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kiki 发表于 2007-11-9 16:29

请大家一定要告诉我,我问个输出变压器的问题。

大家好,我第一次想做电子管的放大器。
可是关于输出变压器的制作我一直很疑惑,经过很久的学习也没有搞得很清楚。
所以基于我得智商有限,我就想问一个单端变压器的制作问题。
大家都在说单端变压器绕组尽量分多层绕制,一般来讲绕组不得小于5。而且要用Z型法。
我得问题如下:
1:Z型法是不是这样的;
线圈排线绕的时候,当漆包线从起始边绕到底边是一层,我们在绕第二层时,通常是把底边做为另一个起始边又顺着绕回来,形成“S”字型。
而Z型法这种绕法是,当漆包线从起始边绕到底边时,把线直接拉回原来的起始边,再按原来的方向绕第二层,如此循环,形成“Z”字型。
而且拉回的那条线和上下两层间垫一层绝缘纸。
2:多层绕制是不是这样的(假设我5夹4架结构)
第一,绕制时线圈一定要拉紧,越紧越好
第二,线间绝缘层越薄越好,绕一层刷一层快干漆。层与层之间使用电缆纸或者黄蜡绸
第三,次级绕组尽量多线并绕分层(像我图一样),也可以使用一根线分层。但不要象初级那样排的过密,但一定要拉紧。
这是就有问题我不懂了:
第一从线包框里面拉回的话,这线怎么固定,一动就松了呀,要是从线包框外面的缺口拉回的话,5层绕下来,线包框的缺口不适被线拉满了吗,既不安全也不好看。
第二我得初级1完成了是剪断初级的线,然后开始绕次级1,依次类推一共9组全部分层绕完我们把它们串联焊接起来,这样不是有很多线头,一样不安全也不好看。
要是不剪断的话,直接粘电缆纸开始绕次级,那初级的线不是跟着一起转了,要不了几圈就缠绕乱了。要是不想乱好像只有人力一圈圈的缠了,岂不是累死人了呀。
请有经验的大哥们看看,教教我。
谢谢了

liangkiki 发表于 2007-11-9 16:33

还有,推挽的是不是把一个线包框自制一个插片,分成上下两个小线包,每一个线包是不是相当于一个单端。

茹祥臣 发表于 2007-11-9 16:53

推挽牛是在线框中间垫一个薄片或者用绝缘纸隔开不必太厚,左右线包绕两层就可以固定了。而不是上下,那样两边直流电阻会不大小不一样的。至于线如何固定,等绕完以后再回去时用手绕两圈压住过线就可以固定住了。过线的时候你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过,即使同一个地方,分开就可以了。如果初级不想剪断的话,你可以找个绕线盘,把两边的挡板锯掉,然后再把中间的部分分成两份或三份,再用光盘做挡板,那样,在绕线机上就可以同时放两个线盘和骨架了。如果是绕推挽输出变压器,绕完一边,换线盘绕另一端,绕完初级绕次级时,把两个线盘都固定到绕线机上,绕次级。

这是参考帖: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95060&page=1#pid1607623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96156&page=1#pid1593430

liangkiki 发表于 2007-11-9 17:10

大哥有照片没有,看文字有点晕。

liangkiki 发表于 2007-11-9 17:19

主要是绕线盘怎么搞得图,还有就是推挽得交叉绕线怎么搞得图

茹祥臣 发表于 2007-11-10 13:05

绕线盘我那有,回家能给你拍一个。

如果买现成的整盘漆包线,绕小线径漆包线的盘一般都是工程塑料的,中间有个直径大约十公分,长度十五公分的圆筒,或者买一点下水道使用的PVC管材,直径不用太大,从中间锯开,长度大约五公分,因为是空的,肯定不好放到绕线机上,也挡不住线。你可以找四张旧光盘,其中两个粘在PVC上面,那样一个线盘就做好了。

