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ATLAB听听谐波的声音
有人说偶次谐波会让人愉悦,但是实际上怎么样呢?我想起了8年前做个个听觉心理的试验,很简单。MATLAB提供了通过声卡输出数据的函数。所以可以很方便的产生要的函数信号。我今天又把他翻出来,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装个MATLAB试试,有精力的可以产生些更复杂的函数信号,做些更复杂的听觉心理测验
我这里贴我做过的最简单的一个:
fs=44.1*1000;
f=1000;
pr=5; %5秒
a1=0.5; %幅度1
a2=0.1;
a3=0;
a4=0;
a5=0;
t=0:1/fs:pr;
y1=a1*sin(2*pi*f*t); %基频
y2=a2*sin(2*2*pi*f*t); %二次谐波
y3=a3*sin(2*3*pi*f*t); %三次谐波
y4=a4*sin(2*4*pi*f*t); %四次谐波
y5=a5*sin(2*5*pi*f*t); %五次谐波
y=y1+y2+y3+y4+y5;
plot(t,y);
wavplay(y,fs);
看来没有人有兴趣啊 jiakechong 发表于 2014-3-2 1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感兴趣,讲授再通俗些就更好了,虚心坐板砖学习,
仔细说明一下:
最开始的是输入的宏定义。fs是声卡采样率,f是输出频率1000是指1KHZ,Pr是输出时间,5就是5秒。a1是基频幅度,a2是二次谐波幅度,以此类推,a3=0说明没有三次谐波
下面的SIN函数用于产生正弦波,默认都是0相位,也可以自己在上面加上一个相位。
plot用于打印图形。
wavplay通过声卡以fs的采样率输出波形。 实际上,无论是偶次还是奇次谐波谐波失真,对听感都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没有道理说偶次一定就比奇次悦耳。这个和我的音频实践一致 好帖学习了 个人觉得偶次谐波对听感有利的论断缺乏根据,我的听感试验表明谐波次数越高,对听感的杀伤力越大。所谓二次谐波正面评价只不过因为其更接近基频,对听感的破坏力相对小一点。 很好,很希望LZ多发些这类帖,刚回头进音响圈(二十几年没看了)今天专进的你的主题,现还没有太多可言的能力在学习。日后会常来请教的。也很关心你的TI方面的文章。有技术基础,根据的文章比较让人信服。 学习啦,很有技术含量 高手来讲解,我搬个板凳仔细听。
我以前也发过这样个帖子
http://bbs.hifidiy.net/thread-336470-1-1.html
里面也有个高手给了个另一个帖子的链接
http://bbs.hifidiy.net/thread-336470-1-1.html
高手参考下。 个人理解,各种谐波都是失真,但好像无法消除,人们可以接受的偶次谐波比奇次谐波强。 有点想做 发表于 2014-3-20 09: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理解,各种谐波都是失真,但好像无法消除,人们可以接受的偶次谐波比奇次谐波强。
实际上是二次谐波比三次或者更高次的好听点,二次以上无论偶次还是奇次都不好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