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468998
帖子
11935
精华
3
经验
12741 点
金钱
9960 ¥
注册时间
2012-2-2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2-4-18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维中 于 2012-4-18 12:59 编辑

杨维中
    陈经伦是个很守时的人,说好晚上十点钟见面便果然如约而至。和2001年我在上海国际音响展见到他所最大不同的一点是,眼前的陈先生已经剪掉了他最具有标志性的马尾辫,因此格外年轻精神了一大截,加上一只大号烟斗的不离左右手而更显得绅士派头十足。[/color]
   
    杨∶这次展会,大昌公司又是唱主角,展厅里的器材琳琅满目而令人眼花缭乱。
    陈∶大昌代理的天朗品牌目前又推出了它的“荣誉”系列音箱,而“帝国”系列则预计在2005年2月推出最后一批产品之后将不再生产。“荣誉”系列在技术上改进了许多,主要是朝着宽频方向发展,因为SACD已成为潮流而被市场广泛接受,所以这次白天鹅展会的纪念CD也采用了SACD格式录制。
    杨∶我是主张年令大的发烧友一定要多听SACD的,因为中老年人的听力已经下降而听不到一些高频细节了。
    陈∶我倒不一定同意这个观点。
    杨∶是担心这会影响到天朗的中频?
    陈∶倒不是,我只是希望中频要有更好的层次感和透明度,这和频响的宽度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你明天一定要到大昌展厅去好好听一下,那套TEAC近四十万元的P–01转盘加D–01单声道CD/SACD解码器的五单元组合,声音真的很棒。人声和乐器的空气感很丰满,而且它的景深很深,就像人的眼晴没有老花也没有近视,所以音量开得很小也能呈现的十分真切,给人以一望无际的感觉。
    杨∶其实年轻人也未必能听到20KHz以上的频响,但是高频能做到那么宽以后确实能让人感觉不一样,那种天空睛朗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
    陈∶一般的人能听到15KHz的高频就不得了了。当然,我所说的“不得了”是指高频若能上到15KHz就已经足够了。记得我三十岁不到的时候,用森海塞尔的耳机也只能听到17KHz多一点点的高频,而四十岁时则只能听到16.5KHz。关键不在于我们能听到的频响有多高,而是要讲究整体播放的声音效果,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自己七老八十时会听不到高频,只要你喜欢就一样没问题。
    杨∶和我自己所使用的几对天朗老款同轴单元音箱相比,天朗目前的产品追求宽频表现的风格意识十分明显,如新款的“超感观”系列便是一例,而这是否会导致天朗一贯坚持中频厚实的风格产生转变?
    陈∶二者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从测试曲线上来说也相差的不远。天朗老款同轴单元在表现SACD时高频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必须搭配中高频稍亮一点的CD机和功放,或者加超高音单元,味道才能出得来。
    天朗的老款PP盆单元,应该说在当时已尽了最大努力作了调整,毕竟那是八九十年代的产品。PP盆的优点在于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非常出色,某些方面甚至胜过了纸盆而且制造成本也不高。一些其它品牌的编织盆和防弹布单元,在制造中由于要兼顾各方面因素,所以制作难度较大。
    扬声器做到能出声很容易,市面上一只5寸喇叭单元卖5块钱的都有,开句玩笑话就是1块钱1寸。但是你要做出好声音来,就绝非一日之功了。PP盆的喇叭其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承受很大的功率而不会产生盆裂,但制造音盆的材质要轻,刚性要好,而且还要不易变形。也有些厂家推出了铝盆、碳纤维单元,包括日本的雅马哈也曾尝试过,但声音上能有味道的不多,弄不好声音会干巴巴的。典型特征就是听打击乐,鼓捶敲下去没有回声而匮乏空气感。
    杨∶作为大昌公司的资深音响推广人,你熟悉天朗音箱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你觉得作为点声源发声原理的同轴式扬声器还存在哪些亟待完善之处?
    陈∶就像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绝对地完美一样,同轴扬声单元也有它的软肋。它的局限性在于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音盆之间的比例协调关系,而且在制造上也存在着材料材质的不同。其实,天朗同轴单元这些年来的技术改良更多的只是外形上的一些变化或者延伸,它的核心部位并未真正的伤筋动骨过。
    发烧友也一定注意到了天朗的“荣誉”系列同轴单元,它和以往的不同之处是音盆采用了双波峰折环来作支撑,其意义在于能够确保正负波形的对称性。而一般的单折环单元音盆,它的正负波形是非对称性的,这种非对称在小音量聆听时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旦大音量时矛盾就突出了。
    杨∶一般的Hi–Fi发烧友对AV家庭影院多不屑一顾,但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将AV视为是低档的一个代名词,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也许只是双声道和多声道,否则天朗也不会推出中置环绕音箱。
