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fans 发表于 2007-10-25 00:04

关于曽德钧

有哪位烧友知道当年曽德钧为什么在胆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淡出胆机界?本人对此一直疑惑不解?

kamei 发表于 2007-10-25 00:10

就象我一样,胆机知识一空二白却加入DIY界。:lol

tubefans 发表于 2007-10-25 00:17

2楼真会开玩笑!

hhl4889 发表于 2007-10-25 00:22

有人知道的;P :lol

tfk 发表于 2007-10-25 00:27

呵呵

有意思,想听听.

hhl4889 发表于 2007-10-25 00:45

可能他是这里会员,惜言如金,只看不发;P :lol

fung668 发表于 2007-10-25 01:00

回复 #6 hhl4889 的帖子

不会是你吧!龙哥:victory: ;P :lol

hhl4889 发表于 2007-10-25 01:03

原帖由 fung668 于 2007-10-25 01:0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会是你吧!龙哥:victory: ;P :lol
不是我,别乱说;P 我每天都发废话好几帖,哪里惜言如金:$

syhkiss 发表于 2007-10-25 01:33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这个龙潭深不可测~~~~

奋咯~8

syhkiss 发表于 2007-10-25 01:35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这个龙潭深不可测~~~~

奋咯~8

本少 发表于 2007-10-25 02:21

原帖由 fung668 于 2007-10-25 01:0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会是你吧!龙哥:victory: ;P :lol







我看是大傻哥是吧:lol :lol

hhl4889 发表于 2007-10-25 02:23

原帖由 本少 于 2007-10-25 02:2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看是大傻哥是吧:lol :lol
应是了,两人都是深浸的;P

fung668 发表于 2007-10-25 02:25

回复 #12 hhl4889 的帖子

楼主说"胆机界"哇~我是业余的,跟"界"沾不上哇;P :lol :P

本少 发表于 2007-10-25 02:35

退隐后就是业余的了;P ;P ;P ;P

小陈 发表于 2007-10-25 06:21

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对胆很忠诚的同志!

技术派
动手家
、、、、、
早期有很多精工细作的个人作品流入各地,、、、、
呵呵,不错的同志!

fwi297 发表于 2007-10-25 07:51

喜欢胆机的都去DIY了!!

