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zinou 发表于 2007-3-13 07:54

<p>回楼上的朋友:</p><p>你是喜欢繁体字的,看的我头晕,呵呵。</p><p>我的想法是尽量找参数接近的管子,原机管子,我在我门这里从没见过的。不用代用管,这个板子出来后,大家没发做的。 </p><p>仿只可能和原机的声音尽量接近,我没听过,但这个机子传说中很好的,只能尽其所能吧。</p><p>我对配对的要求一般的,对差分对的要求稍微高点,这个电路有输出耦合,就不怕直流输出了。</p><p>这个机子的链接在第一楼。</p>

raymond611 发表于 2007-3-13 00:08

<p>看了線路圖後發覺沒平衡輸入,估計是一款比較舊的產品了. 當然我不是說舊的不好, 但管子方面可能會是一個問題了.&nbsp; 現在的2N5565 還能不能像以前的給配對到也是問題一個.</p><p>穩壓線路多的是呢,全分立可以, 但也相對地要增加在穩壓線路上的配對.&nbsp;&nbsp; 也可想想用運放的,取其高速.闊的頻寬.&nbsp;&nbsp;2N5565 的配對問題也影響了整體的規畫, 建議跟李老師等先確定了主要零件的選用後再畫 PCB,我覺得會更好. 怕到頭來配不到/ 買不到便可惜了.&nbsp; 另外你上面說 Q5 / Q8 打算用TO-220的, 這意味著你絕對會用上了代用管了...... 誠如上面13樓所言, 好的線路工作在好的工作點上. 這情況能買到原機的當然用原機的哦.</p><p>樓主能否多說一下上面的線路圖出處 ? 是你的朋友, 網友還是什麼的 ? 如果是網上來的, 樓主麻煩惠賜一下連結. 謝了..&nbsp; 不是想懷疑樓主什麼, 只是怕大家誤會了. 就像台灣 Dx 弄個線路來說什麼高文,就做了個GM120 出來, 但可惜跟原機差太多了.....&nbsp; 只要能弄清這一點, 我相信有不小網友是會動心的.&nbsp;</p>

weizinou 发表于 2007-3-14 08:03

<p>记者对高文公司的访问内容:</p><p>M:Goldmund的作业方式与一般音响公司回异,我们并没有自己的工厂,所有的器材都交由承包商负责生产。<br/><br/>谭:器材的设计又如何?<br/><br/>M:器材的设计同样交由独立人士或工程公司负责,原则上以合约的方式进行,对于小公司而言,我们没有能力在每一环节,如:扬声器、扩音机、数码音响、模拟音响等各个领域聘请最出色的人材,可是以合约方式则有办法在需要的时候聘请最佳人选,另一面,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上述人士不断地与有关专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因此不会产生脱节的现像,反观如果我聘请全职工程师,也许他只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对于最新科技的进展也许一无所知。<br/><br/>谭:即然以上的工作只届于短期的合作质,你又怎能肯定你所取得的服务是最好的?<br/><br/>M:当然我不可能聘请争者。我所聘请的都是有关行业中顶尖的人物,如:负责数码音响设计的是数码通讯工程师,而负责功率放大器设计的是专门测试线路的工程师。由于合约属于短期性质,因此我可以付出更高的报酬, 皆大欢喜。<br/><br/>谭:即然以上的工程师并非来自音响行业,由他们设计音响器材,行得通吗?<br/><br/>M:有过之而无不及!<br/><br/>谭:何以见得?<br/><br/>M:就以专司测试的工程师为例子, 他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测试各种不同的线路及材料。事实上,许多扩音机厂家并无法真正测试,及了解其线路设计的问题。由于我们掌握了各种测试的窍门,因此更了解扩音机所面对的问题性,事实上,只要经过一个综合性的测试。我便能够告诉你扩音机的好坏。同样的,即使仅是一粒电阻、一条电线,通过以上的测试,我也能够告诉你该电阻或电线的好坏。<br/>谭:非常神奇,请详细说明?<br/><br/>M:嘻嘻!不能告诉你,这是机密!唯一能够透露的是,它是以时间作为测试单位,目前我们已经将测试的单位时间缩短到Nanosecond,即十亿份之一秒!许多厂家常告诉发烧友,在设计扩音机时,是如何以耳朵反复试音,然后又......。坦白讲,我并不相信这种说法,这只能制造出讨好耳朵的器材,却不能制造出准确的器材,不幸的这也是目前Hi-End音响的两个极端。<br/>谭:你从事音响行业多年,有何感想?<br/><br/>M:由于我们事事要求准确及科学化,对于某些守旧的发烧友而言,显得过于先进而毫无情趣,事实上,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生产较不精确及更“好听”的器材,也许因此受到更多发烧友的欢迎,事实上,制造精确的器材要比制造“好听”的器材困难得多,不过我坚信准确的器材要比“好听”的器材的生命力长得多!<br/>谭:谢谢你接受本刊访问!<br/><br/>Michel强调,无论业务或设计,Goldmund讲究的是数据与分析,因为Goldmund追求的是准确。在发烧(Hi-End)音响界,很多器材都是在音响设计师自家的后院或车房里制作的。这些设计师虽然都很有天份、创意及热情,器材的表现亦不俗。为了取得最佳的音效,设计师会试尽各种不同的零件,找出最佳的搭配,有如在创造一件艺术品。这个过程与提琴制作相似,虽然每支提琴的音质不俗,但却每支不同声。这些音响设计师都是很有趣及很有创意的一群,可惜的是他们像艺术家多过像科学家,原因是他们不晓得测量(Measure)及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在Goldmund,我们并不满足于好声,更重要的是通过测量及分析等科学手段,找出好声的原因。在过去10年里,Goldmund投入于研发的资金,比任何发烧厂家更多!Goldmund器材在出厂前,我从不试听!因为在设计时,通过测量,我们已掌握了它的音效,最后的成品也都达到我们预期的理想或甚至更好!由于人耳有很强的适应力,只需短短的两秒,耳朵便开始作出调整。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反复试听,不只没有好处,反而令你适应及接受它。<br/><br/>Michel说一般发烧友只在乎不同器材的差异,换线、换机的乐趣更高于听音乐。但除了发烧友外,其实还有很多喜欢音乐与音响却没有时间或兴趣东配西搭的朋友。这群消费者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最好的! </p>

