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我的DAC盛宴
我的DAC情结自从被黑胶和原版开盘迷住以后,对CD产品已不屑一顾,难道时代的进步带来的先进数码设备反而不及过时的模拟设备?虽然旧时的模拟音源有其优越的地方,但毕竟从耐用性和内容的多样性相对今天来说,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数字音源是唯一的选择。如果用LP的效果标准来要求CD,理论上并不存在困难,而在实际应用中能达到这种要求的产品少之又少,是什么原因?于是本人也异想天开地想通过实践来知道一些相关答案。D/A芯片的三驾马车TDA1541、AD1865、PCM63据说是三大传世经典颇受青睐,一直以来都有听过多款不同版本的产品,其中滋味难以用文字语言来表达,有进口厂机,也有DIY产品,好听耐听的都是借朋友的,自己拥有的机器都不太满意,呵呵。
先从这几个经典芯片入手试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摸石头过河,看看自己能做出什么水平的DIY作品出来,是否可以达到大侠们的制作水平,我个人没有多大信心,因为数字电路平时很少有了解,只好临时抱佛脚恶补相关知识、学习网友的经验,张冠李戴拉郎配把各种不同用途的芯片组合成电路试试。
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番折腾调教后,就这样先完成了以下两个东西(时间有限,第三个
以后再继续)。 1:首先制作的是目前论坛最热、名满天下的TDA1541,据说,制作这个DAC难度不小,我自己也有买过几个不同版本的成品PCB自己组装,最终效果不说了,有好有坏,我觉得这个D/A最难做到的是空间感或声场的深度以及底噪。这些做过的的DIY作业,某些版本的声卡测试指标做得很好,无奈听感却不甚理想,记得不止一次的看到明大侠和其他网友提到过布线的学问技巧,自己有看了一些相关理论,觉得这方面的确是好声的前提,这些经验需要借鉴。
电源质量是声音品质的基石,这点似乎已经是广大diyer的共识,但是各式各样的电路形式却令人眼花缭乱,LM317、337稳压目前被大多数的设计者应用,但是自己有一点经验:78系列的稳压效果最终表述的声音我更喜欢(个人观点,请勿拍砖),另外的原因是自己手头上这样的零件很多,扔了浪费。IV/LPF据说是DAC的重要部分,决定产品最终的声音风格,选择什么形式的LPF也费些脑筋,论坛有运放、仿马兰士的HDMA的,为了省略调试的麻烦我还是选用了运放组合(见下图),
这个输出电路看起来是个独臂老人,仔细分析电路似乎是设计者有意少画了一个下臂电阻,不然输出中点不可能是0电位,但是调整1.5k电阻还是可以调整输出管的电流,这也是选择这个电路的原因。中点输出不在0电位,对于有耦合电容的时候却不一定是坏事,曾经见过一些国外玩家在制作音箱分频器的时候,故意给里面的电容用电池加一定的偏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令到电容的相位失真减少(不知是真是假哦),因此,这里的电路中点不在0电位,也许正是设计者的初衷。
数字电路是标准的组合,大家的都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连接好电路图就开始画板了,使用的软件是最简单的Sprint-Layout,热转印也是第一次做的,都是在论坛潜水学习的成果,方法过程这里就不累赘了。请看图吧...
通电工作后一切正常,哈哈,没有BUG,那个场管使用K170,输出管调整静态电流在8ma,中点3.9v。:loveliness: 2:第二个做好的是大名鼎鼎的AD1865N-K,据说,这是一个充满黑胶魅力的R2R D/A芯片,被许多天价的欧美名牌CD或解码器使用,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听得到,只听过一些diy作品,而且是NOS方式的。
这里也说说NOS方式,不使用超取样数字滤波,听感确实有特别的地方,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方式只是某种味道的喜好或器材搭配的需求,对各种声音的表达并不全面(个人看法,请手下留情)。
但是选用什么芯片来做超取样数字滤波也曾经困扰着我,口碑好些的可供选择的型号大致有SM5843/5813,DF1700,PMD100(HDCD),结合目前市场价格,从性价比来考虑,我选择了SM5813APT,这样,就搭好了数字电路CS8412CP+SM5813APT+AD1865N-K。电源部分,没有什么更改,沿用上边TDA1541同样的电路。
AD1865有内部的IV,直接接好LPF就可以正常出声,但是考虑到IV的影响程度,同时不知道其内部IV的性能特点,再结合其他网友的diy制作,还是弃用其内部IV,用电流输出型接法,外加IV转换电路和LPF,这样增加了电路的可玩性。至于选择哪种形式的IV/LPF电路,为了简单,还是选择了运放,二阶滤波,之所以没有选择更复杂的形式,是因为前面已经使用了8倍采样的数字滤波,再者为了得到更自然的声音和尽量保持AD1865的特色。
同样也是热转印做板,呵呵,第二次做的比较好些了...
