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嗓子550绕个环牛,全程直播绕制过程,给烧友们最直观的影像
本帖最后由 DAYANGKEJI 于 2012-5-28 06:00 编辑最近陆陆续续给朋友们做了不少功放,基本上都是甲类机,以前收藏的大功率环牛也用了个七七八八,余下的不是电压不合适,就是功率不足,手上正在做的2台直刻金嗓子550没有合适的变压器用,没办法,只能自己绕,正好前段时间收了一些环牛芯,有国产的,有进口的,有1000W的,有几百W的,还有几十W的,选了个400-500W左右的进口牛芯, 按金嗓子550所需要的电压参数,初步设计计算一下,准备开始绕牛
首先说明,我不是绕牛的专家,也没有很高深的变压器理论,但绕过几个以及拆过一些牛之后就发现,牛的水分太大,群里这几天也跟开锅一样,在讨论牛的绕制、用料以及牛的好坏,有专门吃这碗饭的商家在论坛和烧友之间左乎右悠,没实际动过手的烧友朋友根本不知道牛是如何绕制的,更不知道一头不错的牛除了外表外,还需要知道里面的什么,当然论坛里有不少大侠开过牛贴,我开这个帖子的目的,就是想让烧友们知道绕牛的整个过程,揭开牛的内幕,让初哥烧友在定制环牛的时候,多一份感性知识,也多一个心眼
另外再说一下,我绕牛的工艺不一定是最好的,而且肯定不是最好,但肯定不会偷工减料,按我能做到的最好的工艺和标准来做
首先是选牛芯,这个牛芯并不大,进口的刀疤牛芯,里面硅钢片的绕制工艺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牛芯的三围尺寸是:最大直径108mm,内径51mm,高50.5mm,关于牛芯功率的计算,大家可能有些异议,我想还是等实际绕出来之后,再讨论不迟,这里我不想纠缠于理论,只是从实际的动手过程,让大家有个初步的认识
还是看照片吧
1、这是所用的牛芯,有点锈
背面有刀疤,唉,拆线也太野蛮了,好好的牛芯给搞的这么惨
2、把表面的锈迹用砂纸打磨了一下
这是焊缝,看上去这个牛芯的质量确实不错,边缘还倒的圆角呢
3、这是准备使用的青壳纸,牛芯绝缘用的,长的那个是缠在牛表面的,方的是上下盖
把方的青壳纸裁一下边角,中间抠孔,准备做牛芯的上下盖
4、现在就要开始先把牛芯的绝缘搞好了,用长条青壳纸绕一圈在环牛表面,上下分别用电工胶布粘一下
把上下盖盖上,先用4条绝缘胶布固定一下
用透明的聚酯绝缘带紧紧的把青壳纸缠绕在牛芯上面,这样牛芯的绝缘就基本上完成了,也可以用玻璃纤维布浸漆来做牛芯绝缘,见一些功率更大的牛都是用玻璃纤维布浸漆做的初步绝缘
5、下一步就要绕初级了,呵呵,晚上继续吧
呵呵,继续咱们的帖子,前面开贴的时候有点说大了,绕了几层线发现,虽然手指头已经开始肿了,但绕的线不是一般的差,简直是极差,看到这么多朋友都在关注,从吃完晚饭就开始犹豫是不是继续上图,上图之后会不会被那些所谓的老牛们拍砖,一直到现在都在犹豫是不是应该把过程简化,把那些看上去不好看的图片都隐藏起来,想来想去豁出去了,我开贴的目的不是为了卖牛,更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是为了通过自己绕牛的过程,让那些被老牛们忽悠的烧友们知道真正的牛是怎么绕的,其中过程就非常关键,如果我藏私,像别的大侠一样都发一些经典制作,就没有什么普遍的意义了,谁也不是神仙,这个牛本身就是我随机拿来展示给大家的,不能算是什么精品,但我想最后也肯定不会是次品的,到时通过实测来说话
先说一下我的目标,普通烧友可测的牛的重要指标应该有2个,一个是静态电流或者说空载电流,另一个是初级电阻,感观指标的话,就是通电之后牛叫不叫,空载的温升和震动,以及加载之后的温升和震动情况,这一切都跟牛的初级有关,而牛的水分也就是在初级,初级的好坏决定牛的素质,我的目标是空载电流控制在40-50MA左右,太低不现实也没必要,初级电阻控制在2.5欧以下,另外还有一个指标,就是正常布置在前后级合并式机箱中的牛,不加任何的牛罩对前级干扰减到最低,这也是个至关重要的隐性指标,关于这个效果,不到装机时显现的不出来,可要是处理不好干扰问题,那装机到最后可就坐了蜡,如同我上一个帖子上装的KSA50甲类功放一样,变压器的干扰导致的交流噪音,一直以为是接地不良造成的,实在是没办法消除,最后就是通过换牛才解决掉,整整浪费了我半个月时间,惨痛的教训啊
好了,咱们开始绕牛吧,首先是绕初级,初级的线采用多大的呢,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了,因为初级是在最里面的,外面根本看不到,除非你把牛宰了,全部拆开来才能看到初级用线,而外面卖无论是厂牛还是定制的牛,绝大多数牛的初级用线都低于功率要求,这里说个笑话,话说有个专门忽悠烧友的绕牛者,有一日在群里说漏嘴,说自己绕了个2000W的牛,初级用的是0.5的线,4线并绕,咱对牛不怎么懂,但多少还知道点,怎么想怎么不对劲,初级用0.5的线四线并绕就能到2000W?就多了句嘴,说0.5的线4线并绕怎么能到2000W?
