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 发表于 2013-5-8 03:57

值得动手做一做,三条单线编织成一条信号线,三条信号线编织成完整的(+,-,地)线,像女孩梳辫子样编织,是这样吗?

老烧酒 发表于 2013-5-8 06:26

不知是什么线,像草绳子

jxs69 发表于 2013-5-8 09:31

这样编能代替屏敝信号线吗?不放音乐,把功放音量开到最大试试.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1:49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1:52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1:56

海贝 发表于 2013-5-8 12:06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的编法是“输出端是+.—.(另外一条空).输入端是+.—.(另外一条地)。

多谢笔兄,我见过调音台接30米外的功放也是这样接的,很专业。

大尾鱼 发表于 2013-5-8 12:59

本帖最后由 大尾鱼 于 2013-5-8 13:17 编辑

春晓828 发表于 2013-5-7 0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屏蔽线有信号和地线耦合原因,绞合线相互可以抵消。喇叭线、电源线个人认为绞合加满足大电流更好,前级低信 ...
前级线材釆用低容抗设计的靓声效果突出。喇叭线则相反。
绞合线,贴身屏蔽网等将加大线材容抗,造就岀高频有紧缩感,中低频则令人感到实且有力,但少了些活力。线材的具体效果更取决于所连接的放大器特性,效果很难是千篇一律,即是兄弟们常说的"搭配论"。目前,一条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前级线材仍极为罕见。这也可能是兄弟们乐也不倦地跳换不同发烧线,或DIY不同线材的最大动机吧!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3:28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3:33

大尾鱼 发表于 2013-5-8 13:42

本帖最后由 大尾鱼 于 2013-5-8 14:30 编辑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同感。
在此,也让在下"秀"一下本人的DIY前级线基本制作方案。图片则暂缺,抱歉。
本人的前级DIY线材釆用低容抗的DNA双镙旋走线(28号银线)于铁氟龙管(6mm直径)的表面,线间距离要均匀,距离约等于铁氟龙管的直径,如图示,再圈绕铁氟龙薄膜将走线固定,再加屏网。釆用铁氟龙是取其优良的绝缘特性。绕线时摘个吉日,天气干爽日,戴上干净手套,以杜绝湿气及手汗污染。具体方法:(西文网址)http://www.venhaus1.com/diysilverinterconnects.html

海贝 发表于 2013-5-8 14:53

大尾鱼 发表于 2013-5-8 1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此,也让在下"秀"一下本人的DIY前级线基本制作方案。图片则暂缺,抱歉。
本人的前级DIY ...

此图与楼主编织线的观念不一样,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是很大的,除非两线间有足够大的距离。我前段时间做过测量,普通两线+屏蔽网的咪线两线间的分布电容就达130pF/米,其中单一条线与屏蔽网的分布电容就达170-180pF/米。普通1平方毫米的平行电线(五金店卖的两条线连在一起的那种)只有70-80pF/米,别小看这区区100pF/米,若长距离传输(譬如30米)就有3000pF,出来的声音就惨不忍听了。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7:32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7:41

拜新同 发表于 2013-5-8 18:01

本帖最后由 拜新同 于 2013-5-8 18:02 编辑

信号线首先是要有好材质的线芯~然后是编织方式~还有屏蔽~插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就屏蔽而言我试过~如果所在周围没有什麽干扰源~加不加屏蔽是心理作用~同轴结构的还是要的~呵呵~

上图~我做的线和一些工具~最近又买了WBT 0152cu~打算再做一付合金线~呵呵~能省不少钱~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9:36

拜新同 发表于 2013-5-8 20:28

本帖最后由 拜新同 于 2013-5-8 21:16 编辑

笔想说 发表于 2013-5-8 19: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你的“架撑”也挺专业的.哈哈.....
现在是找寻当年的乐趣折腾着玩的~呵呵~

大尾鱼 发表于 2013-5-8 22:37

本帖最后由 大尾鱼 于 2013-5-8 23:00 编辑

海贝 发表于 2013-5-8 14: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图与楼主编织线的观念不一样,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是很大的,除非两线间有足够大的距离。我前段时间做过 ...
据设计者报告:
I have been contacted by a gentleman who made these IC's and he measured the capacitance at 3.5 pF per foot, and 200 mH of total inductance! The results wre obtained by using a 100k Ohm load on one end of the IC, and the reading taken at the other end.
没加屏网前,此半裸线型,DNA式双镙旋式,以铁氟龙为介质的前级线分布电容被测为:3.5pF/英尺。(数字3与5之间有个小数点)。

线材的分布电容除了空间架构外,更重要地取决于线间介体。在现用的实质绝缘体中,铁氟龙介质系数最小,仅次于空气,1.5至 2.1 (在20度C下测量)。

03104512 发表于 2013-5-8 22:37

有OFC不错了很多假的还没有木头明显是抄袭丝带的

大尾鱼 发表于 2013-5-8 23:34

本帖最后由 大尾鱼 于 2013-5-8 23:38 编辑

同轴电缆不失为优良的DIY前级线材。
同轴电缆的容抗计算式:


    C = Capacitance in pF / metre容抗
    εr =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dielectric绝缘体介质糸数
    D = Inner diameter of the outer conductor外层金属网的内直径
    d = Diameter of the inner conductor中轴金属导体的直径

常用同轴电缆的介质绝缘体是聚乙烯,分实体和发泡式两型体。
举例,某一同轴电缆的分布电容:
实体聚乙烯
50 OHM  30.8 (pF/FT)
75 OHM  20.6 (pF/FT)
95 OHM  16.3 (pF/FT)
发泡体聚乙烯
50 OHM FOAM POLYETHYLENE 25.4 (pF/FT)
75 OHM FOAM POLYETHYLENE 16.8 (pF/FT)
95 OHM AIR SPACE POLYETHYLENE 13.4 (pF/FT)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自己DIY了一条信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