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123
- 在线时间
- 553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4-12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5
 
- UID
- 95572
- 帖子
- 5340
- 精华
- 5
- 经验
- 3123 点
- 金钱
- 3007 ¥
- 注册时间
- 2009-4-10
|
本帖最后由 ztf 于 2014-7-17 03:21 编辑
以下曲线是5寸低音的远场测量(63cm+5.时间窗)
只代表个人;仅可以作为+ - 30%的参考
由于近场合成的点很不好把握,因此,远近场合成不好反而影响整个曲线走向而误导分频模拟
只代表个人;分频的准确数据作为依据的话不光只会测量和经验,还得考虑当时测量时的环境和温度以及密度都影响声的速度。我们所知道的声速是在绝对温度下所测的速度。这些条件因素都影响准确数据的合成补偿
从63cm+5.时间窗测量的曲线上看,从250hz开始爬升,也就是箱体影响所致,
只代表个人;障板效应和箱体的面板设计有着密切的科学理论关系
在模拟分频时,大家都是以采要用大电感或rlc压峰网络来压这个爬升
只代表个人;理论上是要压平,但不是一个线路能够压平就代表出能出好声。在模拟分频的前提下必须清楚单元的特性和材质在当地大气压的稳定因素以及考虑大气在四季的温差和密度
因为是用的远场测量,喇叭装箱以后肯定还有一个房间的反射影响
只代表个人;没有条件的测试下测出的数据只能作参考。(起码;上下后再2米内没有任何障碍物。对准为前为4米内)
这个障板补偿以多少为度最好? 补偿至图中的基准线处是否合理?
只代表个人;以当时测试下的大气密度和温度去计算
也就是说模拟分频时 ,频响曲线大致与图中的基准线处持平是否合理?
只代表个人;最合理和适合单元物理特性模拟出的分频除做平直后,不会改变任何曲线走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