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发】三个输出功率达4W的6P1小单端线路
首先郑重鸣谢ypsubasy先生!!!!多亏他的细心,保留整理了在下前几年发的帖子,使我有机会回味一下老帖。这里择其一二,供同好者参考。6P1这只小功率管,作为国民电子管的代表,流行了数十年。它的诞生,兴盛与衰落,无不与红灯牌收音机紧密相连。紧俏时与战备挂钩,凭票供应。衰落时被弃若敝屣,乏人问津。胆机制作爱好者,自从入门开始,怀着对在困难时期听到红灯牌收音机的声音的怀恋,往往装制最最廉价普及的胆管组合6N2推6P1小功放做为练手组合,即响即扔,无人重视。导致至今,除了在提到收音机时有人怀念其风光,真正做小胆机时能玩出好声,玩到极致者,鲜矣!市面上流行数十张6P1的电路图,虽都能响,细究其工作状态,则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个别属胡品乱凑,设计精良者极少。随着近年来玩胆者日益消失,这一行已经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之像,作为产量最大的小功率管,可能达到上亿支,就此沉沦下去,实在是要冤枉一生。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胆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前人已经把很多问题搞得很清楚,我们只要拿着现成的电路焊接就成了,这种说法在我看来,其实,这往往就是给自己不深入细致学习,搞精搞透技术实质而寻找的懒汉借口。你不认真学习与研究,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无法传承,遗憾也没法弥补,甚至无意中掉坑也浑然不觉。经常有人提出自己的6N2-6P1装置以后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灵敏度不够的问题,竟然有人要建议配置一个胆前级才能推满,这简直有违常理!6N2推6P1的标准接法,增益是很大很大的,如果出现灵敏度不足的问题,一定是线路设计有毛病。其实很多东拼西凑的电路,包括已经变铅成篇的,是耐不得仔细推敲的。
既然仍有很多人非常推崇红灯牌收音机的电路,就抽时间对其音频电路做了一个细致的解剖。详见:http://bbs.hifidiy.net/forum.php ... =1486308&extra=。可惜原机的设计功率才2W左右,6P1的功效没能被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今天首先发表一个能够满负荷运转的6P1功放电路。经过对高压供电、6P1的工作点、输出牛的阻抗、负反馈回路、电源供电等进行全面的改进与提升、修改与打摩,今日推出供各位赏玩。正巧我的一个6N2-6P1练手之作也需要重新翻修
如果有兴趣,让我们一起把这个纸面的设计变为现实。
【第一款】4W红灯风6N2-6P1小功放。
这个电路尽量尊重红灯收音机的设计思想,不是必要绝不瞎改,
尽量满足红灯爱好者的怀旧夙念。现在做一简要介绍。
功放级,6P1的屏压和帘栅压提升到标准的状态:双250V,让生而为功率管的它能够尽情释放潜力。配合5K的输出牛,大约可以释放4.5W的功力。至于喇叭能够获得多少,取决于输出牛的品质。用76的牛,大概能达到85%的效率。如果用58的牛,估计也就70%。配合上述电压,阴极电阻改为220欧。阴极电压11V,这一点很重要,不要私自篡改为240欧。为展宽低频下延,耦合电容取0.1U,截止频率低于10HZ,够了吧?再大也没用,显不出多少富来。
电压级,尊重红灯机的选择,6N2屏极电阻保持220K,确保管子的增益和线性。阴极电阻从2K变为1K,因为原机有两级电压放大,而我们只有一级,实力不允许我们浪费这点增益。这个电阻的减小,既减轻了本级负反馈,同时又减小了环路负反馈,避免用流行的俩电阻一个电容的那种方式,节约了元件,简化了搭棚难度。一举数得。这里可能会有人一个疑问,这么高的屏阻,会不会影响高频频响?这个我计算了,确实影响200KHz以上的高频,你会介意么?一般有这个疑问的人,已经表明自己不会算,需要看书。还可能会有疑问,阴极电压这么低,现在的音源CD的输出都要接近峰值2V了,会不会过载?实际是多虑了,因为我们设计的输入灵敏度是0.48V,就是说输入的信号经过音量电位器的衰减,只要给输入端栅极0.46V的电压,输出端就达到满功率了,大多数情况下你会不由自主地旋小电位器,根本不会有过大的信号进入栅极。第一级实际增益为41倍,第二级19倍,整机开环31倍,负反馈深度2.7,约8.5db.