上图再说..
是的,DIY最终的目的听音效果,由于这方面的问题带有太多的主观性,所以本文只代表我的个人意见。
这次试音在朋友的家里,他的听音环境比较宽裕。由于地处山村地区,没什么摆得上台面的器材,对比有一定的局限性,好在身边有几位从事乐器教学的朋友,他们对各种乐器声音的正确认识应该可以得到认可,虽然他们对音响系统是门外汉,但对音乐的感觉和评价有自己的学问,所以有幸邀请到他们来帮忙试听,结合他们的评价以及自己的心得,作以下的几点总结。
试听用的器材:
转盘:飞利浦CD950,马兰士cd50,sony333esd,
功放:甲乙类diy、300bdiy
音箱:18寸三分频diy音箱
参考厂机:TEAC D10(PCM64*2) 解码器 ,DENON DVD5000(PCM1704*4) DVD解码器,马兰士cd16唱机
,马兰士cd63唱机、雅俊a7 CD PLAYER,LHH500R CD PLAYER。
试听软件:德国TACET真空管系列Tacet8-皇家圆舞曲
詹姆斯·拉斯特乐队《Roses From The South》
邓丽君-GREATEST.HITS.VOL.1(1977年)
雨果 - [彼得与狼]粤语版
阿宝《一个声音的传奇》
1、第一晚试听的是TDA1541,芯片为cs8412cp+saa7220p/b+TDA1541(最普通型号,87年),与以往自己diy过的相比,两头的延伸好了许多,细调了某些地方的元件和输出管的电流,声音的表现比较满意,背景宁静,中频的醇厚是1541的优点,而大多数朋友认为1541的低音表现不行,而这款diy却表现低音够分量,轮廓清晰弹性很好,解释力有点超出期望值,两头的密度有LP的影子,哈哈,够了。
第二晚试听的AD1865,初初开声很失望,低音浑浊,高音细节延伸很差,声音平面化,对比原有的一台相同解码芯片的洋垃圾CD机,表现相差太远了,试听失败。与上个作品不同的是,TDA1541解码做了不少,累积了些经验,可以轻车熟路,而这个1865的diy确实第一次接触,问题出在哪里呢?一番检查加思考,决定先换电容!逐一更换过后发现,AD1865芯片的+-5v的滤波电容影响最大,原来使用的是日本化工AVF系列的4700uf/25v产品,换成同系列的2200uf/25v,最后把原退耦ELNA
SII100uf换成绿色拆机的尼康MUSE的220uf,声音也基本定型,最终的表现是:音域开阔,音场深度、乐器定位都能对在座参考器材提出挑战,人声的细腻也得到认可,邓丽君的演绎有血有肉感情丰富,她唱到高潮的时候声音依然甜润不发干,这点是很多diy甚至唱机都存在的难度。但低音量感有些欠缺,有待改进。而雨果 - [彼得与狼]粤语版中弦乐和钢琴的表现使其中一位朋友马上要求我为他再做一个(他以为很简单,甚至要第二天交货,呵呵)。顺便介绍一下这个专辑-雨果 - [彼得与狼],这是最近才出的新专辑,是对交响乐不熟悉的朋友的入门学习好教材,有粤语解说,音效很棒。
以上评价结果是在上述参考器材对比中得出,不妥之处请指正包涵。
2、黄婆卖完了瓜,再来说说制作体会。一直都认为数字电路神秘莫测,因为不懂,只好硬着头皮去探讨下载相关元件的说明书文件,按照给出的参数特性,把相应的设置、连线弄明白之后,发现原来也可以这么简单。各位有需求的朋友们,不要等着别人为你做好嫁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
元件选择是比较伤脑筋的,尤其是电容,手头上五花八门的都试过了,有些传说中的极品不见得在你的器材上就有优良的表现,需要对比试听后才能下结论。运放我一直认为5532/5534已经够用,而且本人得到本论坛高级运放专卖“叮当”前辈的指导,他告诉我,“别烧运放”!这点在实践之后得到我的充分认同,不要期待天价的运放会给你带来惊喜,实质的改变还是元件的搭配选择,这是我的深刻体会。
衷心感谢各位欣赏的朋友! 没图没真象啊~~~呵呵 高手,自制板子。:victory: 强人.....半夜顶你下:lol 高手 进来学习.......................... 高人。不但电容用得精妙。还收藏很丰啊。 楼主,可有板子剩?卖块AD1865给我碗玩玩可以吗? 还是试验下AD1955。 等下文,继续 好强的文章!进来听一下课先!:handshake 强人终于出手了!搬张小板凳听课:lol 等看63:lol 好久没见LZ出新作了,现在又开眼了{:3_80:} :funk:这下一次搞上三经典,厉害,关注,关注。 心服口服。 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