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英国音响展见闻 ---北安普顿
本帖最后由 linxbaijy 于 2013-9-22 04:25 编辑今天去了在Northampton的2013年英国音响展。有些感触,还有些手机拍的照片,给大家看个热闹。
英国最大的展是Bristol每年一度的展会,那个展会基本上大厂都回去,面向的对象基本上是商家和用家兼顾。今天这个比较小,但是直接面向用家,参展的都是商家而非生产商,出现的产品也都是英国HiFi消费者比较喜欢的。比较小,却相对有秩序,而且有几个不错的讲座。
印象深刻系统之一:
电脑,HRT HD DAC, EDGE 前级和功放,Avalon Ascendant 喇叭, 房间里放了很多吸收板。房间很小,也就是12平不到的样子。音场惊人的好,音箱完全不出声,整个音场都在窗户以及后面的空间里,声音的能量感非常足,从一个不存在的空间里传过来。这个系统让我非常非常的吃惊,我现在用的是Pluto,音场已经够好了,我一直为我的 Pluto骄傲,但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系统比我的Pluto好,全面的超过。而且这套系统和今天看到的其他的比,实在是很便宜的一套。 这是我听的第三个房间,展会一共有50多个房间,一开始就遇到这样出色的系统,我禁不住怀疑自己,好久不看展了,难道现在HiFi的进步如此之大?
不过随后的一系列房间都很失望,肥大的低音,扁平的音场,突出的箱声,嗡嗡的驻波 。。。。 听的人头大耳鸣,在这些糟糕透顶的演示中有Avalon的ISIS, B&W801,VTL 巨大的胆机,全套的 Vivaldi数字解码,5w镑一台的LP转盘 。最可恨的是柏林 911 MK3 推 B100, 难听也就罢了,还超级大声,搞得隔壁的PMC很惨。随便贴几张图吧,反正就是很烂。好的系统听起来基本都一样的享受,烂的系统基本上都各有各的烂法。
本帖最后由 linxbaijy 于 2013-9-23 04:50 编辑
最新添加一些关于下面这个喇叭的信息。下面这个所谓的Orion,其实叫做Analogue Alchemy Sound Master。是可耻地山寨了Linkwitz 的Orion 3.2用以商业目的, 并没有得到老林的授权, 为了不被追究,改动了侧板的形状, 大幅增加了高音单元和障板上端的尺寸,改动了双高音的安装方式,中音单元采用螺丝安装。Orion上半部分的障板设计对于各个部件的尺寸形状有严格要求,可以想象这些改动已经严重偏离并劣化了Orion某些最重要的特点。
这是这个产品的主页。
http://www.analoguealchemy.co.uk/sound_master-1.html 。
看来在2011年早已有人知道并告诉Linkwitz。 Linkwitz也只是要求他们声明该产品与自己无关,并未试图追究。
http://www.diyaudio.com/forums/multi-way/123512-ultimate-ob-gallery-70.html
所以在读我下面早先写的文字的时候,请注意,这不是真正的Orion,是山寨,而且是不得不做了劣化的山寨品。不过即使是山寨品,也依然完胜了大多数的系统。
////////////////////////////////////////////////////////////////////////////////////////////////////////////////////////////////////////////////////
本人是Linkwitz的粉丝,很惊讶地发现Orion在英国开始商业化,但奇怪的却是3.3版本用peerless低音单元的。而且造型非常金属化。声音没有我期待中的惊艳。我用Pluto 2年了,所以对Linkwitz设计的声音很熟悉,Linkwitz也说,Pluto和Orion声音是一路的。我第一次听到Orion,也是在今天走了大约20个房间后听到Orion。 Orion干净的低音让我一下子觉得这个世界清静了。Orion最让我喜欢的不是音场,不是更好的解析和音色,而是非常宽松并且严格受控的超低。今天所有的房间,除了Orion,低频都是肥大的,程度不同而已,即使我后面要提到的今天最让我惊艳的近乎完美的系统低频也稍肥有箱声。Orion的低频是最好最自然的。但遗憾的是这个房间很大,有100平方米,有些吵。商家只能播发一些爵士乡村类的音乐,我挑了一张蓝色狂想曲让他们播,在现场录音的题材上Orion的音场表现的更好了,但现场嘈杂,很遗憾没能听的更多些。
这套Orion售价2万镑,带电分,但不含功放。虽然我觉得Orion应该要表现的比上面提到的盟主系统要好,但就今天现场听音,我觉得Orion还是稍差。
本帖最后由 linxbaijy 于 2013-9-22 05:14 编辑
现在要谈谈今天让我受精。。。是受惊艳。。。的系统了。这应该是我听到过的最好的系统,无论是别的烧友家里,还是音展。。。
这个系统不是商家参展的,而是展会举办者请来开讲座的,讲的是电声的梦想:现场和录音,数码和模拟 。 主讲人叫Mike Valentine。 当时我不知他的来头,回来一看材料才知是牛人,BBC的前录音工程师,离开BBC后给Bourne Supremacy,星球大战,还有最近的5部007 电影,包括Skyfall, 多部电影录音的录音工程师。
这套系统是Nagra VI, 步步高 蓝光机, 前级和功放不认识(知道的烧友请指教),Studer 开盘机,乌托邦EM。房间很大,150平方左右。他播放了他最近在一个小教堂里录制的四重奏,小合唱,竖琴,比较了从SACD机器里出来的,Nagra里出来的数码母带,以及Studer上出来的模拟母带的声音。然后还有一个现场的吉他演奏并录音,并马上播放录音用来比较录音和真实的声音。
