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feng 发表于 2007-10-20 13:32

胆机问题请j版和各位坛上的老师可以赐教

我这几天看了一些论坛上的书本,看到电子管的工作点问题时,再对比自己的机器,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又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人,所以有些困惑!!所以烦请坛上各位老师指点一下!!
    我用的是5654作电压放大的,机器是按书本仿做的.
    问题是:5654用100k当屏阻是否太大了?这样是否很容易出现畸变?
在选用工作点时那个帘栅极的电压用不用按曲线图上的帘栅极电压和帘栅极电流来计算帘栅极的压降电阻呢?

还有一点,当选100k的耦合电阻时,就算我的电源电压取到250v时,负载线的最高电流点了只到2.5ma处,那样直线范围不是很少?

Julien 发表于 2007-10-20 19:16

我想知道5654的具体工作情况

对于5654来说,在多数工作区域,跨导是较高的,而实际工作区域也可能在电流很小的区域。

当采用100K屏极电阻的时候,5654基本工作于电流很小的区域。按照它原来的5mS跨导推算,1V输入变化有5mA输出变化,也就是此管线性较好的区域在电流较大的区域。

很容易推算,对于250V供电电压,100K负载 ,工作点电流不会大于2mA,于是在常规状态下,是靠近截止区的,失真会比较大。此时输出电流能力比较小,而输出电压能力较大。

解决5654在小电流容易工作在失真区域的方法是降低帘栅极供电电压,重新选择工作点。当降低帘栅极电压以后,5654的跨导会降低,也就是合理应用的电流区域比较小,适合采用高负载。当然这个方法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输入动态范围变窄。

因此当帘栅极电压不等于特性曲线图上所给的时候,帘栅极电流需要根据特有的帘栅极电压-电流-栅负-屏压图来确定。其函数关系是帘栅极电流和栅负之间的。

当然,五极管输出电压很小的时候,失真并不大。即使有失真也不代表声音一定不好,谐波失真量只要不过分,对音质的影响只能说是各人偏好罢了。因为从分析很容易看出,高跨导五极管应用是比较困难的。而音频用五极管跨导都是比较低的,失真也是非常小的。

Julien 发表于 2007-10-20 19:23

传两张5654的特性曲线图看一下

第一图帘栅极电压为较低的75V时,跨导还是稍低一些的。

taiping 发表于 2007-10-20 20:50

一题两问,还是J版回答的好吧。

huafeng 发表于 2007-10-20 20:59

谢谢j版的赐教,而且非常详细!!谢谢!!!

huafeng 发表于 2007-10-22 19:17

请j版再看一下这个图,又应如何在板极曲线图上分析它负载曲线呢?

huafeng 发表于 2007-11-8 13:46

J版,在网上又看到有这样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有没有帮助呢?

Julien 发表于 2007-11-8 13:49

回复 #7 huafeng 的帖子

这个就是同比定理,在帘栅极电压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比较准确,也很有用。

Julien 发表于 2007-11-8 16:05

回复 #6 huafeng 的帖子

分析这张图,必须先要知道6J1的供电电压,这点需要一些计算,往往采用估算的方法。

huafeng 发表于 2007-11-9 08:08

先多谢J版对菜鸟不厌其的解答!!!
比如我的电源电压ebb=160v,负载选用100k,那么应如何解定它的工作点呢?

而我在一此关于电子管的书本上看过,它也是确定一个电源电压,然后用输出电压峰值/输入电压峰值=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
然后根据放大倍数/跨导=负载阻抗
再有用ebb/阻抗得出负载曲线画在屏压-屏流曲线路族上,又有在屏流-负栅压曲线族上描出负载曲线,在屏流-负栅曲线上的直线中心找出工作点。

不知这样理解是否合理?但5654这种情况照我理解不大适用,这情况应如何确定工作点呢,因160v/100k=1.6ma,负载曲线在屏压-屏流曲线的膝盖部分。

Julien 发表于 2007-11-9 10:56

回复 #10 huafeng 的帖子

对于已经给定的条件和线路,可以在对应帘栅极电压的特性曲线图上,先做出屏极负载线,然后根据给定的阴极电阻阻值,结合特性曲线图上对应的栅负-屏流关系,在负载线上做出交点,这点就是工作点。

huafeng 发表于 2007-11-9 12:17

回复 #11 Julien 的帖子

那么再讨论一下5654在电源电压为160v的情况下,100k为负载作曲线,因作出的曲线屏流太低了,能否用同比定律来求呢?

