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关于家用音柱——小型线阵列音箱

[复制链接] 查看: 34659|回复: 85

32

主题

17

好友

141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781017
帖子
1042
精华
0
经验
1417 点
金钱
975 ¥
注册时间
2015-1-8
发表于 2017-4-2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song007 于 2017-4-27 17:06 编辑

-----------已更新,见12楼
-----------已更新,见17楼
------------------------------------------------
最近把有关家用音柱(小型化线阵列)的一些技术认识做了整理。因涉及的技术方面太多而俺的文笔又不咋地,所以就只挑重点写了些。水平所限,对不对的仅供大家交流讨论。

    大型的线阵列系统通常用于室外、影院、大型会场等需要大声压并兼顾声场分布的场所。但若把线阵列式音响小型化作为室内家用,则不是为了有多么大的声音(声压),而是为了更低的失真和更均匀的声场,这在原理上与大型线阵列有相似之处,但在性能需求上却有着不同的侧重,而在高频段的设计处理上更是完全不同。
   就现在的音响技术来说,尽管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对声音信号的传输处理已做到极低的失真水平(0.01%以下),但在最后扬声器的电-声环节却将失真增大到了1%~5%甚至更高的程度。有许多产品宣称其失真在1%左右(这已是极品的指标),可这是指在功率不大(多指1瓦之内)的情况下,只要音量加大,失真便随之增大。
  动圈扬声器的失真是其原理及结构决定的,各类的失真几乎都与输入功率相关联。大致上说,扬声器的总失真(THD)随输入功率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小于额定功率时,失真率的增量与振膜振幅呈正比(线性);在输入功率超过额定功率时,失真率对振幅呈指数式增加。为了在大功率下有良好的音质就不得不使用更强劲的扬声器(大功率、长冲程、复合材料振膜等等),但这样一来,不但扬声器的品质变得更加关键同时还会引起其它问题。(对音质造成影响的因素还有许多,这里不展开了)。就一般中小功率扬声器而言,把振膜振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获得很低的失真,但这样就难以得到足够的声压(音量),为解决此矛盾,采用增加扬声器数量的办法——用一群扬声器协同工作来代替单一的扬声器单元工作,就可得到很低的失真和足够的声压。这就是扬声器阵列的主要优势潜力之一,另一项优势是由阵列的多只单元所累积的尺度,能对声场形成有效的控制。
    线阵列式音响的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其工艺难度略超过普通音响系统。再有是涉及的技术比较复杂,各扬声器单元之间的相互干扰和线声源特有的指向性等问题可能会影响音质。正是这些问题,限制了阵列式音响系统的应用。但出于对更高音质的追求,线阵列的优势仍然是明显且很有潜力的。其实,在测试设备和工艺技术已有长足进步的今天,制作成本及工艺问题已不再突出,剩下的就是要设法有效解决阵列单元间的干扰及指向性问题。关于线阵列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几十年来已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的应用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基本直线阵列——均匀等强度阵列与普通音箱以频率响应为设计出发点不同,小型阵列是以声场分布为出发点的。就是说,首先要考虑用什么样的声场来适应环境。所以我们要对阵列的声波辐射特性(指向性)有一些了解。
  扬声器安置成一列就成了最基本的直线阵列,但它的声辐射特性却不是那么简单。首先让我们通过一组指向性图(极坐标)与压力场图(轴向垂直面2D)来认识一个均匀的直线声源的辐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对“指向性图”与“压力场图”的对应关系有个形象直观的理解。这是一个竖直在空中(自由场)的、由100只单元组成的、长度2米的直线阵列,每只单元的信号强度相等。图组1显示了其轴向垂直面上在各频率时的指向性(图1a)和与之对应的压力场分布(图1b)。

图1a

图1a
(图1a)

