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输出牛上一个很菜但又很严肃的问题
咱们这个坛上自绕牛的朋友不少,在制作过程中,不知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在EI型铁芯上,咱们一般常用五夹四方式绕牛,线包结构初极第一层的用线量与最外一层的用线量有几十上百倍之差,也就是说这两层线的直流电阻值相差几十上百倍,在这几十上百倍的差距上,在输出牛的工作中,无论是工作的直流电流还是信号的交流电流在线圈中通过的瞬间,它的时间、压降和所作的功是不一样的,对一只要求非常严格的输出牛来讲,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应是不充许的。
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各位朋友们发表一下意见,在一个月后作一下统计,共讨解决之案。
有影响;A 无影响;B 可解决;C 几十上百倍?
怪吓人哈。。。。。。 是初次级的比:lol
请用万用表量一下. 没这么夸张吧?
五夹四,把初级分成均等的五份再绕不就行了吗?
我的推挽牛,阻抗5000欧,初级是3000匝,铁心舌宽是32mm,分层分段,总共五层,每层600匝,分段三层300匝,每层100匝,初级线径0.21,正好绕得下。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这么普遍吧,不知道其他朋友都是怎么绕输出牛的。 原帖由 茹祥臣 于 2007-8-15 09:35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没这么夸张吧?
五夹四,把初级分成均等的五份再绕不就行了吗?
我的推挽牛,阻抗5000欧,初级是3000匝,铁心舌宽是32mm,分层分段,总共五层,每层600匝,分段三层300匝,每层100匝,初级线径0.21,正好绕得 ...
匝数是相同,长度不同吧。 解决方法简单啊,将分段做成格栅式的。
会有几十上百倍差吗? 分层是为了更好的耦合,内外圈导线的直流电阻大点关系不大,都是串联的。设想一下,如果不考虑耦合度不分层,象做电源牛一样初级一次绕完,内外圈间的直流电阻值不也相差很多吗?
实不好意思
因我绕牛多采用一次侧不断线法,对最里一层与最外一层的直流电阻也没量过,但从周长上计算它的用线长度有很大差距的。本贴要探讨的问题是这个差距是否对牛有影响。 輸出牛不論單端或是推挽初級每段都是串聯的. 因饒的層數增加導致直徑變大每層的線會增加一些使最外層直流電阻大于里層但決不會成倍增加. 可通過計算每層導線多用了多少再乘以電阻率就知道了. 何況初級的每一層是串聯后使用, 每層的直流電阻的差異對整個初級耒說沒有必要分開討論, 實際上體現了輸出牛的銅損, 當然銅損小一點更好, 一般采取在鐵芯窗口允許的條件下選粗一點的導線饒, 當然兩個輸出牛的初級直流電阻應是相等的, 更主要的是輸出牛的初級感抗,感抗的值遠遠大于直流電阻. RL=6,28XfXL, 所以對輸出牛主要關心的應是電感L的大小和次級反射到初級阻抗大小和功率管的阻抗區配問題, 原帖由 sn27 于 2007-8-15 13:2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因我绕牛多采用一次侧不断线法,对最里一层与最外一层的直流电阻也没量过,但从周长上计算它的用线长度有很大差距的。
本贴要探讨的问题是这个差距是否对牛有影响。
影响是肯定有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你把外层的线也绕到内层就好了。
使用超导材料估计能解决电阻上的问题.
:) :) :)理论上. 原帖由 鲁尼 于 2007-8-15 21:2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 :)理论上.
可以给外层线施加超导条件,使其产生超导现象,就解决了电阻问题了。 原帖由 taiping 于 2007-8-15 21:2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可以给外层线施加超导条件,使其产生超导现象,就解决了电阻问题了。 [/qu很严肃的问题,在外层用纯银线或镀金线比超导要简单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