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17:34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惯用的并联,指的是使用一个电压放大部分拖动两个电流放大部分。而不是在4个推动管的推动级后面并联未级大功率管。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17:3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要摸到天花板音质,要丢掉不少传统做法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21:3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cgpad 发表于 2022-4-19 19:09
这种并联方法并不能减少推动管的失真,失真主要来自推动管,推动管被限幅了。

1092楼你这个图画多了末级功放管了,4个推动管后面只能拖一对大功率管,不要拖4对。另外,电流输入部分输入端接地电阻15K,各用一个。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21:3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并联电流放大部份,而不是修改电流放大部分。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21:4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级中功率管拖几个大功率管出声会非常抢耳的。一对中功率管拖一对大功率管就会理想线性放大。由于推动管基极仅需200uA 左右,笫二级电压放大管静态在3m A至5mA,拖着两个电流放大器会很轻松,对频率特性平坦也影响不大。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22:3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声道两对大功率管并联的新机己做好了,功率太大了,已经不适合家用,还未配好音箱。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3:0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cgpad 发表于 2022-5-15 20:50
再次琢磨这个0DB电路,似乎有了进一步的看法。推动管产生截止的原因并不是静态电流太小,而是 ...

我将300欧共射电阻换成1.2K电阻试了,声音向低频方向移,中低音量还象甲类,大音量有少量乙类的乱硬声。1.2k可能大了。我再换几个档次电阻试试,看看这个共射电阻最适合取多少欧。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13:1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共射电阻200欧至1k之间设可拔挡位的话,可能可以搭配各种音箱。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18:2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做的两对管并联机
2B5742F5-2885-4ABB-B53E-2DA61DEA07FA.jpeg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19:1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发个图总是不清晰
image.jpg
image.jpg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19:4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实验结果图,松香味与耳油都有哦
0805CD9D-8A47-4049-B67A-82EE0C956760.jpeg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20:1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件参数表: 输入端电容10UF 反馈接地电容47UF 两个同步电容220UF/63v 输入级2个发射极电阻5.1K 电压放大级2个发射极电阻2k 推动级2个射阻1k 输出级大功率管2个发射极电阻2欧 输入级4个集电极电阻8.2K 输入级4个基极偏置电阻100K 输入端接地电阻100K 直流负反馈电阻100K 推动级4个基极偏置电阻18K 推动级4组基极偏置二极管1N4148共16个串联 输出级2个基极平衡电阻10欧 输出级2组基极偏置二极管1N4001共10个串联 推动级信号端接地电阻18K 推动级空置信号端接地电阻18k 输入级对管C2240与A970 电压放大对管C2705与A1145 推动级对管C5171与A1930 输出级大功率对管C3281与A1302 电压放大部分供电正负56伏 电流放大部分供电正负48V到正负50v 输入级管静态电流约1mA 电压放大管静态电流约33mA 推动管静态电流约20mA 末级管静态电流约1.4A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20:2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没有仪器,有也不会用,而且又没有上档次的音箱,更没有HiFi音源设备的情况下,全凭爱好去搞,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主观听感己经觉得已经很耐听了,就此打住。希望有同好的同学接力研究开发,这个电路太有潜力了,估计成为未来教科书经典线路,是很有可能的。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20:2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感谢,感谢大家的见解,支持与帮助!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6:5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牛 发表于 2022-6-5 21:47
基极偏置用二极管1N4148和二极管1N4001有何讲究(区别)?谢谢

两种二极管流过的静态电流不同,一个大一个小,而在二极管两端产生的压降接近相同,都是0.66V附近,从而使两级管子偏置钳位功能稳定。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7:0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一下图纸
44B87C17-8A21-4671-B95A-05CCC81A75BB.jpeg
0DF6C7C9-8F44-413F-93E3-82CB72A56AE5.jpeg
994C0A85-A4D6-4AEC-A6DB-3DF14391C790.jpeg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7:0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与补充:输入级4组偏置二极管1N4148共用5个串联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7:1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实际制作操作中,我有专门的实验用PCB线路板,元件间隔很疏,不打孔,直接焊元件,这样方便将元件互换位置,由于通篇线路都是高度对称的,通常掉换位置就能使输出中点电压接近零伏。调整好后再将元件按位置次序安装到元件密集的正式PCB线路板中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7:34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件参数表: 输入端电容10UF。 反馈接地电容47UF。 两个同步电容220UF/63v。 输入级2个发射极电阻5.1K。 电压放大级2个发射极电阻2k。 推动级2个射阻1k。 输出级大功率管2个发射极电阻2欧。 输入级4个集电极电阻8.2K。 输入级4个基极偏置电阻100K。 输入级4组基极偏置二极管1N4148共5个串联。 输入端接地电阻100K。 直流负反馈电阻100K。 推动级4个基极偏置电阻18K。 推动级4组基极偏置二极管1N4148共16个串联。 输出级2个基极平衡电阻10欧。 输出级2组基极偏置二极管1N4001共10个串联。 推动级信号端接地电阻18K。 推动级空置信号端接地电阻18k。 输入级对管C2240与A970。 电压放大对管C2705与A1145。 推动级对管C5171与A1930。 输出级大功率对管C3281与A1302。 电压放大部分供电正负56伏。 电流放大部分供电正负48V到正负50v。 输入级管静态电流约1mA。 电压放大管静态电流约3.3mA。 推动管静态电流约20mA。 末级管静态电流约1.4A。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7:4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一次完整线路图,看能不能清晰点
C778A2F9-DBD2-42DA-8076-C43A187C5E98.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