首先这套系统的音场及其惊人。我到这个房间2次,第一次位置很好,皇帝位,喇叭完全消失,听的四重奏三维空间信息非常令人信服,一个活生生的小教堂的高度和空间的教堂的音染,音色完美,完全做到了喇叭消失,乐手就在你面前的境界。要提到的是,SACD, 数码母带,和模拟母带非常接近,音场和空间感基本一样。但音色上模拟母带依然是最真实迷人的。
第二次到这个房间的时候,现场演奏快开始了,房间里都是人,我只能站在靠角落的地方。当时播放的是竖琴。在远离皇帝位的角落里,居然照样有稳定的结像,照样有迷人的音色,照样是那样的真实,我简直无法相信是如何做到的,似乎这只有在现场听真的乐器才会这样。
随后就是吉他演奏,Nagra 单声道录音,Focal用单声道播放。。。。如此完美的系统,一下子,就能听出来低频不干净,带着箱子的音染,这还只是吉他弦上面的低频。中高频很HiFi,但低频远非完美。主讲人说,NOT SHIT (不烂),但这几乎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
不管如何,这个系统是我听过的最接近真实的系统了,即使是马上的现场和录音的比较,差别也仅仅是低频的拖沓和那点点的箱声。我还是要说,太完美了。。。这样的地点,这么多的人
本帖最后由 linxbaijy 于 2013-9-23 04:51 编辑
展会还有2套系统不错,虽然比不上上面提到的那几个,但也已经比其他的高一大截了。
Chiara的箱子和支架全部使用了坦克木(panzerholz),有效地控制了箱声,音色非常通透,音场也不错,但和那些大一些的系统比,低频不够低,音场层次也差些。房间里人不少而且灯光几乎全黑,所以没有照相,下面的图片上网络上的。
PMC 最近推出的fact 12 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PMC 的OB1i 的声音我比较熟悉,曾经在一个的烧友家里折腾过至少10好几个小时。做Pluto之前,我几乎决心要升级并长期地稳定在OB1i上。最新的fact 12显然不错,有3个商家作为主系统在展示。fact 12 面板更窄,看着很小,可是能量感和空间感都很好,声音很平衡,会有些恍惚是乐器在演奏的意思。在这样嘈杂的地方,能让我恍惚以为是真实的系统,已经很不容易了。3家展示fact 12 的房间看上去都没有非常特别的处理,有一家在柏林隔壁,很惨,关门也彻底被噪音干扰。另外2家fact 12 的表现都非常的一致,虽然是彻底不一样的前端和功放,彻底不一样的房间,说明fact 12 有点意思,对于环境不是那么敏感,都能靠自身建立起有一定3维感的听觉空间。所以我觉得fact 12放到家居环境中稍作调整会很不错。
基本上有意思的系统就是这些了。展会还有些线材,器材架和耳机的展示,我不感兴趣就没看。做点总结。
1. 展会上用单纯用CD机或者SACD机做音源的基本绝迹,要么数字,要么黑胶。曾经不那么普及的高码率数码SACD DVDAudio,在宽带时代改变了媒介开始真正普及了。
2. 立体声的本意就应该是一个三维的声音,然后才是色彩和味道,否则大家都听单声道好了。但在立体声发明60年后的今年,大部分的那么昂贵的系统仍然令人失望。这当然和场地显然密切相关,展会无法做的那么理想。这真的这么难么?老猫在他的音箱摆位的帖子里说,播他的一个曲子,90% 的烧友都不及格。 这个90%的比例即使在靠HiFi挣钱的行业里也是惊人地准确。50多间房,我上面提到的5家做的较好。
3. 这次最棒的就是乌托邦和母带播放的那套系统,其次的是盟主和Edge的系统。2个系统差别很大,价格差10倍不止,地点也很不一样,一个小房间,一个大厅,却同样令听者非常享受。还有一点类似的是,使用的人。乌托邦系统由一个知名的专业录音师来安排,而盟主系统的主人虽然不知名,但却极有心得,他给每个进入他房间的人分发一张纸,上面没有他公司和个人的信息,没有任何器材的信息,有的只是他对于怎样才是合格的HiFi的理念。他也是在布道。乌托邦在另外一个房间也有展示,却索然无味,可怜巴巴的声音缩在箱子里面。
4.回头看看这些表现好的系统,要么由非常懂系统的人来安排(比如乌托邦和盟主),要么就是系统本身对于环境比较免疫,比如Sound Master (山寨Orion)和PMC fact 12.
借用摄影发烧友常说的,重要的不是相机前面的那个头,而是相机后面的那个头。对于音响发烧友而言,器材的确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用器材的人要理解和运用器材。这应该是我此行的最大心得。
下面的这个Focal的声音很可怜, 很小气,空有纤细的解析和很大的嗓门,却只是一对喇叭.
最后贴上盟主系统主人的传单,我同意里面的每一句话。有心的烧友不妨翻译出来。
乌托邦那套前端是瑞士solution 文字图片都很好,点评也不错。:victory: 可以到英国看展览,楼主是有福之人。 楼主好福气!文章也写得不错,这个要顶! 那台开盘机很眼熟嘛,真正的6n铜线在那里买价几何 继续让大家饱眼福 大饱眼福. LZ的点评很到位,让人收获多多。 4#那种称为schußsicher的坦克木,实际上是山毛榉的胶合制成品,非原木。 这都是英镑呀!英国人民也买不起! 感谢 Dr. Lin 的精彩评论。:handshake 好帖子! 好羡慕啊,什么时候我也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呢? 柏林这个箱子听感和我感觉相同, 全是发烧机器好东西 国民消费不一样呀。人家的钱1比你毛主席十几张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