图1b

图1b
(图1b)
  此图组表明,即便线阵列单元密度如此之高(间距2cm),声场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强烈的叉指状分裂(图1b),这在指向性图中(图1a)表现为主波瓣两侧的大量旁瓣(又称:副瓣、侧瓣等等)。在4000Hz以上频率的声场,其正前方看似均匀,其实内部依然充满扰动。
出现的旁瓣对实际听感会造成明显的影响。这里用一个指向性图来做说明,见图2。
tu2.jpg (图2)
  旁瓣I的强度比主波瓣低了13.5db,这对大型场所(落地式、无顶棚)的应用影响不大,但作为家用HiFi系统其影响就不容忽视。旁瓣的存在不仅是影响声场的均匀,其滞后的相位会使瞬态变差。而“窄而深”的空值区域会随振膜的振动而位移,这会产生调幅失真。当环境反射将这些作用混合后,听感就会显得浑浊(所谓的“梳状频响”就是主瓣与旁瓣的干涉造成的)。所以,避免产生旁瓣或弱化其作用就成了小型阵列的设计要点
上述(图1)的阵列,也反映出一个有限长度的等振幅直线阵列的辐射特性,即使单元数量再多也是如此。看一个均匀直线声源在长度与波长不同比例下的数学模型所得出的指向性响应曲线(图3)。
tu3.jpg (图3)
图3所示,随着线声源的长度(l)与波长(λ)的比例变大,指向性变窄,并且出现了旁瓣,这也与图1的声场压力图相一致。显然,改变线阵列的长度不会抑制旁瓣的产生,只是改变了产生旁瓣的频率点(在1~2个波长之间)。显然,有限长度的直线声源并不能像预期那样产生“柱面波”。
    图3中也揭示出了线声源(或阵列)的低频的下限。注意图中第一幅与第二幅,指向性由开始的近似“圆形”(指的是全向范围)迅速收窄(-6dB角不到90度)。这意味着声辐射能量在轴向(正前方)加倍了,声压在这个频段就会产生一个+6db的跃升(指向增益),以频率倒序来看,就是低音在此频率处截至了(即-6db)。所以,线阵列的低频截至频率就是以阵列长度为波长的频率
  与理论线声源不同的是,现实的阵列并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个个单元所组成,通过数学模型可看出,阵列单元的间距对整体的指向性是有很大影响的。
下面我把[长度为1米的直线声源]、[长度为1米的12单元阵列(间距8.5cm,相当于12只3寸单元)]、[长度为1米的5单元阵列(间距20cm,相当于5只8寸单元)]来做个比较,以此对阵列中单元的密度对指向性的影响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图4)。
tu4.gif (图4)
  如图4所示,这三组图里在1000hz以下是基本相同的,12单元组在4000hz以上时出现了大型旁瓣,5单元组在2000hz时就出现了大型旁瓣(栅瓣),这种情况就是单元间距造成的,如果不限制频宽就会对声场及音质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对于图4中的12单元阵列(间距8.5cm),最高可用频率约为4000hz;5单元阵列(间距20cm)最高可用频率为1500~2000hz。显然,以单元的中心间距作为最高可用频率的波长是合理的
以上就是对直线阵列指向性特点的一些基本描述,这些分析都是全频带的,这与实际的扬声器单元会有些偏差。普通锥形盆扬声器单元有高频上限,比如,通常8寸单元在8000hz时已没多少声辐射了。锥形盆扬声器在指向变窄时产生的旁瓣也许不如理论上那么严重,但还未到可忽略程度。
顺便一提,在图4里的高频段出现的凸指状栅瓣,和相同间距的两只单元所形成的合成指向性有些相似,因为其本质就是直线声源与局部点声源指向性的合成(乘积定理)。显然,提高单元的密度可以增大工作频宽。

总之,无论是增加单元密度还是增加长度,都不能有效解决旁瓣的出现,这是有限长度的均匀直线声源的本质特性决定的(简单的说,旁瓣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线声源在到达端点时的突然截止所造成的“截断效应”)。而这些旁瓣干扰正是线阵列音箱的最大问题所在,也是在听感上难以提高的根源。所以在本节里只是说说基本特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任何实际实施的推荐。那么……该咋整呢?(请看下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1 收起 理由
audax0755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30

主题

1

好友

8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831156
帖子
1001
精华
0
经验
88 点
金钱
51 ¥
注册时间
2017-4-20
发表于 2017-4-25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收藏了,慢慢研究学习!

