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功底不弱 你在广告公司做过?
楼上想学的上迅雷搜“PHOTOSHOP大师之路”
楼主手工也很棒,都没看出来是用铝塑板做的。高手
照片也很清晰!
http://bbs.hifidiy.net/attachments/forumid_2/091011225091aa81cc44efb7c6.jpg
你这张是用的微距还是PS里的模糊啊?还有左上角的LOGO外框是怎么画的?就是手撕纸的效果 呵呵 google了下
http://www.cn365design.com/bbs/viewthread.php?tid=2718 谢谢mjsong 朋友的支持!
没在广告公司做过,只是业余玩玩而已。机壳是铝塑板,前面板材质是有机玻璃。照片使用老的sony 相机拍的微距,只在右上角加了个标,其它没做任何处理;
关于上图“超越”效果的处理:
1、用pohtoshop打开原图;
2、用“套索”工具画个方框(不要用磁性套索),因为用鼠标直接画不可能是方方正正的;
3、这时方框已被选中,ctry+c接着ctry+v,所选方框已新建为一个新图层;
4、用“油漆桶”将方框涂成红色;
5、右键点击图层,点“混合选项”;
6、勾选“投影”、“外发光”、“斜面和浮雕”,并微调设置同时观看效果;
7、点击文字工具录入“超越”二字,选字体、调整大小和位置(我预先装了多种“篆书”等字体)
8、结果就是上图效果。 未見識過铝塑板,
效果很好. 铝塑板就是抗外力差点
我的“超越”号DAC(续)
今日编辑首贴,显示超过发帖时间3666分钟无法编辑,只能改成连续剧了!我的“超越”号DAC(续)
12.下图是前面板指示灯,由于LED亮度高且指向性太强,从机箱正前方看很刺眼,从侧面看又不太亮,所以找了一块乳白色的有机玻璃做遮光板,这样光色柔和多了,而且在前方侧面看亮度也不受影响。图中右边的数字信号切换指示灯是蓝光LED,左边三个功能切换指示灯是红绿双色LED,随开关状态变换颜色。
13.下图是音量控制的处理方式,LED引线做好绝缘处理固定在轴上同步旋转,而衬板上除了LED旋转的一圈保持透明底色,其它区域均有黑漆覆盖,以免漏光。因旋钮材质也是透明的,喷完漆后在对应LED的地方用钻头打一个坑点,这样LED的蓝光就通过衬板和旋钮的坑点处透出来了。大家可能会问,LED的引线长期旋转可靠吗?实际处理好弯曲角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要用好一点的多股软线。我用此法在先锋功放上加装的LED指示,至今已工作10年了,那条用的是sony耳机线。大家还看到一个比较蹊跷的处理方法,音量连杆用一根钢丝担住并固定到两条螺栓上。这是因为音量旋钮大造成旋转时阻力小,手感不好。调整螺栓上螺母的位置可改善阻尼系数,直到手感满意为止。
14.音频信号线是双芯带网状屏蔽层,我将每个声道独立用一根线,里面两芯做信号传输,外屏蔽层单端接地,引到集中接地点。同时,电位器外壳、耳放电路和DAC电路接地点均引至集中接地点。
15.下面是不同角度照片。
16.整机制作完后在面板左上角喷涂logo,先用word设计好logo内容、字体、字号,打印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用电工塑料绝缘胶带粘贴在白纸上的logo的地方,再重复打印一次,这样logo就打印到胶带上了,再将胶带小心揭下贴在面板上左上角的位置,用刻刀将字体镂空,用报纸覆盖住镂空以外的部分就可以喷漆了。需要注意的是,因打印机的墨粉在胶带上附着力不好,胶带从白纸上揭下来时一定要小心,否则印上的字体就残值断臂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ZD是我名字的缩写!