电源部分:由于双声道总体的高压电流已经接近100mA,这时候如果沿用原机的胆管整流,用一支6Z4明显不足,用两支有些浪费,用5Z4P则相当难看。这里尝试用一支国产高压阻尼二极胆管6Z19作为缓冲,让各胆管的高压缓慢上升,对管子的寿命有一定的益处,至于好不好声则全凭各位自己鉴赏。比红灯机舍得下本的地方是增加了滤波电感,我总觉得胆机在台面上摆上一个电感显得高大上一些。当然为了尊重原著,你尽可以换成5W,100欧的电阻以减小成本。1A全桥肩负整流重任,让我们避免了第一级电容的大小取舍难题。顺便说一句,当初设计红灯时,如果1N4007像今天这样烂大街,根据节约实用的设计风格推断,当时的技术员们应该不会选择6Z4。
最后再预先回答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疑问:功率管的帘栅压会变动,需要稳压,跟前级共用电源会不会不好。这里已经考虑到了,稳压的措施就是尽量用小的退偶电阻R7,让帘栅流波动时出现的电压波动很小。其次是跟前级共用电源可以合并用一个较大的退偶电解,也从另一方面减小了这种波动。还有,这种波动实际只出现在音量超级大的阶段,那时的奇次谐波失真已经很明显了,你会不由自主地关小电位器的,所以这个问题不用多虑。这样设计的直接效果就是电路简洁了许多,多余的元件都舍弃了。还会有什么问题呢?欢迎留言区跟帖,喜欢的老铁请一圈三连。
【第二款】具有现代风格的4W功率6N2-6P1小单端线路
时至今日,人们做电子管功放的理念已经逐渐有了改变,例如逐渐不是那么热衷于胆整或胆缓冲,对负反馈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用法也更加灵活。所以就有了这张具有现代胆机风格的6P1小功放线路。在这张图中,最大的改变是环路负反馈的取样点,从输出变压器后面的喇叭端,前移到输出变压器的初级端。也就是说在负反馈的环路里面剔除了频响极不均匀的输出牛,使负反馈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在实施较大的负反馈时不易出现自激和过载削波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将两级放大的增益尽量保留用于环路负反馈,明显地降低末级管子的非线性,整体表现将会更加细腻,同时阻尼情况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从末级屏极经R5引出负反馈信号同时也引出了一定量的直流电流,与屏极电流同时注入阴极电阻R4,在同一个阴极偏置电压下可以进一步减小阴极电阻的阻值,也即减小了第一级的串联电流负反馈作用。
在这个线路中6N2的放大系数虽然为97,但在线的放大倍数只有60,加上R4的本级负反馈以后,放大倍数实际上只有45倍。经常见到有人把6N2的屏极电阻用到100K以内,那放大倍数将会更低。其实三极管的内阻普遍比五级管低很多,6N2的内阻是50K,加上屏极电阻和次一级的栅极电阻都是并联关系,其实际的输出阻抗将会低至30-40K,下一级的输入电容加上密勒电容一起也就在20-30P级别,这样两支管的高频响应的半衰点将在150KHZ以上,所以尽管屏极电阻较大,在音频段的频响是不足多虑的。整机的频响完全倚重于输出牛的品质。两个管子的工作点的精心设计,确保牛前的输出功率在输入0.43VRMS信号电压时能够大于标定的4W,具体在喇叭端能获得多少,也是依赖于输出牛的效率。负反馈的深度也是在计算出两管的实际放大倍数、整机的增益基础上得出的,大约是-8dB的深度,整机的失真度估计基本上能控制在大约2%以内。所以预计该线路适应面比较广,音色将会比较细腻和耐听。
说这么多实际上是想说明,线路的功率、频响和失真度,都是在设计阶段要着重考虑的关键项目,这些是线路好听的重要指标。不是随意搭建和拼凑,弄响就完事儿。如果具备线路分析的能力,相信也可以从理论上可以对线路进行验证。
【第三款】输出功率4W的6N1-6P1小单端线路
一直有人乐此不疲地希望用6N1来推6P1。6N1也是一个极为常见的国产双三极管,号称万能管。尤其是小信号使用时其线性远超某型号的进口管。作为放大系数只有35的中U管,我一直不把它纳入6P1的推动管,因为其放大裕量太少,在推满6P1之后,很难再建立起来足够的负反馈来改善末级管子的失真和阻尼情况。但既然有人喜欢,也许人家就配接小口径喇叭呢,用6N1也不是不可以尝试一下。所以就画了这个线路。
这个线路中,6N1的屏阻用到100K,因其内阻很低只有10K左右,所以两个管子方面的频响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第一级的增益有大约30倍。R4产生的本级负反馈又把这个增益降到28倍。为了减小阴极电阻的负反馈作用,不得不又增加了一节RC并联环节。不过将此网络直接入地,可以减小搭棚时的麻烦。整机的开环增益达到21倍,加入1.4倍的负反馈,则整机的闭环增益为15倍,输入灵敏度是0.38V。浅浅的负反馈,就直接从喇叭端引出吧,省事还安全。整机的失真度可能要达到3%以内,以二次失真为主。如果有人认为这就是胆味的来源的话,相信这个线路要比上个线路浓烈一些,对原声的修饰作用比较强,可以尝试对比一下。