算一下就知道了,直径0.5的线半径是0.25,4条0.25的线面积是0.25的平方×3.14×4=0.785,换算一下面积是0.785的铜线,应该是多大直径的呢,是1mm直径的铜线的面积(0.5的平方×3.14=0.785),按电流密度2.5A查表查得直径是1mm铜线的电流密度为1.96A,1.96A×220V电源电压=431.2W,...........啊..........不是吧,太黑了,2000W的牛竟然只有不到500W 的功率?
我们提出疑问之后,此君意识到说漏嘴了,马上改口,说错了,是半径0.5的线,那就是说直径是1mm的线,四线并绕的话,咱们再看看功率是多少,还是先看看直径是1mm的线4条相当于1条多粗的铜线,0.5的平方×3.14×4条=3.14,好了,很明白直径是2mm的铜线截面积正好是3.14,还是按电流密度2.5A查表得直径2.02mm的铜线电流密度为8.01A,8.01A×220V=1762W,即便是狠命的加倍往上使劲说,功率还是欠了12%,这就是水分,至于到底做出来的是431W的牛还是1762W的牛,看来只有买家才知道了.....错,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买家往往并不知情,遇到那些痴心满满的发烧初哥,说不定还感谢连连呢,家用的话,400W的牛跟2000W的牛有什么区别呢?我想一般是听不出区别来的,除非你把牛用在迪厅的专业超低音功放上,那脚软的毛病马上就会显现出来,唉.....可怜的发烧友啊
呵呵,别的扯了一大堆,就是为了引出正题,就是牛的初级内幕太多,大家一定要当心被宰,好了,根据上面的计算,我们的牛本身功率就定在400W-500W之间,初级线径的选择,看来直径是1mm的线正好合适,那就用1mm的铜线绕牛吧
按上面的编号继续来
5、开始绕牛,先绕初级,首先说明,绕牛的线并不是新线,是我从另一个老牛上拆下来的线,本来绕这个牛就是为了做个实验,手感和观感上来看,老牛的线质量非常好,表面无损,并且局部还有浸漆的痕迹,绝缘层没任何问题,大家都知道,以前的铜线质量反而更好
这是先把线头固定好
按每组10匝或者9匝的开始绕,外圈中间空出第二层的绕线位置来,绕完第一层
第一层绕完之后做绝缘处理,用绝缘胶布固定一下,并顺便做初步绝缘
中间也不差这一圈了,再来一圈
关键部位加强一下,牛芯的肩部是经常受力的地方,加强一下绝缘处理
我做音箱用的进口PVC贴面的背纸质量很好,一面是带塑料层的,底纸跟薄牛皮纸一样的材料,估计绝缘性能不错,用在初级的层间绝缘的话,应该没问题,那就裁成条已经绕了一层初级的牛整个包起来吧
留出线头来,等包好绝缘之后,继续绕第二层,不过第二层绕的实在难看,大家将就看吧,别攻击我了,你试试就知道这个活不好干,咱要的是结果,过程的话,绕紧为原则,有点看不顺眼的大侠们,那就把这些忽略掉,无视吧
还是老规矩,层间绝缘
重点部位加强完之后,用咱家的绝缘纸包一下
现在已经绕到手指发涨,变粗,实际上是肿了,比较累,只不过刚刚绕到第三层的不到一半的地方
呵呵,目前的进度就到这里了,又熬夜写了几个小时帖子,今天晚上看看有没有时间继续绕,尽量整理图片上传,给大家做参考
另外再说一下,如果这个帖子有朋友看着不爽的话,就直接无视吧,本人欢迎指正和讨论,拒绝拍砖,为了烧友能大概的知道这个绕牛的过程,不是为了谁的利益,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请谅解!!! 沙发,楼主这绝缘纸包的给力!;P 1、牛芯打磨了最好是浸一下漆,哪怕刷一层漆也行,否则容易再生锈;
2、打磨后有些地方会层间短路,加上反面的刀伤,可能使涡流损耗增加,降低牛芯性能。
3、短路的地方可用电磁炉加热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是在本论坛看到的一种方法,目前还没测试过这样做是否有好的作用。此贴子自己搜搜。 自带凳子占楼看楼主更新 以便学习 1、牛芯打磨了最好是浸一下漆,哪怕刷一层漆也行,否则容易再生锈;
2、打磨后有些地方会层间短路,加上反 ...
jrhui 发表于 2012-5-27 16:3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应该照此方法处理一下 要对生锈 处理.....比较安静 来学习会再来 1、牛芯打磨了最好是浸一下漆,哪怕刷一层漆也行,否则容易再生锈;
2、打磨后有些地方会层间短路,加上反 ...
jrhui 发表于 2012-5-27 16:3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打磨的部分用抹布擦了好几遍,应该能好点,很遗憾,没刷漆,已经包好了,电磁炉加热的办法,感觉比较刺激,怕被LP骂,方法知道,但没法实践,先绕出来试试吧,不行再说,还有好几个这样的牛芯呢 学习一下,从未绕过牛!!!:lol 留个记号,学习了 进来学习,楼主继续。 看楼主更新 以便学习 来看连载 学习了,顶一下 进来学习一一. 进来参观学习 感谢楼主分享!收藏作进一步学习参考!请继续细节上图!:victory: 呵呵,手掌几天都是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