2

主题

1

好友

327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55609
帖子
3236
精华
0
经验
3277 点
金钱
3154 ¥
注册时间
2012-12-28
发表于 2017-4-25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是自己的经验,转载文本不靠谱

32

主题

17

好友

141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781017
帖子
1042
精华
0
经验
1417 点
金钱
975 ¥
注册时间
2015-1-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song007 于 2017-4-25 01:44 编辑
阴险发烧友 发表于 2017-4-25 01:06
希望是自己的经验,转载文本不靠谱


文章不是转载,绝对原创,并做过一些实验。只是那个二维压力场图(图1b)挺难做(Matlab还不熟练)就引用了BD.Keele JR论文中的图片来说明问题。

1

主题

2

好友

32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4263
帖子
298
精华
0
经验
321 点
金钱
311 ¥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7-4-25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你的文章啦好!

10

主题

0

好友

23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610765
帖子
568
精华
0
经验
235 点
金钱
222 ¥
注册时间
2013-8-19
发表于 2017-4-25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linsong007 发表于 2017-4-25 01:42
文章不是转载,绝对原创,并做过一些实验。只是那个二维压力场图(图1b)挺难做(Matlab还不熟练)就引 ...

好文章

1

主题

2

好友

32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4263
帖子
298
精华
0
经验
321 点
金钱
311 ¥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7-4-25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搞科研的,007的表述让人看的懂,明白!

30

主题

3

好友

431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85551
帖子
4346
精华
0
经验
4311 点
金钱
4203 ¥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7-4-25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做音柱的计划,虽然有很多关于音柱的理论分析,但这还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很多家庭影院的中置音箱普遍喜欢横着放,不知道是出于啥理论?

11

主题

2

好友

61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723777
帖子
606
精华
0
经验
618 点
金钱
596 ¥
注册时间
2014-7-10
发表于 2017-4-2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8

主题

0

好友

-17

积分

禁言警告级 当前离线

Rank: 1

UID
829480
帖子
137
精华
0
经验
-17 点
金钱
50 ¥
注册时间
2017-3-19
发表于 2017-4-2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值得一看

19

主题

1

好友

62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802993
帖子
1059
精华
0
经验
624 点
金钱
573 ¥
注册时间
2015-10-29
发表于 2017-4-25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做学问的态度
楼主还可以发散一下,比如阵列+horn的做法

32

主题

17

好友

141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781017
帖子
1042
精华
0
经验
1417 点
金钱
975 ¥
注册时间
2015-1-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song007 于 2017-4-25 23:28 编辑

关于家用音柱——小型化线阵列音箱(2)