(免责声明:与以往作者发布的线路一样,以上线路纯属基于元件说明书、在个人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进行的尝试性设计和纸面作业,图中元件值和关键点数据均为理论推算,未经电脑仿真和实际搭制验证,所以仅供参考。作者对因使用本线路而造成的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损失概不负责。对因装制线路带来的愉悦则可以到处说。欢迎反馈装制结果,有疑问随时交流。)
6P1做为入门机型,也差不多是我开始玩胆的前几台机子之一,这么多年一直陪伴着我,一旦对电路不满意,就拆掉重装,我都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翻新捯饬了。但是这次因为连续设计了几个新线路,新想法,必须再次试验。趁着疫情用了三天时间磨磨蹭蹭算是完工了,底盘上边的牛和管座都是固定好的,只是翻新电路部分,所以工程量并不是太大。
装好以后先插的6N2,测量各个点位的电压值,符合设计值。负反馈电阻没找330K的,我用的是300K的。目前我手边只有200欧的阴极电阻,阴极电压达到10.8V。屏耗已经接近12W了。不过我家的市电电压已经是235V还偏上一点,换做别的场合,应该不会再超屏耗了。开声之后第一感觉比之前的电路在音质上又有了进步,声音非常柔和。用仪器简单测量输出功率在8欧姆电阻上有3W的数值,而牛前设计的最大功率值则是4W,说明这对儿输出牛的效率大约有80%。这是数年之前购自论坛,山东的牛,这么多年了,不离不弃,表现也算对得起他的价位。电源牛也是出自本坛的一个朋友之手。
6N2听了一会儿,拔掉又换插两个6G2,测量静态电位几乎没变化,说明可以几乎完美的二替一。声音略有区别,貌似6G2更加纤细一些,毕竟两个管子的屏极不一样,一个圆柱形一个长方框体,至于孰好孰坏,容我以后慢慢品味。又忽发奇想,按照烧友的习惯,插6N2的场合,必插一下6N1看看啥反应。于是我就插了,结果也一样地能够发声,但是整机的增益明显没有高U管来的足,拧到最大时的差别明显,甚至有点给不上力的感觉。但是中小音量时还是可以品尝一下的。这个电路对管子的容忍度比较宽大,插上6N1以后,阴极电压从1.1V增加到1.3V,屏极电压从130V降到90多V,这个工作点仍然处于良好的线性区,输出幅度是能够推动6P1的。但是最大音量时略显不足。
看到我试插6N1,某大佬建议我把6N2和6G2都插上,看看啥反应。于是我就插了,测量阴极电压总1.1V升到1.25V,屏极电压从130V降到109V,这点变化对于输出10几伏来说,影响不大,仍然处于良好的线性区。声音么几乎变化不大。但是灯丝耗电增加了。所以虽然是一种玩法,但我是不舍得同时点两支灯熬油的。
虽然是小茶盘,屏蔽性不如金属底壳,最终测的整机静噪电压是1.5mv,喇叭静如深海。还算可以吧。总体评价这个电路,也算是目前6P1电路中比较简约的电路了,相对比较节约元器件。但是性能却不低,设计思路都得到了体现。按照设计值直接选件安装,几乎不用调试,还比较好玩。由于选择了牛前反馈,输出牛次级不需要接地。在悬空时可以规避级间的分布电容,对提升输出牛的高频表现是有一定的好处的。电路中别的好处我就不在多说了,显得过于自夸。这个机子装好,下一步玩啥呢?让我想想。
我等穷烧的福音,感谢院长! 院长的帖子都是授人以渔的精华帖,值得同享。每次翻阅都有收获。
近日正在帮朋友做一桌面小胆机,机壳用旧光驱机壳,线路为院长的【第二款】具有现代风格的4W功率6N2-6P1小单端线路。
元件已备齐,因体积限制,输出牛用56型,制作在进行中。
正在加工的机壳
谢谢楼主! 所以说院长新血没有白费:lol 棒不光有图纸还有实操有理有据 本帖最后由 tipware 于 2025-8-26 15:23 编辑
早期 看到朱院长的电路图 我也做了一个小机器,小机箱网上就有点卖,很便宜。声音也很不错,我没有做 6J5之前都是用它当主力功放。
院长,您的4p1s的功放能不能再发一下,矿坛瘫了后看不见了 慢慢来,感觉后面陆续会有的,还会有6P13P,6N7P,6P6P,6P12P,甚至6C19和6N5P,院长也在酝酿,个人瞎猜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院长的电路,必须顶,全网最好的电路,标记清晰 大功率牛太贵,还怕掉坑,这个6p1就很好,2百就能买对不错的牛了,贵也贵不到那去,用心做回报高。再做一个fu50单端就退坑胆机,但是牛太贵不好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