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改一部先锋CD机
手上有一部先锋CD机,型号PD-HL1,这个机器是该系列的最低级型号,往上还有次顶级、顶级2个型号,它们分别是PD-HL5、PD-HL7,1995年出品,属于比较后期的产品。它们都使用了先锋招牌倒置转盘,与T09时代不同的是,来到这个时期该系列的先锋倒置机芯都已换成的塑料机架,螺旋推进光头组件而不再是磁悬浮光头组件,只有铝制碟片托盘被保留下来;据先锋网站介绍,它们使用的是自家的Hi-bit音频数据处理技术加24bitD/A转换,并且具有很高的技术指标,似乎这些配置都是现在比较高级的机种才有,其它2个高端型号没见过,但是这个机子并没有想象中的播放表现,或许是由于低端型号,设计和结果必须与高一级的产品保持距离,故意设计成这样的吧,抱着对Hi-bit音频数据处理技术加24bitD/A转换好奇的心理,决定对它动刀。
动刀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机器:
1、低端机器的电源设计简化缩水总是被当做压减成本的手段之一,仔细分析了这个机器的电源框架,整机由一个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的变压器供电,全机5V由一只4脚的sharp受控稳压IC完成,分别给激光伺服、DSP、hi-bit、dac供电。模拟部分电源未经稳压直接给模拟输出电路供电。
2、经过对电路的简单分析,这机器的Hi-bit处理芯片为PD0236,D/A芯片型号为PE8001A,查不到任何相关技术信息,一枚“大名鼎鼎”的运放JRC4558担当L/R声道的LPF,也就是说这个D/A芯片是电压型输出。网上看过这个系列的其它高级型号机器的图片,发现主板是一样的,只是这台机子能省的地方都被省略了,而DAC芯片原来就留有独立的供电接口。
3、这个机器有光纤输出,没有同轴输出。
4、超薄的机壳,塑胶面板,尽管仍旧有先锋CD惯用的蜂巢冲压底盘设计,但相对于T09时代的雍容华贵,铜光闪闪,这个系列的机器没有了昔日风采,都拥有相同的末代气息,缺少一份扎实稳重的感觉,只能叹息商品经济是真正抹杀艺术的侩子手。
大概对它了解之后,作了一些摩改方案如下:
1、换掉变压器。这个机器是100v供电,standby模式而不是直接开关控制电源通断,待机电路都是贴片元件组成,分析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省事,决定保留原机变压器,用作转盘马达、显示屏和standby控制用。新做的变压器必须是220v输入,为了兼容原机的变压器,初级预留了一个100v自藕抽头。
2、重新做一个功率大些的变压器,预留2组数字电源,一组模拟电源,用一组稳压5v给激光伺服、DSP供电,另外一组稳压5v给hi-bit、dac供电,一组稳压+-15v给运放供电。5v数字部分用7805稳压,15v模拟部分用串联稳压电路。
3、从DSP芯片DO脚引出信号,缓冲,隔离输出同轴信号,即便最终的声音不尽如人意,还可以做为具有同轴输出的转盘使用。
4、更换原机晶体,用1ppm精度的有源晶振代换,采取软接线悬浮安装。
5、更换素质好一些的电容在必要的位置。
6、拆除一些不需要的电路组件,如耳机放大、三极管静噪电路。
7、最后测试频响,修改LPF参数(如果需要)。
依照既定方案实施摩改,应该是目前多数大侠推介的常用的手法了,纸上谈兵一阵子之后,最近抽空拿起了烙铁。经过一番量度空间尺寸,layout了电源电路,热转印并腐蚀,做好了电源电路板。对原机主板的研究也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对各部分单元电路的电源入口作了全面解剖之后,选择最合适的接入点接入新做的稳压电源。通过对主板的电源和地线回路的观察,虽然是单面板,但原机并未过分强调数模地,倒是对各部分单元电路的地线回路做了清晰流向,分道明确,最终汇聚一点,每个单元的地线走到最末端都要想尽办法通过一个小电容互相连接,没有环路,这种做法有什么优势目前我还不是很清楚,尚需学习,但可以肯定是好处的。因此,在接入新做的电源时,曾经为此大伤脑筋,当全局了解之后,当然也就没有了障碍,顺利通电播放。
并没有直接让它开声,接着要做的工作是换掉晶体,具体方法论坛有不少介绍,有些经验值得借鉴,都说晶振需要避震处理,俺就给他来个悬浮安装,挑选比较柔软的导线,晶体底部用双面胶海绵悬浮固定,按照以往改晶振的经验,时钟信号应该越短越好,所以在原机晶体的位置就近安装,有源晶振的电源从新做的稳压5v处引用。
换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电容,一是满足眼球,二是满足心理,三是符合时代潮流,先不管它是否好坏,咱什么都缺,就电容多,三下五除二换下换上该换的电容,拆掉不该存在的元件,心情舒坦了许多....
引出同轴信号之后,改造动作暂告一个段落...
