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8
- 在线时间
- 509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8-7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670630
- 帖子
- 1717
- 精华
- 0
- 经验
- 128 点
- 金钱
- 72 ¥
- 注册时间
- 2014-3-12
|
以我个人的心得分为以下阶段:
初烧:
从以前一开始发烧,会看大箱子,落地箱之类的,比较注重外观与品牌, 总觉得大箱子气势与音场比较身历其境. 很喜欢看杂志的介绍,在脑海里勾划各种组合的特色, 对各品牌的基本特性也大都是从杂志上看来.
低烧:
后来渐渐转向听音乐,买了很多CD, 而不是玩器材为导向,在耳朵愈来愈挑的情况下,就以音色来选箱子,而不在乎箱子体积了. 对品牌的印象也比较模糊了,但是还是很喜欢某一些品牌的特色.
中烧:
此时期常常会对音箱与搭配有所不满,来的箱子听一阵子就腻了,刚开始都惊为天人的满意但是不同音乐听的愈多, 不同演唱者所表达的歌声与情感似乎音箱都没法子面面俱到,自己也说不上为何配好的器材会这样. 那时有一对KEF Model 2 配Mark的前后级,是自己很满意的搭配,因为讲虚荣一点, 功放有名气也高贵, 音箱也是英国老厂KEF的参考系列, 听玄乐,交响乐,美国乡村歌曲都很有味道, 但是一到爵士蓝调..乐感就令人浑身不舒服,完全失去百老汇的感性.. 自己也说不上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在这段期间,通常带着心爱的CD到处去听很多器材,期望能找到一组满意搭配. 有时
真的中意,常常将原本器材换的一件也不剩,因此这时期,自己还抓不准哪一种声音是属于自己的声音.
高烧:
已经对品牌效应比较冷淡,开始懂得调音,所谓调音就是声学处理,摆位研究,与相关的科学理论, 渐渐知道很多箱子其实没甚么秘密,很多器材也不是很伟大,因为自己可以买零件回来组装一台相当不错的DAC, 这时候渐渐厌倦到处看器材的生活,并且想着如何完全发挥器材实力来满足自己喜欢的声音. 这时候的进步很快,也会发觉自己以前有一些固执的错误玩法与观念其实是毫无根据的神话, 没办法,音响这东西在杂志的编辑神来之笔下,有时变得很神话(并不是所有风格的都是如此),有没有实际理论来支持好象并不重要.
这时候倒是阅读与实验很多理论, 有一点像X档案的AGENT Mouder, 寻找真实的解答, “The truth is out there”.
再来就是稳稳的烧….
完全以音场音色与音色真实度来调配器材, 发觉原来最令人感动的声音就是最真实的声音,以前玩掉许多钱,换过很多器材,但在一段时间相处之后就会厌倦,似乎少了甚么….后来体验出原来最最真实的声音并不一定是最美,但却能带来最大的感动. 原来音乐要能好听,乐感只是其中之一,真实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这时期致力于让器材能很忠实的还原演唱者的音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