2.先进直线阵列——束控阵列
    先扯点别的,在应用数学里有个叫窗函数的东西,它是用来做信号数据截取分析的。我们所知道的频响测试装置(如LspCad和配合的套件)就在使用它,基本原理就是给扬声器输入一段全频谱的白噪音,然后用麦克风拾取加以分析。可是麦克风拾取到的信号难免有环境反射的干扰,所以就需要只保留一定长度的信号,把后来的混有反射干扰的信号去掉,就是用一个“时间窗”将多余的信号切除掉。可问题是,信号一旦被切就会形成“断崖”——一个很陡的沿,这就会出现额外的干扰频谱从而影响测试精度。于是窗函数就在这里发挥作用了,因为它在时间窗里截取信号可不是“一刀切”,而是有个由大到小的关断过程,就像捏断而非切断一根软面条,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产生额外的干扰频谱了。
  干嘛要扯这个?因为在数学里,时间和空间是没有区别的(可以相互转换),一串在时间维度上的信号“面条”与一段在空间维度上的“音柱”在数学里是一回事!一段阵列之所以有复杂的指向性而不是单纯柱面波,就是因为在阵列的两端能量被突然“切除”了,于是就像信号被突然切断那样,产生了额外的“频谱”,而在时间维度上的频谱图转为空间维度,就是指向性了。所以,一段均匀的阵列就可以看成是被矩形窗截取的一段信号,既然能用窗函数避免截取信号时产生的干扰频谱,那同样也能用窗函数来解决阵列的指向性及旁瓣干扰问题——这就是阵列束控技术的一种。
据了解,最早的线阵列分析研究出现在1929年(Wolff 和Malter,1930年在《The seminal work on line arrays.》发表的“Directional Radiation of Sound”),直到60年代线阵列才被广泛采用。后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通过引入“束控”技术的方法终于解决了线阵列的旁瓣干扰问题。这项技术最初是用于声纳探测阵列及微波阵列天线(相控雷达)系统的,为了提高探测性能,需要把多余的辐射旁瓣降到最低。后来这些技术也被应用到音响领域里,它为提高线阵列音响的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先看几种以窗函数曲线为各单元强度加权的阵列和与之对应的指向性图(即窗函数的频谱图,为直观比较把它们画成极坐标图),如图5,第一行的“矩形窗”的频谱图与均匀直线声源的指向性图(见上节的图3)是多么的一致啊(尽管算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回事)。接下来是三角窗和汉恩窗,可见,即便是最简单的三角窗也能较好的抑制旁瓣,而使用汉恩窗则有更好的效果(图中左侧阵列前的兰色线条代表所对应单元的相对输入功率)。
tu5.gif (图5)
    可用于音响阵列的束控窗函数有好几种,如汉恩窗、哈曼窗、布莱克曼窗、高斯窗等,它们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旁瓣的能力。但用于音响系统(而非雷达、声纳系统),还是有所权衡的,这里使用汉恩窗函数是因为它有较强抑制旁瓣效果(-34dB)和较宽的主瓣覆盖角度(不一定最优,但已经很好了)。
  在声学应用中,线阵列束控技术最为常用的形式有“间距束控”和“振幅束控”。出于音响的应用环境及工艺结构等原因,使用振幅束控技术是最为可行的。我们在此所用的束控技术就是窗函数振幅束控,它是指:“让阵列中的每个驱动单元的振幅强度由中心到两端按照特定函数依次衰减。” 衰减量与频率无关。振幅束控的应用,可极大地减少阵列的副波瓣,改善离轴频率响应。通常情况下,一个阵列中心位置的单元是全功率级驱动的,然后每一个单元的功率级别都是从中心位置开始平滑地衰减,直到阵列的两端部衰减量最大。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相同尺度的线阵列仿真模拟来对比看看它们的不同特性。图6是两个在自由场的线阵列结构,都是由100只单元组成,2.5米高。图中左右分别是没有使用束控(即所有单元同等功率的矩形窗)和带有汉恩窗函数束控的阵列。
tu6.jpg (图6)
图6a和图6b分别显示了上述两个阵列的二维压力场图(图中的细线是3db等压线,它能显示出声场内部的波动)。对比这两组图会发现,无束控阵列的垂直声场宽度随频率升高而收窄并出现了声压快速变化的叉指状波动(声场内部的强烈扰动)。而带有单元振幅束控的线阵列(图6b),在垂直面上的辐射的表现是相当好的,完全消除了声场的扰动,其旁瓣干扰在大部分频带内已不存在了。只是波束的宽度比无束控的线阵列要窄一些(这在后面说明)。
