九年间的产物。何占豪原系上海越剧院的小提琴手,考入上音进修班后师事郑延益,一学期俊为作曲需要转入作曲系。《梁祝》的形成是先由何占豪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利用越剧唱腔,把情节具体化构思成为几段主题旋律, 在小组内进行反复试奏、讨论、修改,创集体创作的先例。曲体基本上由小组的“小梁祝”四重奏试奏,小提琴独奏部分基本上写成后,自陈钢在其老师丁善德助导下完成了钢琴小乐队配器部分,经上音领导及管弦系教师反复聆听,提意见修改后,(试奏由俞丽拿担任),于“上海之春”由俞丽拿与沈榕先后担任独奏公演。并自俞在一九五九年、沈在一九六一年灌制成唱片。
      《梁祝》在小提琴创作历史上应该说有几方面的突破成就品:首先它的确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在小提琴演奏内容具体形象化与奏鸣曲体溶合为一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楼台会”、“哭灵”等段落的确形象鲜明,同时它把越剧唱腔也很成功地小提琴化了,因而同时在小提琴演奏按术上也开拓了许多新的手法,它的滑指、音准、颤音、弓法等都与西方传统演奏手法有所不同,因此成功地演绎《梁祝》就不是传统小提琴演奏手法所能达到的。鉴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俞、沈的录音都未臻完美理想,但俞、沈都掌握了,并奏出了它的地道的特有风格则是无疑的,所不同的是俞比较热情奔放,沈则柔和细腻,这是一首成功的曲子,可以在维持其独特的风格范围内,仍然有所不同演绎手法的典型例子。

欣赏提示: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结构如下: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 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二)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徵调,4/4拍子) 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 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 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6

主题

5

好友

126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865363
帖子
134
精华
0
经验
126 点
金钱
114 ¥
注册时间
2019-8-6
发表于 2019-10-2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小提琴版的 梁祝

7

主题

6

好友

60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66416
帖子
568
精华
0
经验
603 点
金钱
561 ¥
注册时间
2019-9-21
发表于 2019-10-2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new1510 发表于 2018-8-8 22:26
【转贴】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 ...

最好的《梁祝》版本是日本裔德籍(奥籍?)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在上海纪念《梁祝》50周年音乐会上的实况演出视频。感情处理极为细腻,比任何一个中国小提琴家都演绎得出色。

7

主题

6

好友

60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66416
帖子
568
精华
0
经验
603 点
金钱
561 ¥
注册时间
2019-9-21
发表于 2019-10-2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极神人 于 2019-10-23 17:40 编辑
zying 发表于 2018-8-9 15:38
磁带转cd的,确实效果不好,以前我有张唱片,是我用高价0.5元买的,效果真的非常好,听了好多年,可惜后 ...


最早的《梁祝》唱片是俞丽拿独奏、樊城武指挥的,78转电木唱片(现在可能叫黑胶),一套四张,牛皮纸封套。文革前的出品。封套上的作曲家排名是陈钢在先。我家那套被我弟弟收藏了。

11

主题

1

好友

38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50476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386 点
金钱
364 ¥
注册时间
2018-7-2
发表于 2019-11-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19-10-23 17:35
最好的《梁祝》版本是日本裔德籍(奥籍?)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在上海纪念《梁祝》50周年音乐会上的实况演 ...

可惜的是现在无法欣赏到50周年音乐会的演奏。

7

主题

6

好友

60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66416
帖子
568
精华
0
经验
603 点
金钱
561 ¥
注册时间
2019-9-21
发表于 2019-11-8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jato_01 发表于 2019-11-8 09:19
可惜的是现在无法欣赏到50周年音乐会的演奏。

不急。我慢慢把它们(包括此视频)上传到Bilibili网站(俗称:B站)。

1

主题

2

好友

159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3256
帖子
189
精华
0
经验
159 点
金钱
157 ¥
注册时间
2008-11-14
发表于 2019-11-17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这的版本
IMG_20191117_180916.jpg

2

主题

0

好友

41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869974
帖子
45
精华
0
经验
41 点
金钱
37 ¥
注册时间
2019-12-12
发表于 2019-12-1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可惜,当年我同时拥有俞丽拿和西崎崇子演奏的磁带,(从封面看,那时西崎崇子还比较年轻。)都在搬家时丢失了。


15

主题

0

好友

234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61332
帖子
2390
精华
0
经验
2346 点
金钱
2301 ¥
注册时间
2014-10-10
发表于 2019-12-18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烂交响诗有啥可听的,真要听就选吉尔.沙汉姆(Gil Shaham)版和雨果孔朝晖版。

至于什么俞丽拿,连音准都不灵。

31

主题

0

好友

23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3216
帖子
510
精华
0
经验
232 点
金钱
190 ¥
注册时间
2009-2-25
发表于 2019-12-23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俞丽拿水平是最差的,这点不用讨论。还漏了一个刘云志的版本,也不错。

7

主题

6

好友

60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66416
帖子
568
精华
0
经验
603 点
金钱
561 ¥
注册时间
2019-9-21
发表于 2020-12-3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new1510 发表于 2018-8-8 22:26
【转贴】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 ...

谢谢转贴。

冒昧补充如下:
1. 最早的《梁祝》版本,应该是1959或1960年的俞丽拿演奏、樊成武指挥的。我老父亲是在唱片刚出版发行时就去上海音乐书店购买的。78转慢速,一套共四张唱片。

2. 其实我觉得《梁祝》拉得最好的是,日本小提琴家陬访内晶子在纪念《梁祝》50周年时在上海的演出。她用的是斯特拉迪伐里的名琴“海豚”。她对《梁祝》的阐述,胜过中国音乐家。

3. 国内小提琴家中,我最喜欢窦君怡的演奏,江南音乐味道十足,女性韵味表露无遗。

7

主题

6

好友

60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66416
帖子
568
精华
0
经验
603 点
金钱
561 ¥
注册时间
2019-9-21
发表于 2020-12-3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jato_01 发表于 2019-11-8 09:19
可惜的是现在无法欣赏到50周年音乐会的演奏。

应该找得到视频。

116

主题

12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4430
帖子
13391
精华
2
经验
11068 点
金钱
10081 ¥
注册时间
2008-11-21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乐于助人 DIY大赛亚军

发表于 2020-1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神人 发表于 2020-12-3 22:03
谢谢转贴。

冒昧补充如下:

1、"最早的《梁祝》版本,应该是1959或1960年的俞丽拿演奏、樊成武指挥的。"__没记错的话,这是最早最原始的“录音”版本,公开首演是另外一人。

2、外国人演奏的我都不喜欢,这么多年怎么听都觉得少了中国味,没有吸收中国戏剧唱腔和乐器技法,80年代前很多单声道精气神十足,演奏一丝不苟,这才是人民的艺术。

11

主题

1

好友

386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50476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386 点
金钱
364 ¥
注册时间
2018-7-2
发表于 2020-12-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new1510 发表于 2020-12-3 22:21
1、"最早的《梁祝》版本,应该是1959或1960年的俞丽拿演奏、樊成武指挥的。"__没记错的话,这是最早最原 ...

1、梁祝最早演奏是沈榕和俞丽拿,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首次公演是俞丽拿。
2、外国人中,日本小提琴演奏家西岐崇子演奏的梁祝,水平是非常高的。

54

主题

1

好友

145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发烧未发疯

Rank: 6Rank: 6

UID
20980
帖子
2595
精华
0
经验
1455 点
金钱
1343 ¥
注册时间
2007-3-28
发表于 2020-12-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张黑胶,了,也要翻出来看看是什么版本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