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6-13 15:41
近测1217加远测1318合并
高音反接
远测1217加远测1318合并
kong2351
发表于 2013-6-13 15:44
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好的听音修炼,也谈不上盲听,没有测量仪器的测试就拿不出技术指标来。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6-13 15:48
通过远测量和近测量观察频响走向,在频响走向符合情况下,发现灵敏度要人为调节比会较付合听感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6-13 16:01
远场实际测量和远场测量后合并相符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6-14 11:34
分频器,分频点大约2650zh.单一观察低音,高音带分频实际测量远场.近场频响,再配合盲听结合调整,其中还有很多未知因素,再盲听,测量,调整。
现在主观听感
定位较好,解析力高,细节丰富,形体清楚,节奏,声线明朗。《三国》第六曲管子有点偏亮,《天人合一》的琵琶.二胡略亮和紧,但很微的,大鼓的鼓皮有丁点儿干,各种人声表达是相当的好,面型毕露,相当干净清晰,我最注重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深刻的表达,喜怒哀乐。整体厚声,偏亮,空气感极好,可能是红衣主教音箱线的特色,下一步就是进入乐器精密调教。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6-17 14:12
本帖最后由 胜德茶艺 于 2013-6-17 14:17 编辑
《门》
作为乐器比较,不得不介绍下面这个《门》:
《门》是每个乐器独奏每一曲的CD,共15曲,把这些乐器分类,可以方便认识乐器的区别。《门》是同一公司录制,同一录音师录制,使差异更少。比如:小提琴.中音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是不是很好对比她们的区别。1曲低音提琴,5曲大提琴,10曲中音提琴,12曲的小提琴作为一类。3曲长号,7曲小号,8曲大号,14曲圆号作为一类。2曲长笛,6曲双簧管,11曲大管,13曲单簧管作为一类。4曲竖琴,9曲打击乐,15曲钢琴作一类。好处实在很多,像提琴类,同公司,同地点录音,很难找到这么好的对比,易于分辨小提琴.中音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形体,音色和区别。调音箱不该当作音箱调,要当作乐器去调,仔细调节分频器,使声音更准确还原。
《门》每个乐器都由演奏家演奏,使得音乐文化非凡,大名顶顶的录音师李小沛录制,使得品质非凡。调音箱不该当作音箱调,要当作乐器去调,调大提琴,就播放大提琴,调小提琴就播放小提琴。。。。。。当播放低音提琴,听着丰满的低音提琴时,按按遥控器放小提琴听听小提琴是否形体变粗泛音是否丰富音色准不准确,定位对不对,再按按遥控器放播放中音提琴,看看小提琴有没有变中音提琴,中音提琴是否形体变粗泛音是否丰富音色准不准确,定位对不对。再按按遥控器。。。。。。
《门》是录音大师和演奏家的高水准作品,在同一张CD想找齐全的同类乐器有水准的比较难,各种题琴,号,管应有尽有,大到竖琴小到长笛,如果把这15种乐器都调得定位准确音色准确形体准确细节准确,那么这对箱绝对是好箱。
okk
发表于 2013-6-17 20:46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5-31 1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盲听调音,是DIY必经的过程,我希望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和研究。对于盲听调音,我有我的见解,我的思路。都明 ...
盲听与测量结合起来调音,是DIY友们成长的正确途经。:victory:
但是“盲听的对比标准”和“正确的测试”是缺一不可滴。:handshake
LZ加油。
linhaixiong
发表于 2013-6-17 22:59
看不懂学习了
ed168
发表于 2013-6-18 00:55
现阶段,我认为相位是音响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测量参数.它影响着频响幅值及立体声的定位.测量是一个点进行,听是两耳同时进行.再加上测量中不重视单元.单箱.两箱的相位关糸以及环境反射影响这种极不全面的测量方法.那必须再加上 听 这种实际的方式去弥补.
其实以现今技术,测量比听精确的多了.飞弹打卫星还需要用眼瞄准?
赞成楼主在某条件下的这种方式.同时对制作(注意.不是买时用耳收货)中需要使用人耳测量这种落后方法表示一下个人看法.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6-18 15:21
上几张图,大家看看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6-18 15:30
本帖最后由 胜德茶艺 于 2013-6-18 15:34 编辑
后面两图是带分频的
zengde
发表于 2013-7-7 20:28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6-13 1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近测1217加远测1318合并
高音反接
佩服德艺兄的技术
我的1216箱体是买的成品箱,箱体图如下“
50cm+时间窗3.6的低音频响,请德艺兄模已一下900hz的高峰是不是因箱体造成的
为胆而欢
发表于 2013-7-7 20:58
顶近来论坛最有看头的帖子
HIWAYS
发表于 2013-7-7 21:01
这份资料不可不看呀。学习。。谢谢LZ。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7-8 09:45
zengde 发表于 2013-7-7 2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佩服德艺兄的技术
这是你音箱的效应
这个是另外再上移动1CM的效应
实际上频响变化还是实测量为准我还是在试验中,还未有明确的经验
胜德茶艺
发表于 2013-7-8 10:24
本帖最后由 胜德茶艺 于 2013-7-8 10:30 编辑
这个是我箱效应
1217实测频响
1571实测频响
由于1217的800hz凸出几db,所以刚好平了。
由于1571的800hz微凹丁点,所以800hz凹下去了。
ali03
发表于 2013-11-16 00:28
“胜德茶艺”是“巫术型发烧”,打败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盲听考试:如果你听不出不同品牌电容,甚至你说的焊锡的区别,你自己面壁思过去。
无驻波357
发表于 2016-12-31 10:51
CZF1315
发表于 2018-10-5 16:39
理论结合实际的好文,学习了。
olivinelee
发表于 2018-10-5 18:06
这得多复杂的折腾啊,调整是联动的,调了这里那里可能有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