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儿时梦想
发表于 2012-8-22 14:09
这贴要顶!楼主辛苦了!累了一天了还要来给我们讲解!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2 13:22
辛苦一年,难得给自己放个假,本来今年准备去新疆的,结果还是有点担心天热与安全局势问题,于是又重新走了一遍川藏、青藏线,与朋友和家人一起自驾游20几天,深入后藏感受了一下藏传佛教的精义,刚刚到家不久,看到还有朋友在关注这个帖子,过几天继续更新,把整个过程全部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制作的经验和过程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2 13:24
不是要双线并绕吗?
尚声 发表于 2012-8-7 11:4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双线并绕一般用在次级上,当然用来绕初级也可以,只不过我还没这样绕过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2 13:28
屏蔽层短路了……
榆木耳朵 发表于 2012-8-11 04:3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第一次做屏蔽层的时候,是满绕,结果就你所说的,短路了,导致接电之后发热严重,而且有很大的哼声
照片上所做的屏蔽层,这样做屏蔽层是不会短路的,注意看,洞口内部和底部是没有屏蔽层的,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绕牛屏蔽的效果是最好的,磁漏最小,对电路的干扰也最小,不信你可以这样试试效果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2 13:31
绕一个五百大概要用多少铜线?我也想学绕,但不知买多少线
h020uang 发表于 2012-8-7 11:1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兄弟,这个要经过计算才能知道需要多少线,根据你自己选择的牛芯和具体的尺寸,还有一系列的换算,并且一定要增加余量,防止计算失误导致线不足而使的空载电流过大
具体的计算可以看论坛上别的大佬的计算方法,我这里只提供一个制作的过程,理论计算不是我的强项
莫少
发表于 2012-9-2 13:42
确实牛!
呵呵
发表于 2012-9-2 16:10
建议大家每饶完一层就用万用表检查下绕组有没短路的地方,昨天悲剧了,饶一个50W的小牛,初级0.4的线,双线并绕,两天饶了5层,本来第一层就想检查下,因为用的是高温高强度线就没查,饶到第5层顺手查了下,短路了,浪费了接近一斤线不说,时间搭不起啊.检查是第2层短路了,原因是没使用牛芯的塑料上下盖,只饶了两层绝缘膜做绝缘,牛芯边缘太锋利划伤了线.本来想增加点牛芯的内孔,让线更贴近牛芯提高效率,没想到吃亏了.加塑料盖的话牛芯中心孔就要小2MM,线圈整体离开铁心1MM.这个还是影响性能的.有条件的倒角打磨浸漆是上策.没条件的老实的用上塑料盖好了。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2 21:19
建议大家每饶完一层就用万用表检查下绕组有没短路的地方,昨天悲剧了,饶一个50W的小牛,初级0.4的线,双线并绕 ...
呵呵 发表于 2012-9-2 16:1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避免铁芯的边缘太锋利,应该适当的处理一下,免得短路之后,前期的努力工作都白费了
msy0503
发表于 2012-9-10 19:36
坐地看天花
发表于 2012-9-10 19:59
楼主强大呢。说到你现在绕的牛什么参数。想仿制个。小弟谢谢了
hhjjss111
发表于 2012-9-10 20:28
你叫人家原厂货情何以堪啊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11 21:07
楼主强大呢。说到你现在绕的牛什么参数。想仿制个。小弟谢谢了
坐地看天花 发表于 2012-9-10 19:5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铁芯参数要是不一样的话,还是要重新设计的,关于初级匝数的话,前期设计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最好是根据后期实测数据来确定最终的匝数,我这个牛初级绕了5层,次级的图片还没时间上传,这几天就上传大家看看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11 21:10
你叫人家原厂货情何以堪啊
hhjjss111 发表于 2012-9-10 20:2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所谓原厂牛的质量,还是别指望有什么好料好工艺了,我拆过不少,里面都是垃圾,无论是用线的线径选用还是绕线工艺,跟自己绕的差太远,更别提屏蔽层了,一般厂牛根本就没有
dk_guang
发表于 2012-9-11 23:32
支持DIY
py503
发表于 2012-9-12 14:53
要的就是这股精神!
