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 英国声在中国

[复制链接] 查看: 4693|回复: 7

205

主题

0

好友

27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13904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272 点
金钱
51 ¥
注册时间
2016-5-10
发表于 2016-7-2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地址:英国声在中国作者:耳机俱乐部小白
本文讨论这么一个现象:虽然中国和英国相去万里,一个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一个是东八区,但中国的发烧友特别是所谓“老烧”的群体里,喜欢英国声、最终落定在英国声系统上的,真是很多。

当然,烧友群体也是不小的,崇尚德国声、美国声、意大利盛、北欧声、玩日本器材的也不少,包括国产器材的拥趸也算一派,但我多年自己玩下来、接触下来,发觉很多老烧倾向英国声,最后选择了英国声系统作为自己的主系统。也许我们可以说,英国声算是国内玩进口hifi器材的烧友中相对最大的一个门派。

分析这个现象的话,当然背后是有多种因素存在的。最重要的是价格因素。在进口hi-fi产品里,相对来说英国声的器材价格都不算太贵。当然贵的也有,比如Naim的高端、dCS、Meridian、Linn高端、比如Wilson Benesch喇叭,都算是贵的,但多数英国牌子还是价格比较平易而可亲近的。几千块、万把块的英国音源、放大器、小喇叭等,都是市场上进口hi-fi器材里该价位的主流。举例来说,常有人问我CD机的牌子选择,只要预算在几千到一万多,我马上会告诉他,基本就两个选择——日系、英系。因为美国货、欧洲其他国家的货(德国、瑞士、意大利、法国、北欧),通常都要更贵!

英国人做的平价书架喇叭,更是品牌、型号、影响力,冠绝天下。从我刚开始发烧时接触的Rogers 3/5a、ProAc Tablette、到Epos、Ruark、Tannoy(天朗)、Monitor Audio(猛牌)、JPS、Wharfedale(乐富豪)、Castle(城堡)、Spendor(思奔达)、Harbeth(雨后初晴)、KEF,林林总总,构成一个“人多势众”的大流派,任何玩书架喇叭的烧友都无法忽略。

英国的功放,很少有以大推力著称的,一般都是几十瓦的输出,但传统上都是很舒服耐听的——经典的Audiolab(傲立)、Chord、Sugden(瑟顿)、Naim(茗)、Roksan、Myryad(美丽安)、Cambridge(剑桥)、Arcam(雅俊)、Musical Fidelity(音乐传真)、Rega(君子)、Creek(朗泉)、Exposure(力宝声)、Onix(欧尼士),等等。也是自成重要的一派。这一派的关键词是——不讲“力”、更不讲蛮力,讲的是流畅、温暖、自然的音乐感。

除了价格因素,我觉得和中国烧友的口味,特别是玩了一定年数后的老烧的口味,也是存在很大关联的。当然这个事情分析起来比较主观了,而且也没有人专门做过科学的统计工作,只能根据自己接触到的乐迷、烧友的情况来看了。

我个人的感觉是,在中国乐迷和老烧友的群体里,那种偏监听、偏冷、韵味少的进口hifi器材,不太受欢迎。大多数乐迷和老烧,买器材是为了平日里安心欣赏音乐的,都会希望器材的声音有一些自己喜欢的“韵味”,而不要太没味道、太监听、太冷。所以一些素质出众、出色,但风格偏清冷、寡淡的器材,事实上在中国老烧和乐迷群体里,是不太受欢迎的。有不少人是抵制这样器材的,说起这种器材,简单三个字就打发了——没味道。不管一个器材的素质有多强大,“没味道”三字对不少人来说,就是死刑了。

不过我同时也注意到,在一些年轻的玩pc-fi起步的新烧群体里,有不少人是接受、认同这种风格器材的。他们比较喜欢pc-fi声音的清晰度,细节丰富、高解析的感觉,而对所谓“味道”,不太有感觉。本身大致来说建立在pc基础上的音响系统,就往往比较容易声音走高解析、清晰度优先、韵味偏少的路子,如果年轻烧友一开始就接触这个,习惯了这样的声音,那么一直玩下去都认这个路子是很有可能的。

而“老烧”都是从CD甚至模拟时代的磁带、黑胶开始玩过来的。对很多人来说,音乐重播就是必须有一些味道的,不是光讲清晰度、细节的,还要讲taste、讲feeling,那么高解析直白无味路线的器材,是难以满足他们的。