liu 发表于 2007-10-25 08:35

政策原因吧。听说他是一位大学老师,现在不准停薪留职了。猜的。

sxh213 发表于 2007-10-25 09:05

老瓜壳 发表于 2007-10-25 09:57

做好东西需要积累和沉淀
——近访深圳大极典公司总经理曾德钧
杨维中
杨∶关于国产音响和进口品牌音响的孰优孰劣,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如此,我还是特意从武汉坐火车来深圳找你,希望你作为行业内的资深人士能谈谈对这个话题的一些看法。
曾∶应该说,主流上进口品牌的优势是凸现无疑的,毕竟欧洲的音响制造工业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其中,电子管的发明至今已整整102年了,他们做音响的历史十分悠久,而做任何东西都是要有时间积累和沉淀的。从缩小一点来看就和我做胆机一样,我刚开始做的胆机和现在做的胆机肯定是有差别的,所以国产音响比进口音响有差距也是正常的。
有人会说我们前进的步伐很快呀!但是既使这样你的积累却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就因为你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而且我们和欧洲的差别还在于∶他们对待音响更多执有的是一种“玩”的态度。而中国音响更多的还是在一种商业的因素下鞭策着朝前走,也就是说我们在“玩”的上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当然,我们也有能“玩”的,像北京的老关,他算得上是边玩边商业了,虽然他有很多方面我不一定同意,其胆机工艺还有待提高,但他对产品更深层次的开发思想,却是我们很多人所没有的,所以其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尊敬的。
我们的绝大部分东西目前还不能和人家去比,当然我说的是要和别人好的东西去比,你不能去和别人不好的东西比。在某些范围内,我们和洋货是各有所长,如电子管机就是典型,它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这种认同度更多在于∶一是作为搭棚焊工艺,如斯巴克的胆机,几乎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在具有一定产量前提下,工艺还能这么细致;二是性价比优势;三是反应速度,新机型能在很短时间就生产出来了;四是机器素质还是过得去的。
综合评价下,中国胆机在某些方面已达到相当水准,但尚不具备一线水平优势,品位及品牌知名度也还远远不够。这些方面欧博算是做得比较出色的,我在美国和德国都关注到了这一点,但与“杰力士”、“江森”等国际大品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他也还只是一个小小品牌。所以我们不要走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两个极端,正确认识自己对于国产音响的健康发展才有好处。
现在也确确实有一些企业和设计师在踏踏实实地做事,像北京羽商的老于就是很认真的一个人,当然认真做事情未见得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就像你说斯巴克的老曹认不认真?认真,老关认不认真?认真,大极典我也很认真吧。可以说,很多的人都在认认真真,但是在产品声音素质上,真正能够做到精益求精的人还不多,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
正因为人的个性存在,所以每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才是各自独立的,如果全弄成了机器人,也就不需要人的凡眼了,大家都去搞生物工程就行了。正因为人和人的不同,才造就了这个世界的精彩,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中国的东西就绝对好,或者达到了一个什么登峰造极水平。我们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就像一个人伸出来的手指既有长也有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国产音响后来居上的上升速度不容否认,这种进步幅度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所能比我们更快的。
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定义进口和国产音响的孰优孰劣,他们其实更多地是呈一种犬牙交错的胶着状况。
曾∶对了,有些地方肯定是进口的好,并且占有绝对优势。但你要说到产品的性价比,那绝对是中国的NO∶ONE,增长速度也是中国的NO∶ONE,这两个全球第一已被世界公认。回过头来说网上关于国货与洋货的争论,也不是一件坏事情,相互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大家达到一个新的以识层次。就像我说的也不一定正确一样,只不过是从行业内我所看到和经历的谈一些看法而已。毕竟当年我的胆机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是第一个参加美国CES大展的,也是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奖的,和惠威的音箱同一年参展。这些年来我自己反倒没有怎么去做胆机了,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我看得会更清楚些。
杨∶我记得前几年,你还专门热心于组织国内Hi-Fi品牌去国外参展的工作,你似乎也很乐意扮演这种牵线搭桥的角色。
曾∶是的,那是1999年。像欧博的刘朝辉,杰作的罗远明,轰天炮的梁立海,天逸的李智等等十几个人,都是我第一次带他们出去的,就是想把中国音响的好产品推向到国际市场上去,现在来看欧博显然是取得了成功。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我现在选择了另一条路,而实际上我不是不能继续做胆机,完全可以。
但现在来看胆机制作一是门坎太低,二是目前做胆机的人太多了,这么多人在做我还去做干什么?没有必要了。市场的空白那么多,像古堇董收音机我不去做就没人做了,我做了后可能后面会有人跟着做,但我可能又是第一个。98年也是我第一个做CD机,在当时的杭州之江饭店国产四展上首次推出。



相关图片:




曾德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当过无线电兵(如图三)。后来升至大校,目前已转业了!

老瓜壳 发表于 2007-10-25 10:01

大极典的曾德钧对电子管与晶体管的看法:
在Hi-end领域,电子管/晶体管功放都可以出好声。在音箱足够好的情况下,同时在不计功放的成本情况下,晶体管机会更全面一些(这种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至少会在人民币3万元以上);在2万元以下一般胆机会占有一定的优势。胆机一是容易搭配音箱,很容易把晶体管机推不好音箱推出好声;二是胆机的听感晶体机很难比拟,耳朵鉴别力稍好的人,非常容易接受其声音。当然,无论是胆机还是晶体机,都需要一对好的音箱,一对在¥5000元以上的Hi-Fi音箱,而且是品牌音箱(这非常重要,否则你会有错误的结论),这才能充分表现其有特点。

在收音机领域,胆机和晶体机(含IC)不能引用以上结论,这主要是因为收音机的扬声器系统要求与Hi-Fi音箱完全不同。收音机的电声系统的“分辨率”远远低于Hi-Fi音箱,因此,一般而言胆机的优势在收音机内得不到发挥,只有在一些大型收音机采用质量很好的大喇叭或外接接音箱才能有很好的表现(例如德国的SABA、Grundig等),在一些小体积、小喇叭的收音机上采用电子管做功放是浪费的,甚至由于体积大、耗电高、热量大、不便电声设计等缺点反而表现还不如晶体管或IC机就不足为怪了。

结论:对收音机而言,在采用一般的电声系统的情况下,采用晶体管或IC完全是可以出好声的,只有当收音机采用了很好的电声系统,电子管才能显示出其优势。所以,全面肯定电子管或全面否定电子管都是不对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曽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