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hj 发表于 2013-12-31 23:07

没人玩过的——用JENSEN牛DIY母带过带器——品味LP!进来都能听到。

本帖最后由 gxhj 于 2013-12-31 23:13 编辑

    这段时间喜欢玩点牛,之前从来不玩。因为我一直坚持高保真路线,很明显牛的音染要比电容大,所以10年来都觉得牛不适合我追求HIFI的路线。但这两年来发现很多顶级的专业音频器材,都很喜欢用牛,比如NEVE,API,STUDER等等,一个话放输入用牛,输出也是牛;专业的效果器比如EQ,压缩器也是多喜欢用牛。后来多方了解,其实小功率的输入输出牛,指标参数也很牛,比如JENSEN的输出牛,-3db下可以做到0.1HZ——180KHZ,而所谓的音染,也是讨多数人耳朵的方向的,比如高频毛刺柔化了,中频更厚实了,或者说更有胆味,或者说更有模拟味......等等说法都可以,总之都是说的同一种感受。 既然不存在真正的高保真,音染只要听着舒服,又何尝不可,体验一下另个味道也是个玩头。
   进入牛的世界后,发现牛的牌子有很多,但是通过对专业器材的了解,发现基本大多都是用伦达(LUNDAHL)和战神(JENSEN)两种,所以我暂且也只信任这两个品牌。由于伦达变压器不好搞,而且昂贵,而JENSEN的二手货就便宜很多。
    这次继续搞了这个JENSEN 的JE 123-S这个老牛来玩,虽然估算有30年的历史了,成色也不行,但我还是比较信任这个牌子,除了做进了话放输出代替耦合电容外,今晚突发奇想,用两头牛做立体声母带过带用。 所谓的过带,就是让音乐信号从DA输出以后,经过牛隔离染色一番,再进入AD生成WAV文件,这个WAV文件,和原版肯定有区别,除了过牛之外,还多走了一次DA-AD,到底值不值得玩,只能听试音了。
    首先是上图:两只输出牛


国产精品6.35mm立体声插头:lol ,这里做平衡用,一个头一个声道。


连接和固定,就成了一个土炮级的母带过带器,2进2出,总共四个插头。此作品本人命名为“母带过带器”,型号“gxhj-Mastering processor 1 ”



现在可以对比了。首先用孟庭苇的清唱干声对比。

音频说明:00:00-01:19,孟庭苇清唱原声。1:28-02:24,原声经过过带器处理后。   02:48-04:23,本人录音作品《青青河边草》原始母带效果;04:26-06:02,前面母带经过过带器处理后。
    http://link1.5sing.com/119060/T1WrEPByKT1R47IVrK.mp3

总体来说,过带后高频细节有所损失,声音更柔和,如果一定要说所谓的模拟味,那经过牛过带后更有模拟味。但至于哪个更好,每个人喜好不同,个人觉得有好也有坏,味道不同。

预告:此后我的录音作品,均发布母带版本和母带经过过带器处理后的版本,后一个版本将称为“品味LP版”;P


最后,我还处理了两首唱听的发烧碟的歌曲,一个是童丽的《十送红军》,一个是降央卓玛的《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均有原CD版的WAV和经过过带器处理后的WAV文件。有兴趣可以对比。
当然还附带上面试听对比的WAV格式。共计五个文件。

地址:http://pan.baidu.com/s/1pJ9A6Av

52my 发表于 2013-12-31 23:19

惨死的键盘 发表于 2014-1-1 10:33

黄总开始折腾牛了   小日本的TAM 铁木兰牛也是不差的 :lol

LIUMINGZ 发表于 2014-1-1 12:32

好,支持下

云飘飘 发表于 2014-1-2 21:59

uandme 发表于 2014-1-2 22:52

一点也听不出孟庭苇声音的甜味。用TDDA1543才听得出来。

保护 发表于 2014-1-3 10:48

过带处理出来的好像感冒了的声音:lol

stillstone 发表于 2014-1-3 11:46

变压器对奇次谐波抑制比较强,偶次谐波则小多了, 这是模拟味的来源之一么

黄河清 发表于 2014-1-3 11:57

杰森牛是指标非常高的牛,有一款还是世界第一低音染的,我一哥们拿来做麦克风输入牛。其实好设备几乎都是牛的天下,话放没有牛还真不习惯!

daviscai 发表于 2014-1-3 13:45

牛的推动电路很重要,随便接上只能出声,好听不到哪去

HQ 发表于 2014-1-3 19:23

听了《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过带器处理的声音平面化,发散

linaux 发表于 2014-1-3 19:42

很好奇孟庭葦《風里的夢》干聲是哪來的?

youhaowaishe 发表于 2014-1-3 22:14

越来越有意思了 :)

gxhj 发表于 2014-1-5 21:47

linaux 发表于 2014-1-3 19: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好奇孟庭葦《風里的夢》干聲是哪來的?

既然唱片的出生是在硬盘里,那任何素材当然也就是硬盘中的文件而已,传送个文件是再简单不过了。前提是只要有素材的人愿意。

linaux 发表于 2014-1-5 23:26

本帖最后由 linaux 于 2014-1-5 23:32 编辑

gxhj 发表于 2014-1-5 2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既然唱片的出生是在硬盘里,那任何素材当然也就是硬盘中的文件而已,传送个文件是再简单不过了。前提是只 ...

恩,所以我觉得很牛啊,这应该是属于内部资料了,第一次听过,还是自己熟悉的歌曲感觉很特别。
另外想请教大侠八十年代的老歌(比如像邓丽君、高胜美、齐秦等)当时是用开盘带做多轨录音吗?要制作成CD唱片的话,在开盘带和CD之间应该还有个数字母带的载体吧,是硬盘吗或是DAT?如果是DAT那么转换成硬盘数据会有损失吗?文件格式是否WAV?
近期很多的复刻版CD或LP他们一般会用什么做母带?是当时最原始的模拟母带还是当时的数字母带或者后来又重新制作了数字母带呢?谢谢

gxhj 发表于 2014-1-6 08:33

linaux 发表于 2014-1-5 2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所以我觉得很牛啊,这应该是属于内部资料了,第一次听过,还是自己熟悉的歌曲感觉很特别。
另外想 ...

80年代早期基本还是开盘机录音混音,所以在此之前对歌手的唱功要求比较高,因为要剪辑只能剪掉磁带再粘在一起,还要对齐时间。 80年代后期已经逐渐流行多轨数字录音机了。90年代以后电脑平台又逐渐取代了数字录音机,因为相比之下电脑编辑录音更方便,运算能力更强,以致效果器的效果更好。
    如果要当时开盘机的录音作品转成CD,只要用数字录音机或者电脑录音成WAV即可,然后将这个WAV刻成CD母盘,或者拷到U盘去都可以交给压片厂批量制作。因为本身作品已经做过母带处理了,一般直接转成WAV即可,无需再做其他处理。 当然有些唱片公司为了让老作品更接近现代制作的风格,转成WAV以后,还加了一些EQ、动态等效果进行处理后再发CD也是可以的。

盛世阳光 发表于 2014-5-14 08:24

学习了

4:55 发表于 2014-5-14 08:32

LZ, 能上个线路图, 简单又明白! :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人玩过的——用JENSEN牛DIY母带过带器——品味LP!进来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