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zheyun11
发表于 2014-6-4 11:07
本帖最后由 chenzheyun11 于 2014-6-4 11:15 编辑
zengde 发表于 2014-6-4 10:58
这个q的大小,不知具体体现在那个地方?是体现在增益曲线上或是频响曲线上?
我觉得,如果是增益上的的影响其实就是频率响应上的。如果q的影响最终体现在频响上,那是不是意味着一切工作交给软件去计算,我们只要看结果就可以了?lspcad设计的时候是可以调整电感等效直流电阻的,调整一下就会发现频响上的差异。是不是我们把问题复杂化了,其实软件早就帮我们计算出结果了?等版主们帮忙看看
chenzheyun11
发表于 2014-6-4 11:19
关于能量积累完全不懂,自己觉得可能是瀑布图上的了个频率衰减快慢的问题,完全不懂。顶起来,希望让高手们看见
zengde
发表于 2014-6-4 11:20
chenzheyun11 发表于 2014-6-4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如果是增益上的的影响其实就是频率响应上的。如果q的影响最终体现在频响上,那是不是意味着一切 ...
我也盼版主能够回复一下
zhy126130
发表于 2014-6-16 11:32
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Lafeite
发表于 2014-6-16 19:52
书本上往往很大篇幅谈论什么类型滤波器音质最好,还总结了各类滤波器的优缺点。从巴特沃兹到后来的林奎茨-瑞利,最终让人相信林奎茨-瑞利是最好的,有人就很热心的建议或推荐用这个。
实际上,这些滤波器类型结构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计算公式不同而使元件值不同而已,这就是说他们之间是连续过度而没有严格界限,根据元件取值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
当把音箱调整到理想状态时,多数情况可能滤波器曲线哪个类型都不像。
因为最终要的是声音,为了声音,不可能理会分频器是否属于什么类型,所以说现代音箱,调试前为选择什么类型滤波器而伤脑筋是不应该的,推荐别人用什么类型也是可笑的。
难道书本上的东西错了?不可能。
书本在介绍滤波器类型时,只能基于理想化的扬声器来进行,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理想化的扬声器,那么,具体的滤波器类型对于调好一款音箱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你上面提到的问题,结合下面的曲线慢慢琢磨吧:lol
典型的2阶林奎茨-瑞利型曲线,注意他的相位曲线
图1
不能说2阶滤波器一定是12dB/oct的斜率,根据元件取值不同,他也可以是更低的斜率,就像下图,确实是2阶滤波器,但斜率已接近1阶的6dB/oct
图2
下图斜率已经超过12dB/oct,注意相位曲线已有不同
图3
还是2阶低通,但斜率更大,相位变化也更剧烈
可以说这里谐振严重,严重程度由Q值衡量,也可以这样认为,因元件取值造成了该处能量过于集中。
图4
不同Q值情况
图5
用12dB/oct林奎茨-瑞利型滤波器公式计算一个理想化的低通。所谓理想,就是假设扬声器是理想的,LC元件也是理想的,就会得到上面图一的曲线。
但是,实际的LC元件不可能是理想的,这两个元件都有副参数。L影响滤波器性能的副参数是Ri,由线径和是否使用铁芯决定,C影响滤波器性能的副参数是ESR,由电容品质决定。仅把这两个副参数考虑进去,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就会有变化,仔细看下图,相当于Q值变化。
图6 不同电感Ri值和电容ESR带来的影响
无论是高Q值滤波器,还是低Q值滤波器,只要控制好交叉量,一般都能把频响调好,频响曲线可以一样,但是相位特性不可能完全一样。
喷射飞航
发表于 2014-6-16 20:24
Lafeite 发表于 2014-6-16 19: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书本上往往很大篇幅谈论什么类型滤波器音质最好,还总结了各类滤波器的优缺点。从巴特沃兹到后来的林奎茨-瑞 ...
非常认同L版!俺从来都不去理会何种类型的哀减斜率,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行事。
Lafeite
发表于 2014-6-16 23:06
本帖最后由 Lafeite 于 2014-6-16 23:17 编辑
喷射飞航 发表于 2014-6-16 2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认同L版!俺从来都不去理会何种类型的哀减斜率,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行事。
是的,实际操作是为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滤波器类型。但是讲原理还是要谈滤波器类型
理想扬声器频响曲线和阻抗曲线
研究时用于替代扬声器数据
zengde
发表于 2014-6-16 23:21
版主详细的解析了分频q值的内涵,很感激!
谢谢版主!
hm1980
发表于 2014-6-16 23:54
版主的“理想化扬声器数据”收下了,头脑发热时玩玩,多谢先
zengde
发表于 2014-6-17 08:38
Lafeite 发表于 2014-6-16 2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实际操作是为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滤波器类型。但是讲原理还是要谈滤波器类型
基础太差,极不好意思再打扰版主,
在模拟分频时,观察其q值大小是看代入阻抗曲线后的网络增益曲线还是看没有代入阻抗曲线前的网络增益情况?
这是没有代入代入阻抗曲线前的网络增益情况
这是代入阻抗曲线后的网络增益情况
Lafeite
发表于 2014-6-17 09:14
本帖最后由 Lafeite 于 2014-6-17 09:28 编辑
zengde 发表于 2014-6-17 08: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没有代入代入阻抗曲线前的网络增益情况 ...
胡说;P
第一图你根据什么说没有负载阻抗?
这也是包括负载的曲线。脱离负载还看什么Q值啊
Lafeite
发表于 2014-6-17 09:23
本帖最后由 Lafeite 于 2014-6-17 09:31 编辑
你打开扬声器属性看看,红圈里到底是什么:dizzy:
你没有导入数据时,软件用右上角“红圈”内虚拟数据替代
你要是想看不包含负载的曲线,就要把Re改为无穷大,实际上改不了,只能改到1k吧
口水龙王
发表于 2014-6-20 03:09
分频形式的选择,还要关注分频点处高低音单元的相位。相位的统一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分频点,并通过高音的正反接、高音单元安装平面与低音单元的位置差来微调整。张百良的监听一号分频器是通过1、2阶分频、高音开沉孔来实现的。我计算过,监听一号两个单元的相位差和距离差在分频点处是吻合的。分频器Q值影响相位,所以很多复刻箱一味的使用更粗更好的电感,实际上已经影响了单元的相位特性。
一线升级
发表于 2014-6-20 19:11
路过学习了!
tangbula
发表于 2014-7-20 18:52
好帖!顶起来!
当叮
发表于 2014-7-29 06:57
路过学习了!
Impromptu
发表于 2014-7-30 10:13
L版说得太精辟到位了
tkj3
发表于 2014-11-30 00:36
分频网络象个帆船,逆风也可以走的....
mww263
发表于 2014-12-2 12:19
zengde 发表于 2014-6-4 1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q的大小,不知具体体现在那个地方?是体现在增益曲线上或是频响曲线上?
能否详述一下?
Q值体现在选择性上,就是带通滤波器的斜率。
三条A
发表于 2014-12-2 12:38
:lol好帖,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