周扒皮
发表于 2012-9-12 17:05
累人啊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17 02:04
本帖最后由 DAYANGKEJI 于 2012-9-17 02:53 编辑
最近是今年以来难得的清闲,有几个心事,一个是把这个帖子写完,另外还有自己西藏自驾游的一个帖子一直还没写完,另外还有几十款想单独开发的功放也要一一做出来,当然了,这个需要慢慢来
还是继续以前的帖子内容吧,前面已经把环牛的初级讲完了,现在就要进行下一步,绕次级
按现在常规的做法,环牛的最外面是大电流的次级,而电路中必须的小电流次级一般会绕在里面,我做的金嗓子550需要的电流级供电大概是AC28V-29V的样子,决定把这组大电流的放到最外面去使用双组4线制,电压级供电使用的是小电流AC34V左右使用三线,另外前级部分使用AC20V三线,另外保护电路采用AC12V双线,其实还应该有一组AC3V左右的双线作为LED的照明
先把小电流的部分绕在初级的外面,绕这个之前,要做一个测试,先把初级通电,次级用废铜线绕几圈在初级外面,尽量绕紧,测一下交流电压,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除以绕的匝数,求出每匝的次级电压值了,举个例子,如果绕了10匝,测得的电压为交流4.5V,那么你就知道每绕到初级上一圈的电压就是4.5V/10匝=0.45V/匝了,如果你要绕三线AC34V的电压,那就是需要绕34V除0.45V/匝=76匝左右,双34V的话,就需要绕152匝,这里数据只是个假设,真实数据要大家自己测试
那好吧,我们就先绕小电流的次级,电压级供电需要的电流不大,我选的漆包线直径是0.5的,足够了,下面就是绕好的所有次级小电流部分
绕完之后,要把线头留出来,为了保护线头并且不跟后面绕的大电流部分短路,用黄蜡管套一下最好,当然绕完之后都应该测试一下实际的电压,保证所绕的电压合适使用
绕完小电流部分,你可以先把引线焊好,也可以先不管,等最后再一起焊,不过最好是要做一层绝缘然后再绕大电流的次级
绕完都要测试一下,这是大电流的测试电压
上面那个是第一个绕的牛,用的次级铜线是1.6的,这个是初级多绕了一层,静态电流更小,但绕完之后洞眼也更小了
这样次级就绕好了,所有的电压测试也完全满足要求,那下一步就是要把牛封起来,把所有的引线都接好,先用青壳纸把铜线引出,用胶带基本固定一下
这个时候,因为铜线枝枝杈杈的不好弄,胶带固定的时候有时粘的不好看,算了,反正是第一个,能让大家明白怎么做就行了
固定好之后,绝缘用的青壳纸也放好,就要开始焊引线了
引线焊完,要把接头做一下绝缘,用黄蜡管套一下
然后再用胶带把套好的线头都固定一下,上面还要再加一层青壳纸做绝缘
这样完成之后,可以在外面再加一层硬纸或者PVC,我用铜箔的衬纸绕了一圈,最后用厚的变压器专用透明绝缘带紧紧的缠一圈,哈哈,我的变压器终于完工了
呵呵,这个帖子终于完成了,也了了我的一个心事,虽然在发帖的过程中,不停的被“高手"们所打击,但凭借我强大的内心,和收复钓鱼岛一样百折不挠的拖延战术,终于把这个帖子完成,我觉得很伟大,同时也希望我的帖子能帮助那些初入门的朋友们,也给那些正在准备做牛的朋友一点参考,当然做工和工艺每个人都会有区别的,大差不差吧,我开这个帖子的目的只是要大家明白环牛是怎么做出来的,而不是晒自己的”牛“做,而把最核心的东西秘而不宣,这样对很多从来没有绕过牛的朋友来说,绕牛就永远是个谜和不可企及的,其实,DIY没有秘密,只要你动手,就能成功!
再次感谢顶贴的朋友们!!!
simon62
发表于 2012-9-17 02:31
這貼子我偶然會來看一下,LZ非常有趣,一開始就以"救世者""揭密者"姿態來"教"大家繞牛,我曾經想不通的是,明明在他出現之前,這壇上已經有大量如何計算和繞制環牛的貼子,內容豐富詳盡,要圖片有圖片,要儀器有儀器,要公式有公式,要測試有測試,只要在這裡玩了一段時間的人都十分清楚。那么LZ是什么心態,總是帶著"揭密"的口氣,新人完全不懂的都可以在舊貼子找到全套繞牛資料,直至到 177#,我還看不到LZ有那方面的突破,最重要的是,有那核心的東西是他第一人在這裡提出??莫明其妙。LZ發貼子本質沒錯,可是先帶著嘩眾取寵的語氣來吸引眼球,過往曾發過的繞牛精華貼子,就被他的"揭密"變得一文不值了,更可惜的是部份內容有誤導成份,希望有心學繞牛的人多去搜一下有關繞牛的貼子,對比一下,別盡信這貼。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17 02:51
這貼子我偶然會來看一下,LZ非常有趣,一開始就以"救世者""揭密者"姿態來"教"大家繞牛,我曾經想不通的是, ...
simon62 发表于 2012-9-17 02:3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指导,我只是把我自己的体会写一下把制作过程拍一下,你要是觉得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指出来,我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更不可能跟你的帖子有什么冲突,不知道你说的误导部分在哪里,我说过了,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做法,你的做法好,请自己开贴,图文并茂的把制作过程详细贴出来给我们看一下,没必要玩深沉,更没必要贬低别人提高自己
simon62
发表于 2012-9-17 03:27
谢谢指导,我只是把我自己的体会写一下把制作过程拍一下,你要是觉得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指出来, ...
DAYANGKEJI 发表于 2012-9-17 02:5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你 164# 的內容就是誤導。
一 中層屏蔽不是防止漏磁,如果它能防漏磁,那次級的能量從那裡來?
二 你的中層屏蔽方法憑什么說是最好?測過了?用什么儀器?有那家著名大廠是用你的方法?難道你想告訴大家,環牛中層屏蔽方法,經歷了近一个世紀,終於給你找到最佳方法來?如果是的話,請你提供測試資料來証明它比其他方法更好吧。如果只是純靠你耳朵來判斷的話,希望你能重新檢討一下。
手工繞牛本來就沒什么秘密,或許手法會有些不同,但最終都是一圈一圈綫穿過中孔繞上去,如何排綫如何訂初級靜態電流等都沒有最好的準則,設計牛是一種取捨,沒有圓美,只有接近理想。
我沒本事發繞牛制作貼子能蓋過或接近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貼子,那些貼子可說是這壇的寶物,從前我也是從那些貼子學習如何繞牛,當時兩位本壇公認的牛王的貼子,內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重要一點是他們帶出了要用心才能繞出一只好牛,絕不是你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工藝,作為一篇教導式的貼子,大家對你工藝有多些要求不算過份吧。
一只好牛其實很簡單,優質鐵芯,優質漆包綫材,準確的計算和測試調整,整齊而緊密的排綫,這是這么簡單,你這貼在"教"大家繞牛的同時,你可有展示出你的用心和耐力呢?如果新人看見你這工藝認為是正常的話,那你就是在誤導了。
有興趣學繞牛和相關知識的,建議去搜一下zheng1 和av-rgb 的貼子更實際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