17.公司办公室,下班后就成了我的工作间了。电话旁的是正在调试中的DAC,电钻旁的是CD机,正在加装光纤输出板,同样是费尽周折,上网查了几天资料最后才弄清机器上的sony的2500BQ芯片锁定了数字输出端口,不过将芯片相应的控制端从原电路上切断并接高电平,问题最终解决了。至今使用一切正常。
第三部分:听音报告
首先,听音报告本着主观而实事求是的基本方针,不故弄“玄学”,尽量摆脱心理因素的影响。
先说DAC部分,刚刚把模拟部分的德州仪器5532升级为塑封LM4562,还来不及仔细的做对比视听,初步感觉比5532略强,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本想将OPA604升级为OPA627BP,可是拆机件还要75大洋一颗,还是多听听网友对627的评论,真正值得升级再下手也不晚。由于DAC我主要用USB端输入做电脑上的APE和FLAC文件解码,实际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与电脑板载声卡不可同日而语。不管是动态、高低频的延伸、解析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背景非常干净,同时听到了使用电脑板载声卡所听不清、不明显的细节。关于DAC和CD机的对比方式,用CD机做转盘,分别采用同轴和光纤输入到DAC,与先锋CD机自身解码做对比,关于采用光纤和同轴的不同,我没有感觉出太大区别。倒是和CD机原机解码有比较明显的不同,但更多的是音色取向不同,不好以谁好谁坏一概而论。总体来讲,我更喜欢1798奥运版DAC的声音,声音柔和而不生硬,更耐听。关于DAC板上的电子管音色调节,我将切换跳线改成开关引到了前面板上,方便对比试听音色的变化。但说句实话,我真的没听出来运放直接输出和加上电子管润色有多大的区别,可能我的耳朵不够“金”,实属“木耳”一对。简单的忙听测试,我的几个朋友也没有一个能听出来的,不知何解?电子管是套件原配的6N11,本想换成6922什么的,我看还是暂缓吧,关于DAC部分的评论就说到这。
超越DAC整机的另一大组成部分,采用panda套件的耳机放大器。焊板时特别注重焊接工艺,管子配对的数值也非常好,工作点的调整我基本耗时一天,在连续工作状态下分阶段效调,工作点电压经长时工作基本稳定在同一数值,加上panda套件的精致做工,奠定了最大限度发挥套件自身潜力的基础。用此耳放与电脑板载声卡直接驱动M1耳机做对比,用声卡试听就好像有一层布在遮挡着,高音延伸不够,低音疲软,声音不够活泼。用耳放试听,最明显的就是低音显得结实利落多了。总之,整体效果比声卡驱动好上不少。用套件与先锋功放的耳机输出做对比,第一感觉怎么觉得功放输出的高低频效果比panda套件还要好,随后发现功放的音调调节都在提升的位置,这显然有失公平,因为只要你愿意,也可以为panda配上一块音调电路。但增加音调后,肯定会或多或少有失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将功放直通开关打开后甩掉音调部分,对比结果是panda耳放略站上风,觉得耳放的背景更干净,清晰度和低音的质量稍稍要好一些。
以上试听过程是在特定条件、特定器材搭配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代表性。因主观因素影响,里面难免有个人色彩,同一部器材每个人的感受肯定会不尽相同。同时还有一点大家可能也碰到过,每个人都有很多朋友,有的喜欢hifi,有的喜欢music,有的是“业外”人士,大家在购机、DIY、摩机、试听的时候,“业内”人士的建议可能对你有很大帮助,因为他们完全是处在另一个角度来做客观的评价,以免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误入歧途,因为你的思想可能会受到一些干扰,比如你购入器材时的喜悦、你所看到某位“大师”对某件器材的高度评价、厂家对器材已“失真”的宣传广告、可能会受到商业贿赂的权威器材排行榜等。对一件器材的真实评价,首先要稳定自身的一个良好务实的心态,切勿人云亦云。同时,希望大家理智发烧,为生活和工作增添乐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唯一目的! 做的很漂亮,不错哦 楼主手工了得{:3_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