我试过用这个定律来计算一此图纸的工作点,但都是白干一场!!

Julien 发表于 2007-11-9 20:53

回复 #12 huafeng 的帖子

我们在应用五极管的时候要注意,五极管的特性曲线图有5个参量,相对于三极管而言多了一个。这5个变量是:屏压,屏流,控制栅压,帘栅压,抑制栅压。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时候,通常固定帘栅压和抑制栅压。抑制栅即第三栅极,电压一般为0V(以阴极为参考电位),而帘栅压,即第二栅极电压一般给定。

以#3的图为例:

http://bbs.hifidiy.net/attachments/month_0710/20071020_5bc18bafb193c1386ca5qcVvZr6KVCTX.jpg

图中给定了帘栅极电压为100V。而实际情况中,帘栅极电压往往不等于100V,因此不能采用此图来确定工作点。

同比定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由于手册中无法给出所有帘栅极电压的特性曲线图。同比定律的意义在于:确定了帘栅极电压的高低和其他参量之间的关联性。即改变帘栅极电压至所需大小,应用同比定律获得对应的特性曲线图。

回到实际问题:

当采用160V供电电压的时候,帘栅极电压并不知道,因此无法套用某个特性曲线图来计算工作点。实际上,由于帘栅极电压是通过电阻单纯降压获得的,这个电压实际上是帘栅极电流的变量。帘栅极电流是各品牌电子管不严格控制的参量,即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厂牌的同型号电子管往往帘栅极电流差异相对其他参量来得大。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办法是,建立电路,实际测量帘栅极电压,应用同比定律获得相应的特性曲线图。测量实际静态工作点,在负载特性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工作点。从图中获得动态范围,失真等特性,以检验是否满足要求。

需要注意的两点是:
1,帘栅极电流也是 其他4个参量的变量,它们之前相互牵制,因此单纯电压降压的电路,调整后每每需要重新测量实际工作点。
2,一般不希望帘栅极电压高于屏极电压。

huafeng 发表于 2007-11-10 12:09

J版不愧是个博学的人,博学不能称得上可贵,而一个人不但博学而又不厌其烦的为人解答问题,才真正可贵!!!
这个就是我对J版的看法!!

在此先谢过J版了。我再看明不明先?

huafeng 发表于 2007-11-10 20:30

对了,我想再问一下的是,J版你们在设计一个电点时是怎样思考来得出一个电路的呢?

又以5654为例,
我供电电压也是160V,要求输出为80V左右,要怎么处理呢?能否仿真?

Julien 发表于 2007-11-10 21:38

回复 #15 huafeng 的帖子

先讲述实际问题。

当采用一个五极管做放大的时候,不考虑失真,应用范围确定方法是 :供电电压扣除大电流处的饱和压降,小电流处预留防止截止的电压,大致等于饱和电压。这样对于160V而言,大致需要扣除50V电压,最大只能输出100Vpp左右的峰峰值电压,也就是35Vrms的有效值电压。

在设计电路的时候,首先要从整体考虑出发,即:
本级的作用是什么(电压放大,电流放大,功率放大等)
这里需要多少增益
这里是否允许多少失真
允许多大的输入阻抗
允许多大的输出阻抗
这些是基本要求,然后再进行设计。

huafeng 发表于 2007-11-15 08:14

J版,还有一个问题,电流放大是否就是胆缓冲呢?

Julien 发表于 2007-11-15 15:02

回复 #17 huafeng 的帖子

定义不严格的话,可以这么理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胆机问题请j版和各位坛上的老师可以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