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还得续
一位李姓朋友给我的的E-mail里提到他见过一成品厂机CD转盘与DAC就是这样连接的,“其连接线是用特种屏蔽网线,很短只有30CM-50CM左右,而且相互连接是用网线水晶头做传输,对比过来听在相同的CD碟,相同的前后级、DAC机所有器材都不关机情况下直接切换来听,发现听感、音场、人声、场景都比用数字接收心片的好上很多,特别高低频的溶合度与左右声道的分离感、临场感是用数字接收心片表达不出来的。”再续前缘
道理都是一样的,音响中的数字解调电路最主要的指标是时基误差,时基误差越小越好,一般HI-END级的DAC通过第二锁相环(PLL)实现,现在时钟钭动最低的数字接收心片BB公司的DIR1703其时钟钭动也达到75PS!CS8414 則有200PS,至今还没有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高端机器使用的及其精密的电路对于我们这些DIYer很是困难,但是,换一个角度去想,我们把转盘里的BCK(位时钟),DATA(数据),LRCK(左右声道时钟)信号取出来,不经过常规的DAC输入解调部分直接接到DAC的数字滤波心片上,这样就减少了数字调制解调两个失真(时钟钭动)较大的环节对声音绝对有好处!!续
同志们想没想到,从转盘输出的数字信号都是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BCK(位时钟),DATA(数据),LRCK(左右声道时钟)信号)再调制成TOSLINK(光纤)、COAX(同轴)、AES/EBU等不同传输机制的输出信号,再经过线材传输到DAC,然后再通过介面电路的变换输出TTL电平,送至解调部分,把TTL电平信号分解成BCK(位时钟),DATA(数据),LRCK(左右声道时钟)信号,送至数字滤波部分,滤波后再送至D/A部分转换成模拟信号。这一传输路径,有一部分实际上是重复的,就是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部分,就像电视信号一样,由同轴到S端子再到色差………………实际上解决的是传输路经历上的重复编码和解码,以规避信号损失。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网线好?
网线也是很普通的线,只不过它互相绞合,用差分放大才能够传输比较高频信号,如果不是平衡的,还使用屏蔽线比较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