weizinou 发表于 2007-3-14 07:20

<p>回特特兄:</p><p>呵呵 ,我这里最想用的就是mpsa42和mpsa92的管子,再不行就是2n5551 和5401代换,其他管子耐压不行的,根本不考虑2sa和2sc系列管子的,所以将b级设计在中间最好的,上面的设计就是对的,谢谢!</p>

特特 发表于 2007-3-14 06:57

请问楼主,欧式管脚排列是不是这样

<br/>

wwm 发表于 2007-3-14 00:10

<p>建議取消電容輸出,免得加入電容聲</p>

特特 发表于 2007-3-13 23:39

又修改了一下

<p><br/><br/>重新修改了一下,输也耦合电容留了一下很大的位置,估计可以适合大多数的电容了,相应的尺寸超出了楼主的要求,不知楼主能否接受。</p><p>接地的方式有了些小改动,看上去有点象一点接地了,不过是分4组再一点接地的,4组分别是输入地,输出地,正电源地,负电源地。</p><p>固定螺丝孔用3。2mm的孔,用M3螺丝固定。</p><p>楼主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如管脚按EBC排,还要再改改。Q8、Q5不用T0220封装,是否采用和小功率管一样的封装。</p><p>今天休息了,明天再重排。</p>

wima552 发表于 2007-3-13 23:33

快出来,正等一个好的前级,出来了麻烦通知声,谢谢!

weizinou 发表于 2007-3-13 22:28

<p>特特兄,你也辛苦拉。呵呵 ,热心的人。现要改动的地方就是Q8和Q5不用to220封装了。R9和R16&nbsp; 也是 1/4W了 Q6A, Q6B 你用 Q6和Q7代替了,我看到了,你的三级管是按照日系管子sa和sc设计的管角顺序,考虑到高文的机子是欧洲机子,所以我觉得用欧洲的管子好点,请你把管角顺序条整一下最好b级在中间,如果可能的话 ,三级管管角顺序为&nbsp; e b c, 这样会漂亮点,大家做起来会方便点。场管没什么修改的,还有能在板子上设计上端子,上面有螺丝的那种端子,输出的电容大家情况不同,所以比较难点,就取两个针脚为1cm,安装螺孔最好是平常的那种孔,直径大概是4mm的。</p><p>尺寸由于不用to220封装的管子了,估计就不会超了吧。感觉线宽到1.5mm能好点。正负电源线可以到2mm。</p><p>输入地和输出地,推耦地,反馈地,最好各自汇到一点,你可以把周边的地线做成几个平行的几支最后到最右侧一点接地的,音质好坏先不说了,怕引入交流声。</p><p>你们两个的设计我不好分辨出谁更优秀,我想征集大家的意见,看看大家喜欢开谁的板子,我就开。不过我会给你留一套板子的。再次谢谢!!</p>