测试频响,俺菜鸟,没有高级仪器,也不会使用电脑,只有一张多频点信号CD和一个老掉牙的交流毫伏表,测试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原以为日系CD以指标为主,以往测试一些高级货或低端的,尤其以SONY为代表,20-20khz各主要频点都弱智地成一条直线平坦,这部机器的测试结果从10khz以后就一路下跌,到20khz下跌超过3dB,听感却比另一台频响平坦的机器还要亮一些,真搞不明白,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较声?不过这样的频响终究是有问题的,理由只有一个:低端设计,被阉割的结果!真可恨,改造LPF看来是势在必行的。
又要拆机,仔细画出LPF部分的电路图,很普通的二阶低通滤波电路,电路结构带有放大,滤波和补偿电容参数(滤波Q值或拐点)的计算就不能按照100%全闭环负反馈缓冲结构来计算,曾经贴出来给各位大大看过,可惜没人感兴趣,它的好处在日后俺再设计DAC时说明。下图是调整后的参数,再次测试频响16khz以后有微小跌落,符合我的听感要求。
再次通电,试音,ok!一起正常,总算没犯低级错误,谢谢cctv,谢谢3Q,谢谢我的爸爸,还有谢谢hifidiy.net!——改造前后的对比,声音密度有了,该有的都有了,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这种Hi-bitDAC24技术跟以往我听过的升频24bitDAC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温暖、细腻,而且中频很丰满,像是1541之类的古董DAC风格,但又有清晰的声场解释力,呵呵,用写的方式表达不真实(省略掉1万字眉飞色舞口水满天飞的描述)...
这里不得不说下这个倒置转盘,虽然是全塑胶制造,对这种转盘结构的喜爱,源自俺对黑胶的偏好,它们有着近似的托盘结构,稳定性不言而喻。通过改造后,结果令人刮目相看,对比的转盘不敢用太高级的,只使用那些曾经有过名号的中端型号,用SONY的555esd BU1光头转盘,在音乐的流畅性(不知道这是否大侠们津津乐道的音乐味?)、低音大鼓的结像方面,先锋的转盘明显更胜一筹。再对比用CDM4转盘系统的低端马兰士CD50,pk的结果是这些低端设计的CDM4摇头分子只是徒有虚名!使我更加坚定地认为:1w的转盘+1k的解码,效果要优于1k的转盘+1w的解码!
PS:这些结果带有个人主观看法,不代表论坛,有得罪哪位大大或摇头粉丝的话请原谅我这个无知菜鸟的直率...
和以往学习阶段的改机有进步的是,这次的改机学习了论坛许多大侠的经验,谢谢他们的宝贵经验和发言,使我学会了一些系统的分析改造。
以下是几点改造体会:
1、改造CD的工作必须认真严谨,疏忽大意的结果是机毁人忙,认真分析各电路结构、全面了解机器特性是必需的,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2、领导发话,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审时度势,要大胆创新,敢想敢做,只有亲自去做才会知道事实真相,这样才能发现真正具有潜质的机器。不可人云亦云,走牛B的路,让SB说去吧。
3、很久以前俺就知道,别以为换几个电容就会给你的机器带来质的飞跃,盲目地更换元件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带来危险,音响领域没有万金油式的零件,储存经验,积累知识,多泡论坛灌水学习才是正道,既然咱不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咱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自己丰衣足食,切记不可急功近利。
4、俺用得起高档转盘,但在这个有钱万能,没钱万万不能的时代,对于俺这种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来说性价比永远被放在第一位,“花少钱出大力”是本论坛某位资深大侠说过的,一直被俺当做座右铭,永远不要被音响玩,而是要音响为我服务。如果这个案例对你有帮助,我非常乐意看到。 有150A或者210的好用光头否 学习!最喜欢这句话了“换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电容,一是满足眼球,二是满足心理,三是符合时代潮流”:lol "很久以前俺就知道,别以为换几个电容就会给你的机器带来质的飞跃,盲目地更换元件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带来危险,音响领域没有万金油式的零件,储存经验,积累知识,多泡论坛灌水学习才是正道,既然咱不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咱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自己丰衣足食,切记不可急功近利。"
总结的精辟! 喜欢这样的技术文章,比那些用什么神钉,神线,神垫的大侠,实际多了。 :lol借用某人的话.摩机就是糟蹋别人的作品 还是欧兄厉害! :lol借用某人的话.摩机就是糟蹋别人的作品
HQ 发表于 2011-1-31 00:2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的确,我已糟蹋了不少机,尤其是先锋的:lol .LZ这部与我的PD-03内部好相似.打算年后把她再"糟蹋"多一次. 好文,摩机手法综合使用~
没动下静噪电路? 摩机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希望在摩机的同时注意工艺。看起来乱就不好。 我看不见图,M4摇头的好处就是存量大,容易YY出声,好声要花时间多,这就YY了 lz的文彩不错呵 2# 欧蒙泰
学习了 学习了:victory: 糟蹋厂机,寻找喜欢的声音,也是DIY的最大乐趣! 不错 :lol借用某人的话.摩机就是糟蹋别人的作品
HQ 发表于 2011-1-31 00:2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是啊,解放军摩改了人家的su-27,生产了性能更强的国产歼-10,接着又搞隐形歼-20,这种糟蹋值得哇...;P
没动下静噪电路?
wzy728 发表于 2011-1-31 03:22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本来想重新做个分立件的LPF,把静噪电路一起做,后来觉得没这个必要,才没有再提静噪的事。
呵呵...,的确,我已糟蹋了不少机,尤其是先锋的:lol .LZ这部与我的PD-03内部好相似.打算年后把她再"糟蹋"多一次.
weixiang 发表于 2011-1-31 00:4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lol 是的,T03内部看似差不多,就是解码不同而已。希望也能分享你的“糟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