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谈谈如何解决球顶高音高频曲线上翘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伦音 于 2011-7-1 17:29 编辑中低音喇叭在超出活塞振动频率范围后,会出现由于欠阻尼而形成的振铃高峰,这点大家都很熟悉,最具代表的就是金属膜的喇叭,好高的尖峰!
其实球顶高音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由于振膜材质及尺寸的因素,频率推到15KHZ左右的高频。下面分别列了具有代表性的某两品牌各自一款产品的出厂频响曲线,15K附近都有2DB的上抬,实际情形还要严重些,通常都有3DB以上的高度。还有一些顶级的单元情况也好不到哪里。3DB的高度足以影响平衡感,大家来谈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欢迎探讨
声明一下,有这种问题的喇叭不代表就不是好喇叭,毕竟没有完美的音响。每个单元的设计侧重点不一样而已,本人提出这种问题没有攻击任何一个品牌的意思,只是让更多的人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搞了半天原来LZ是想推销自己的产品。自己搞不定就要怪喇叭 从单元设计的角度来解决的方法有3个:
1、采用双同中心振膜,就是常说的尖咀高音,让不同尺寸的振膜来负责不同的频段;
2、涂强阻尼胶;
3、改变振膜和单元前面板的形状。
这些对DIY朋友来说不现实,这里主要探讨从音箱设计角度来弥补 本帖最后由 伦音 于 2011-7-1 17:11 编辑
搞了半天原来LZ是想推销自己的产品。自己搞不定就要怪喇叭
小炸弹 发表于 2011-7-1 17:0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没有半点推销产品的意思,纯属技术讨论
声明一下,有这种问题的喇叭不代表就不是好喇叭,毕竟没有完美的音响。但是真实状况大家应该知道,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在DIY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占座看好戏,过一会就会有大师出来用他所谓的技术忽悠我们菜鸟了,其实搜索一下大师的帖子,都在做生意,为的都是利益。菜鸟有听说国外都没玩出问题,国内的大师都觉得有问题了,大概是为了推销自己产品吧,没有问题也要说成有问题。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看来有些东西是见不得光 看来楼主的技术高超 ,可以去国外单元厂家应聘总设计师了。 窜个小电感怎么样? 其实解决这种问题歪招不少,但多多少少都会损害音质
害处最小的就是设计的时候让高音稍稍偏离听音轴线
不过相信这么多年网络的浸洇,各位diyer肯定不会只注重曲线的平直
标题
这样的上翘对于平直的功率响应来说是不过分的,嘿嘿。 甚至是不够的 其实解决这种问题歪招不少,但多多少少都会损害音质害处最小的就是设计的时候让高音稍稍偏离听音轴线
...
芦苇 发表于 2011-7-1 18:0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handshake 我就蛮喜欢这种曲线的,15khz部分略微上翘,16khz开始陡降:D 本帖最后由 伦音 于 2011-7-1 19:56 编辑
这样的上翘对于平直的功率响应来说是不过分的,嘿嘿。
okra 发表于 2011-7-1 18:2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虽然这样的上翘对功率响应来说不过份,不过很多时候比这个还要高。从实际听音的经验来看,轴向的声压频率响应确实是最重要的。轴向高频上抬3DB能感觉高音突出,轴向平直,离轴逐渐下降,这样最符合听感,也许是习惯所然吧 窜个小电感怎么样?
云海 发表于 2011-7-1 17:4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影响高频延伸,不过有时还得要这么用,这叫两害相比取其轻,著名的仕力臣SL6分频器就在高音通路串了小电感 看来楼主的技术高超 ,可以去国外单元厂家应聘总设计师了。
合家欢 发表于 2011-7-1 17:37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过奖,我只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一下,能精确定量才是高手 这样上翘是不是有点好处呢?我15K以上根本就听不见了。 这样上翘是不是有点好处呢?我15K以上根本就听不见了。
swm 发表于 2011-7-1 19:22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样那说不定是歪打正着, 看来音响还真逃不脱个性化色彩。 小菜鸟看出门道来了,LZ在这里就是最正确的,名厂没有聘请去设计真可惜了,连多数人感觉不到的16K多一点点都能觉得高频多,不知道LZ的试听条件是不是世界标准。 楼主怎么解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