特特 发表于 2007-3-13 21:25

我画了一个比较粗的

<p><br/></p><p>根据楼主的要求,具体为<br/>1、我的想法是输入场管不要孪生的,用分开的小管------做到了,管子可以紧贴热耦合。<br/>2、电阻用1/4瓦的,R9和R16&nbsp; 是 1/2W-----电阻统一用AXIAL0.5封装<br/>3、Q5和Q8是to-220封装,其余小管是to-92封装的---做到了<br/>4、三级管的管角分布用三角形不用直线形的,这样元件好代换----基本做到了,但Q5、Q8中功率管我认为是直线形的好点,就用直线形的了。</p><p>5、在Q5和Q8的电源处设计上退耦电容100和0.1的--做到了。<br/>6、在输出的部分加装耦合电容--还没画上去,因为了没用过耦合电容,不知要用什么封装的,外形封装,焊盘间距,认楼主提供参数。</p><p>7、左右声道设计在一块板子上---还只画一个声道,另一声道对称画等全部画好再镜象。</p><p>8、最好在板子上设计成一点接地---没有严格的一点接地,只是分开信号地和电源地。</p><p>9、板子要紧凑-----不太紧凑,因为紧凑了就难度大起来。<br/>10、单面最好,成本低---是单面板<br/>11、走线不要太宽,否测干扰会大点---基本走线40mil(1mm),电源和地线加粗。<br/>12、尺寸要控制在10cm×18m以内。--可能要略超出预算1-2CM。<br/>算是基本上直通,细节上还没修改,如加粗,路径优化,螺丝孔等,先请提此意见,免得做得太细了再改浪费时间。</p>

anybody_hf 发表于 2007-3-13 20:52

好的,不用客气,明天我可能也不在公司,其他的按你的设计,不过为了布线方便我只能决定中间是B和G了。反正是3脚型的安装嘛,不会有太大问题了。不过我会尽量考虑的。计划跳线一根,谢谢,我尽快!

weizinou 发表于 2007-3-13 20:30

<p>anybody 兄,你辛苦了,由于我明天出差,没时间看了,请你对pcb做一下修改。我准备三级管全部用原机的管子,这种管子耐压很高的,MPSA42&nbsp;&nbsp;MPSA92&nbsp;管角顺序为e b c ,场管全部用k30,或者k117&nbsp; 顺序你按照k117设计 管角顺序为d g&nbsp; s,就是用k30也不存在问题的,g级都在中间的。全部管子我批量采购的,估计管子不存在问题的。pcb上请你将电源和输入输出端子加上(小三脚和小二脚带螺丝的那种),Q5和Q8用原机的管子,就是to92封装的,请你将图上的to220封装的改一下,原先还想接大功率管就成后级的想法我取消了,专心做前级就行了,请你将三级管按照上图标上序号,电阻标上,电容也标上。麻烦你了。<br/></p>

fuyu 发表于 2007-3-13 20:09

<div>扳子出来我也要一套</div>

weizinou 发表于 2007-3-13 18:5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nybody_hf</i>在2007-3-13 17:46:00的发言:</b><br/>朋友请把你的E-MIAL地址给来,还有,你确认一下管脚循序。。谢谢!!!</div><p>十分感谢,我的邮箱地址是<a href="mailto:weizinou@163.com">weizinou@163.com</a>&nbsp;&nbsp;&nbsp; 粗略看了一下,很好,还没细看的,邮箱告诉我你qq号</p>

lukeyucn 发表于 2007-3-13 17:58

anybody_hf 发表于 2007-3-13 17:46

朋友请把你的E-MIAL地址给来,还有,你确认一下管脚循序。。谢谢!!!

weizinou 发表于 2007-3-13 17:33

呵呵&nbsp; 真快啊

anybody_hf 发表于 2007-3-13 17:01

PCB来了<br/>

zly1980 发表于 2007-3-13 10:18

努力

嘉兴电器人 发表于 2007-3-15 08:56

开板了吱个声,我也来一块.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请高手设计(高文)天价前级电路p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