tu6a.jpg
(图6a)
tu6b.jpg
(图6b)
    注意这两组图中在16kHz时指向出现分裂,这是由辐射单元的中心间距(2.5cm)造成的,这也说明了阵列单元的密度(间距)与可工作频段的关联。随着单元中心间距变大,出现此指向分裂的频率点会降低,这与两只2.5cm间距的辐射单元因干涉而形成的分裂状指向特性是一致的。
  这里的仿真模拟使用了汉恩窗函数,它的本质就是余弦的平方函数,具体数值可通过如下式子获得(使用计算器时,默认单位是角度,需要把式中“pi/2”换成“90”):
y=(cos(x*pi/2))^2
x=0~1
其中y是阵列中某一单元的相对振幅强度(y=1时为振幅最大值),x是从阵列中心到某一单元的相对距离(x=0为中心点,x=1为端点)。
此公式对应的曲线由图7a所示。
tu7a.jpg (图7a)
图7b是转化为对应的单元声压分贝级曲线 [ y(db)=20log(x/1)]。
tu7b.jpg (图7b)
图7c是按此束控曲线制定的阵列的举例(图中单元数并非实际数量),阵列的最大衰减值只取至-18db,再弱的信号已被忽略(截止于-18db的束控)。这样X(-18db)轴(图7b中)就是阵列整体的半个长度(即从中心点0到端点1),图7b中-6db处的蓝色虚线对应着X(-18db)轴的约0.65处,这意味着此阵列的垂直覆盖宽度(-6db)为总长度的0.65倍。
tu7c.jpg (图7c)
    带有振幅束控的阵列的低频特性与均匀阵列基本相同。在图6a、图6b中可见,指向特征都是随频率升高而收窄的,但加了窗函数的阵列(图6b)指向性会更窄些。在更低频率时(或当阵列长度小于半个波长时)几乎没有指向性(全指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指向宽度不受控制,就很容易受地板及天花板的反射影响音质。所以,阵列的长度更长一些对低频段声场控制是有利的。
    同样,有振幅束控的阵列的高频特性也是受单元间距影响的,当波长小于单元间距时依然会出现很强的指向分裂(如同图6b中在16KHz时的情形)。在阵列的最高可用频率之上,就要考虑再增加一组高音阵列(即两分频,在一旁再增加一组有束控的高音阵列)或其它形式的高音部分。高音声部的阵列也同样受单元中心间距的影响,布局的原则是密度尽量高,好在到了8khz以上,人的听觉已对失真及频响不太敏感,即使单元间距为4~5cm也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上述的阵列都是“悬置在空中”(自由场)的完整阵列,它的指向特性是上下对称的。在小型房间中使用,就需要确保聆听区域(由坐姿到站立)在有效覆盖宽度之内。
由于小型房间的层高有限(多在3米以内),受到地板及天花板的反射干扰就在所难免。我们尽可以利用地板的反射,将完整阵列由中心一分为二安置在地板上,如图8所示。
tu8.jpg (图8)
    地板的反射作用相当于将阵列的长度加倍了,阵列的原中心点现在位于最底部。同样,该阵列的有效垂直覆盖范围在使用-18db的截止束控时仍然是阵列高度(长度)的0.65倍。这在实际应用中,若为了能适应站姿听者(身高1.75米),那阵列的高度就要达到近2.7米!这显然不适合一般的室内了。为此我们可以把束控的最大衰减值取到-12db(截止于-12db的束控),如图9所示。
tu9.jpg (图9)
这时阵列的垂直覆盖宽度(-6db)就为总长度的0.75倍,覆盖宽度也更大了,同样满足1.75米高的听者阵列高度为2.33米,一般的室内放得下了。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能够发现,尽管直线阵列的旁瓣干扰可以被消除,但其垂直覆盖宽度(主瓣宽度)却是直接受高度(阵列长度)限制的,垂直覆盖范围越大阵列就需要更高,这在室内使用还是有诸多不便。如果能展宽阵列的垂直覆盖角度,那就可能把尺度做的更小,更加适合家用啦。哦……有这种好事?该如何展宽阵列的垂直覆盖角度?(请看下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 魅力 +4 收起 理由
huangjingpeng + 4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1