英国声,显然不是直白、高解析路线的,而是比较“味道”的。从性格上讲,英国声的器材,音色偏温暖,但又往往不是暖得过头,而是一种“自然的温暖”。同时,英国声器材也是比较优雅、文雅、略偏软的,不暴力、不粗硬。和美国器材相比,很多美国器材的音色也是偏温暖的,但最大的分界就在于美国器材总体要更注重动态、低频、张力、甚至带一些粗犷。也许美国派器材的声音对年轻人是更有吸引力的,但对于国内的很多玩了多年的老烧来说,或者说年龄在35岁以上、壮年接近中年的人来说,他们已经过了那种追求激烈、动态的年龄,而更欣赏文雅、舒适、安定的英国声。

这也是英国声在国内老烧群体里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

事实上,正因为英国声在中国烧友群体里的受欢迎程度高,包括在中国玩hi-fi历史最久的香港地区,受到的认同度很高,所以英国hi-fi牌子,被中资(包括港资)收购控制的,最多。现在中低价位的英国产品,随着被收购,或者哪怕没有被收购但为了保持竞争力而不得已为之,放到中国制造的,已经成为绝对多数。当然这又进一步加强了这些英国牌子的价格竞争力。不过,为维持器材的声音风格,被中资收购的英国牌子,一般仍请英国设计师担任产品的设计定型,只是在中国完成制造。比如Audiolab、Cambridge、Monitor Audio、Wharfedale等都是如此。

事实上,虽然我发烧以来接触过的英国声器材不少,但目前手头经常在用、在听的英国器材并不多,只有Graham Slee Solo耳机放大器、Stirling LS3/5a V2小喇叭。之前用了多年的ProAc喇叭基本是跟它拜拜了。毕竟接触面广了之后,我发觉也没必要都找英国器材,欧洲范围内德、意、法、北欧,都有很好的东西。但和一些老烧交流时,谈起器材,最经常说起的,还是英国声器材。包括我了解到很多老烧和乐迷最后稳定下来经常使用的,也是英国声器材。

有人说,存在一个因素:以前香港是英国人治下的,所以香港人玩hi-fi变成英国声为主,由此也影响波及内地发烧市场。我觉得这个因素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十几年前内地刚开始发烧时,差不多可以说奉香港烧友的玩法为圭臬,因此英国器材也就出镜率最高。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内的音响发烧受香港人玩法的影响是越来越小的(至少我是这么看的),但喜欢英国声器材的仍很多,特别集中在老烧和乐迷群体中。这就不能完全以“受香港影响”来解释了。我认为英国器材本身的平价、声音讨好的特征,还是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12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脑放进行时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986
帖子
18031
精华
2
经验
17363 点
金钱
15100 ¥
注册时间
2005-4-20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6-7-27 15:5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电压入欧前240V,入欧后230V,中国电压220V。英国声要配英国电。

37

主题

1

好友

657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3429
帖子
2842
精华
0
经验
657 点
金钱
549 ¥
注册时间
2008-5-18
发表于 2016-7-2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器材便宜?相对于那“干净”的机子来说,那价钱似乎也并不便宜。
现在的电压,至少我本地的电压是越来越接近230了,

192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468998
帖子
11935
精华
3
经验
12741 点
金钱
9960 ¥
注册时间
2012-2-2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6-7-2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6-7-27 17:47 编辑

楼主转发的这篇文章为上海的知名音响、音乐撰稿人孙皓所写,观点陈述的基本属实。

205

主题

0

好友

27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13904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272 点
金钱
51 ¥
注册时间
2016-5-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维中 发表于 2016-7-27 17:34
楼主转发的这篇文章为上海的知名音响、音乐撰稿人孙皓所写,观点陈述的基本属实。

头像被屏蔽

205

主题

0

好友

27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13904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272 点
金钱
51 ¥
注册时间
2016-5-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头像被屏蔽

205

主题

0

好友

27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13904
帖子
383
精华
0
经验
272 点
金钱
51 ¥
注册时间
2016-5-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9

主题

0

好友

9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798102
帖子
90
精华
0
经验
94 点
金钱
78 ¥
注册时间
2015-8-11
发表于 2016-8-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转一堆人家的博客,有意思么?好歹问问人家是否同意吧。
而且原贴主好像在其它论坛早就发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