一般绕线机的线轴差不多20公分,这样两个线盘总长度不到十一公分,加上变压器的骨架,38舌宽的骨架,厚度等于:19*3=57mm,再加上螺丝,总长度不会超过20CM,这样就可以在一个线轴上放两个线盘和一个骨架了。


推挽的交叉线从边上直接拉回另一边,初级最好选择奇数层,比如3层、5层。

下面是草图,画的不是很好,希望能够看明白。

liangkiki 发表于 2007-11-10 16:51

懂了,大哥

制作推挽时就是线和骨架同时上绕线机,绕到一层结束时,松开绕线机,将骨架两侧的线倒一次方向,开始绕次级。

我这样理解对不。

zhenglijun 发表于 2007-11-10 18:25

哎,我更笨,推挽就先别想了,还是先单端吧!

问问,Z 字型绕法是不是如图所示的绕?

茹祥臣 发表于 2007-11-10 18:28

回复 #7 liangkiki 的帖子

应该是倒一个地方,还是同向,别把方向绕反了。

茹祥臣 发表于 2007-11-10 18:31

回复 #8 zhenglijun 的帖子

是这样,记得每层过线的时候少挪点地方,不然到时候一边确实有点大。

zhenglijun 发表于 2007-11-10 19:44

:$ 原帖由 茹祥臣 于 2007-11-10 18:3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是这样,记得每层过线的时候少挪点地方,不然到时候一边确实有点大。

谢谢
再请教:
1:另问一下关于抽头
如6P3P单端 图中抽头 SG 是整个初级的中心抽头还是???如何确定多少T?


2:初级采用 Z 型绕,次级不用?次级“左--右,右--左,左--右”?

原帖由 茹祥臣 于 2007-10-26 10:18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个人做法:(仅供参考)
单端:      采用”Z“型绕法   过线留在层之间,接头留在层外面,同向绕。
      初:第一层,左——右,左——右,左——右
      次:第一层,左——右
      初:第二层,左——右,左——右,左——右
      次:第二层,右——左
      初:第三层,左——右,左——右,左——右
      次:第三层,左——右
      初:第四层,左——右,左——右,左——右
      次:第四层,右——左
      初:第五层,左——右,左——右,左——右
3: 次级绕组较少,是不是采用多绕组后并联,比如计算得200T0.8mm线,采用4夹3绕法时,实际次级用200T+200T+200T0.3mm线然后并联?

再次麻烦茹祥臣老兄

茹祥臣 发表于 2007-11-11 13:20

回复 #11 zhenglijun 的帖子

次级并联绕制,很多大侠都说分布电容太大,那样对高频很不利,不建议那样做。

次级如果想也采用“Z”型绕法,和初级"Z"一样,从左边绕到右边以后,拉一条线到左边,然后第二层左边的线串联起来。

采用“五夹四”还是“四夹三”你可以计算一下初级每层能绕多少圈,然后计算次级总共多少匝,最好把次级平均分配到几个层中间,最好不要每层到最后剩半层,到时候会不太好绕。

“中心抽头”,绕法很多种,我说一种绕法,双线并绕,分请头尾,两边留接头,然后和第二个初级层串连,直到绕到中心抽头,麻烦的是有很多接头,不能接错。

liangkiki 发表于 2007-11-12 10:17

zhenglijun兄

你画的图是s型绕法,z型是把线直接拉回来,就是你图里11和20还有21和30 到一下位置就可以了,来回来的线小心的压在层与层之间。

我也是刚刚搞懂的。

哈哈。

建议版主出个变压器制作工艺贴,作精华和置顶 。这样我们这些小弟就可以随时学习参考,特别是新加入胆机的同学们。
一部DIY的机子了,变压器是最头疼,成品的买不起,就是买起了,一套变压器的费用足够一套全新胆机的价格了 。
想想一套10瓦的挽推,随便一问300-400,如果算算60瓦电源和8H的电感,绝对超过500了。