主题

2

好友

32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4263
帖子
298
精华
0
经验
321 点
金钱
311 ¥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7-4-25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

32

主题

17

好友

141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781017
帖子
1042
精华
0
经验
1417 点
金钱
975 ¥
注册时间
2015-1-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song007 于 2017-4-25 23:24 编辑
锥盆洗手 发表于 2017-4-25 08:51
虽然没有做音柱的计划,虽然有很多关于音柱的理论分析,但这还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很多家庭影院的中置音箱普 ...


中置箱上两个横放的单元在频率升高时会干涉,水平方向会出现分瓣现象。所以分频点的波长至少要大于两个单元的中心间距(最好大一倍)。
横置没啥特别的道理,大概只是方便放在电视机前吧。

1

主题

2

好友

32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4263
帖子
298
精华
0
经验
321 点
金钱
311 ¥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7-4-2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007我们急着看下回分解哪!

32

主题

17

好友

141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781017
帖子
1042
精华
0
经验
1417 点
金钱
975 ¥
注册时间
2015-1-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1950 发表于 2017-4-26 17:06
007我们急着看下回分解哪!

正在写,快好了。
有些东西心里是明白的,可要准确的描述出来挺费劲。

32

主题

17

好友

141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781017
帖子
1042
精华
0
经验
1417 点
金钱
975 ¥
注册时间
2015-1-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家用音柱——小型化线阵列音箱(3)

3.曲线阵列
  为了使线阵列有足够的辐射角度以覆盖听众席,常用方法是把它设置成弯曲的组合结构,如图10。
tu10.jpg 【图10】
   通过仿真运算也证明了弯曲的阵列能有效扩展指向宽度。图11是一个半径(R)和波长(λ)在不同比例下的均匀60度圆弧声源的极轴指向响应曲线图。
tu11.jpg 【图11】
显然,圆弧声源的指向响应比直线声源平滑许多(见图2)。但较高频率时,旁瓣的干扰依然明显,曲折的曲线也反映出声场内部存在较强的扰动。图12是一个高度2米、圆弧角为60度的均匀曲线声源压力场模拟图(范围是100米x100米)。
tu12.jpg 【图12】
它直观的反应出其阵列的圆弧角与指向覆盖角度是基本相同的;虽然声场的波动状况依然存在,但其旁瓣与直线阵列相比明显减弱了许多,这表明了圆弧阵列的先天优势与潜力。
  与直线阵列相似,曲线阵列也可以通过使用函数振幅束控来解决旁瓣干扰问题,但曲线阵列使用的束控函数不同于直线阵列。据有关专家在声纳探测方面的研究(如Peter H.Rogers 和 A.L.Van Buren 在1977年发表的《New approach to a constant beamwidth transducer》等),提出了将勒让德函数束控用于圆弧曲线(或球冠面)阵列。使用束控的圆弧曲线阵列,不但能消除副波瓣还能将辐射角度控制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即 CBT 阵列 Constant Beamwidth Transducer)。D. B. (DON) KEELE, JR 将其应用于音响系统并做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及实践(见2000年发表的《The Application of Broadband Constant Beamwidth Transducer (CBT) Theory to Loudspeaker Arrays》)。
  通过图13所示这组无束控和有束控的圆弧阵列结构的模拟对比,能直观的看到勒让德函数束控在圆弧曲线阵列中应用的效果(图14)。图中圆弧曲线阵列是由100声源构成的,高度2.5米(弧长约2.8米),圆弧角为90度。
tu13.jpg 【图13】
  图14a和图14b分别显示了上述两个圆弧阵列的垂直面二维压力场图(图中的细线是3db等压线,它能显示出声场内部的波动)。
tu14a.jpg
【图14a】
tu14b.jpg
【图14b】
对比这两组图会发现,带有勒让德束控的CBT圆弧阵列与无束控的相比,其垂直面声压分布是非常均匀的,在8000Hz内完全消除了旁瓣干扰和声场内部波动,从500Hz起基本保持了恒定的波束宽度。