    陈∶这个问题很多人也和我探讨过,我认为好的东西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具备一定档次的前提下,你采用6只天朗的斯大林或BW801音箱,来播放多声道的SACD和DVD–Audio,其效果肯定是传统双声道所无法逾越的。但问题恰恰是,现在国产音响中的某些600块钱一台的多声道放大器,或者400块钱一对的音箱,已经把这一块给搅乱了,所以说素质不一样的Hi–Fi或AV,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退一万步说,既使二者都具备了Hi–END水准,也还有个萝卜白菜各人所爱的口味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搞一刀切。
    杨∶所以现在很多高档的Hi–END品牌,几乎没有哪一家不在做多声道的,其中尤其是音箱。
    陈∶问题是你玩好一对音箱的双声道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再搞6个甚至7个音箱的多声道系统,还有超低音,那会令人头疼死了,你除了要在经济上具有相当的实力之外还要真正的能够玩转它。
    杨∶你对数字放大器怎么看?
    陈∶个人觉得目前还不是太成熟,听数字功放会总觉得音色偏冷,如果能做到更柔和一点就好了。这倒不是我挑剔,而是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个有感情的东西。
    杨∶国产胆机现在回潮的很厉害,你以为如何?
    陈∶这个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电子管机一味地去强调高频亮丽的声音风格,则有一点剑走偏锋了。这样会导致低频部分控制不住而顾此失彼,整体的平衡感也就丧失了。如果你能将中高频和低频都控制住,那就很到位,而且我认为电子管机最具有魅力的恰恰就是它的中频。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子管是什么样的声音,它的中频来得很通透、润泽,高低频两端的延伸很自然,所以音色十分迷人。胆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说它的输出功率,你说一台胆机每声道能输出50W,它的输出牛频响可达20KHz,这似乎没错。那么你在输出1W时到20HzK,5W时到18KHz,10W时则到15KHz,这意味着什么?所以很多胆机在听人声时,会出现音量小嘴巴小,音量大嘴巴大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它线性不佳的原因,电子管的线性和晶体管是没法相比的,按照我的说法就是晶体管机的马步站得特别稳。
    杨∶一些电子管机目前采用了效率较高的环型输出变压器,这样以来速度虽上去了但胆味又似乎显得淡了一点,所以会有人喜欢的不得了,又有人不以为然,你怎么看?
    陈∶胆机采用环型输出变压器后,它的速度感和收控都变得很快而且尾音较短,其优点是频响可以做得更宽一些。但这其中也牵涉很多其它因素,如铁芯的质量,变压器的隔离层等等。但总体来说,环型输出变压器效率比较高而且漏磁小。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用EI型还是环型,根本的一点是我认为现在不少的国产胆机已经没有电子管的味道了。所以我觉得,如果胆机厂能下功夫把中频做到15KHz,而且整体的平衡感也很出色,那就不错了。一味地去追求宽频响,我以为意义不是太大。一些输出功率很小的电子管,像300B、2A3、6V6、EL84这一类,只要你做得好拿它们去推灵敏度90dB以上的音箱或者大号角箱,会很容易获得靓色。
    杨∶也有不少发烧友认为,当音乐真正成为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时,一万元左右的Hi–Fi音响系统其实已经足以满足需求了,如果价位再高似乎就只是去单纯满足一种器材发烧的心理了。
    陈∶这个观点应该是可以成立的,但音响圈里一直存在有永远扯不清的争论。不过我很讨厌一些香港发烧友极端过份地推崇过去的老录音,以现在的审美标准来看,像音乐中一些微妙的细节老唱片中是出不来那种很精致效果的。由此你怎么能欣赏到大师们最值得称道的一些技巧呢?所以我不太认同今不如昔的观点。
    杨∶我用LP来听一些中国早期的民乐小合奏,如《翠堤春晓》、《采茶舞》、《赶集》、《月芽五更》等,你别说那种效果还真不是CD机能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它的那种韵味很有感染力。
    陈∶这可以理解,而且这种效果不需要很昂贵的器材都能表现出来。你比如说一些英国的小功率晶体管放大器,它不一定能纤毫毕现地展现每一个细节,但是音乐的味道很好。而且一套小三件搭配下来价钱也不贵,但它的声音十分讨好人耳,因此比美国的器材更容易让人亲近三分。
    其实,听音乐和玩音响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但是人们都能够从中得到自己的享受。所以我们还不能讥笑一些纯器材发烧友没有音乐细胞或没有音乐修养,发烧友有时痴迷进去一弄一宿不睡觉,那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追求。
    所以爱乐人也好,发烧友也罢,大家都要有一种更开阔的胸襟来包容别人,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可爱。
                                                                                                              2005年1月23日于武汉

40

主题

0

好友

11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67185
帖子
2230
精华
0
经验
112 点
金钱
96 ¥
注册时间
2014-3-2
发表于 2014-12-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