可是6p15元还有 6p14、6p3p、6c19、5881、6p6p、也就是20到40。所以我个人感觉变压器就是一切(品质、费用、外观、音质。。。)
的核心、生命、灵魂。
作为一个 DIY 的爱好者我们太需要学习。理论我们已有了J版主的《电子变压器手册》设计、计算、选材、图纸等等我个人觉得认真的看看绝对没有问题了,
线、钢片、骨架在大城市的电子市场都可以合理价格买到,质量也绝对没有问题。

就是工艺台急需了,绕线机不贵就贵的是怎么绕。

谢谢各位版主和大侠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

真心、真诚期待!!!!!

zhenglijun 发表于 2007-11-12 19:52

原帖由 liangkiki 于 2007-11-12 10:17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zhenglijun兄

你画的图是s型绕法,z型是把线直接拉回来,就是你图里11和20还有21和30 到一下位置就可以了,来回来的线小心的压在层与层之间。

我也是刚刚搞懂的。

哈哈。

建议版主出个变压器制作工 ...

你说的是下图这样??
“茹祥臣”说我上面的图又是对的,究竟哪个图是对的?:Q

我好笨:L ,估计J版要搞个视频上来才行。。
:L 我也是穷烧呀,买不起成品只有自己想办法,一点一滴的学

zhenglijun 发表于 2007-11-14 22:49

楼主呢?
高手呢?

liangkiki 发表于 2007-11-15 12:46

我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因为所有的变压器都是从头到尾一层完了在从尾到头。和你画的图一样,在变压器手册上叫S型绕线。

只有输出变压器搞了个Z型绕线,而且大家都说了是一层完了在从第一层的起始边开始绕,肯定是你图里的1-10这一层结束,把11拉回来从1的地方开始了。

我敢保证我说的是对的。

文立刀 发表于 2007-11-15 13:55

回复 #11 zhenglijun 的帖子

6P3P的反馈系数K好像是18.5%(按阻抗比计)
由于K=(NG2/NP)平方
所以NG2=根号0.185*NP.
如初级匝数为3000T,则SG=根号1.085*3000
                                 =1290T.
即由B+始在1290T处抽头为SG.

fzm 发表于 2007-11-15 23:46

原帖由 liangkiki 于 2007-11-15 12:4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因为所有的变压器都是从头到尾一层完了在从尾到头。和你画的图一样,在变压器手册上叫S型绕线。

只有输出变压器搞了个Z型绕线,而且大家都说了是一层完了在从第一层的起始边开始绕,肯定 ...
8楼的图就是这样的呀!:o

zhenglijun 发表于 2007-11-16 00:31

原帖由 liangkiki 于 2007-11-15 12:4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因为所有的变压器都是从头到尾一层完了在从尾到头。和你画的图一样,在变压器手册上叫S型绕线。

只有输出变压器搞了个Z型绕线,而且大家都说了是一层完了在从第一层的起始边开始绕,肯定是你图里的1-10这一层结束,把11拉回来从1的地方开始了。 ...

1:所有变压器?不会吧
2:我 8 楼就是“1-10,之后 11 再回到 1 上面” 这样的呀!

越搞越晕,S型“从头到尾一层完了在从尾到头”和“1-10这一层结束,把11拉回来从1的地方开始了” 不一样的了?

zhenglijun 发表于 2007-11-16 00:33

原帖由 文立刀 于 2007-11-15 13:55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6P3P的反馈系数K好像是18.5%(按阻抗比计)
由于K=(NG2/NP)平方
所以NG2=根号0.185*NP.
如初级匝数为3000T,则SG=根号1.085*3000
                                 =1290T.
即由B+始在1290T处抽头为SG.

谢谢刀兄

   和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95030&extra=&highlight=%2Baalys&page=2帖子里的18、19楼的 SG 抽头差别怎么这么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请大家一定要告诉我,我问个输出变压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