注意在达到16kHz时的声场碎片化了,这是单元的间距造成的。这意味着一定弧长里阵列单元的数量决定了高频端的质量(类似情况在第一节里已经说过)。
  关于勒让德函数在此就不展开了(高等数学超复杂),为了实际应用把它简化成了个近似式:
y=1+0.066*x-1.8*x^2+0.734*x^3
x=0~1
其中y是阵列中某一单元的相对振幅强度(y=1时为振幅最大值),x是从圆弧阵列中央到某一单元的相对弧长(x=0为中心点,x=1为达到端点的弧长)。
此公式对应的图形曲线如图15所示。图16是转化为分贝级曲线。图17为圆弧曲线阵列的结构。
tu15.jpg 【图15】 tu16.jpg 【图16】
tu17.jpg 【图17】
  在图16中,-6db处的蓝色虚线对应x轴的0.64处,是完整束控阵列的有效(-6db)辐射覆盖角度,就是弧长的0.64倍对应的角度。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束控衰减最大值取至-18就足够了。这样,以-18db截止的x轴“X(-18db)”长度就缩短至原x轴的约0.9倍了。此时其有效辐射覆盖角为阵列弧长的0.7倍。
  依照图16中“x(-18db)”轴所制定的阵列结构如图18所示(图中单元数量并非实际)。
tu18.jpg 【图18】
    圆弧线阵列的低频下限与圆弧阵列的高度(弦长度)相关,大致来说也是一个波长(这与第一节直线阵列低频的下限相似),但圆弧阵列的指向增益随频率而升高的速度与直线阵列有些差别。可用这个公式(这也是恒指向号角的截止频率公式!)来估算圆弧阵列的低频截止频率(见下式)
f =K/(θ* L)
式中 f 为低频截止频率;K=2.5 x 10^4;θ是阵列的覆盖角(或号筒覆盖角度,单位:°);L 为阵列高度(或号角开口宽度,单位:米);。
由这个公式推算出的低频截止频率与前述的“以阵列长度为波长的频率”有些出入,这是曲率和束控截止参数带来的一些变化,但区别不算大。
  在低频截止频率之上,阵列的波束宽度逐渐受控恒定,这意味着阵列的指向增益不再增加(波束宽度不再收窄),能量守恒定律会导致在此频率之上的轴向声压随频率滚降(每倍程-3db)。如图19,这是一个高1.37米、张角100度(覆盖角64度)的带有勒让德函数束控的圆弧线阵列所表现出的特性(注意在图中约400Hz处的红线)。
tu19.jpg 【图19】
   需要注意的是,CBT圆弧阵列的这种特性,尤其是在图19下方的频率响应特征,它在一定频率时呈每倍程-3dB的斜率衰减,而直线阵列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这就要求在实际应用时做适当的均衡(使用EQ均衡器或增加有源滤波器)或专门的(反斜率)扬声器单元来配合(这也成了单元选择的最大麻烦。在我实践中,结构设计时不得不去配合扬声器的频率特性,真无奈)。
圆弧阵列的高度越高,其波束宽度受控的截至频率就越低,这对重放质量是有利的(可减少环境干扰)。与落地式直线阵列类似,采用半个圆弧构成的落地式圆弧阵列(半高度阵列),能从分利用地面反射达到完整阵列的效果,将原本有害的反射变为有利且高度减半,见图20。
tu20.jpg 【图20】
仿真表明了落地式圆弧阵列在高度达到1.25米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图21中各频率下的声压力场模拟(张角45度50单元,波束覆盖角约29度)。
tu21.jpg 【图21】
看得出这种带束控的圆弧阵列的声场是非常均匀的,完全避免了地板反射的干扰。尽管只有1米多高,却能达到2米以上的直线阵列所能实现的声场覆盖,这对小型房间内使用是很有利的。
  另外一个现象,注意这种圆弧半高度阵列的声场分布,见图22(即图21中1000Hz),图中的箭头线条所示的区域内声压几乎一致。就是说一个站姿听者(约1.7米高)距离从1.5米到4米多的音量感受是相同的,这几乎是其它任何音响都难以做到的。
tu22.jpg 【图22】
    综合上述各种阵列看,都是以声场布局要求为设计出发点的,这和普通音箱的设计很不同。在箱体强度、单元功率与同等级的普通音箱相比,要求可放宽些(但单元一致性要好),分频器应用等基础方面也是基本相同的。比如为了使阵列能有足够宽的工作频段,可使用2或3分频,即用并列的高低音阵列来覆盖各自频段等。篇幅所限有许多理论和实施细节无法一一说明,也有些问题还在进一步探索当中。

1

主题

2

好友

32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4263
帖子
298
精华
0
经验
321 点
金钱
311 ¥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7-4-2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007!太详细啦!望您有更高的造诣奉献给读者。

7

主题

3

好友

40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43444
帖子
431
精华
0
经验
407 点
金钱
396 ¥
注册时间
2014-8-22
发表于 2017-4-2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技术贴啊,谢谢分享!

6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禁言警告级 当前离线

Rank: 1

UID
831205
帖子
45
精华
0
经验
-13 点
金钱
35 ¥
注册时间
2017-4-21
发表于 2017-4-27 19:5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