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被我占了一楼 按优化的按钮进行优化计算。计算前可以存储当前设计,从而当结果不满意的时候可以回退回去。在误差(error)显示可以看到优化效果,和前面一个图相比可以看到,误差从.432降低到.424。这次优化变化不大,其实之前已经看到频率响应曲线和优化目标曲线已经重合得非常好了。这时候如果检查电路图也可以看到元件参数有轻微变化 优化完成后可以进行电路灵敏度分析,即看元件参数的变化对响应曲线的影响是否很大,如果几乎没影响则分析结果很小接近于0,意味着可以取消该元件从而简化电路。本例的电路非常简单,没有可以删除的元件,实际计算结果也明显如此 类似地,打开高通的设计文件,对高通分频进行设计。初步结果可以看到,高频响应的电平比低频大,明显需要衰减。点击equalizer 网络设计,输入需要的衰减幅度,分频点的阻抗,LEAP将自动生成相关电路。一个问题:此处这样选择阻抗正确吗? 自动生成电路图后需要手工将衰减网络连接到原来的分频电路中 重新计算后看到衰减后的效果 高通的阻抗曲线
一个问题
类似的进行优化,这次目标函数是3阶,可以看到和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些选择我只是凭感觉,也不知道对不对?虽然后面看频率响应的结果还是不错,但是不是很清楚这些过程对相位的影响。哪位老大点评下 优化后有所好转,从曲线或者误差指标可以看出。合成
存盘退出。现在完成了高通、低通的设计,可以打开合成设计文件进行合成,打开文件后首先从文件导入电路数据菜单将高通、低通设计文件中的电路导入进来 计算后马上得到合成的频率响应和阻抗曲线,看起来还不错 对最后的曲线也可以进行优化,这次选择的优化目标是一条直线,即目标为频率响应平直。在优化设置时还可以加入其他条件,例如阻抗不能低于某个值 选择高通、低通的各个元件进行优化 在优化前,可以将当前曲线存储下来,以备比较。按F4打开系统曲线参数菜单,选择频响曲线并copy下来 闲着没事翻帖.马上睡觉了.不过用习惯了LSPCAD的话除非特殊线路和复杂系统需要一般不用LEAP的分频部份.太麻烦.不过功能倒是很强大.那个信号源部份的输入电压没什么用处.倒是如果把它和LMS的BOX配合起来的的话就很强了.参数里可以输入各种功率下的SPL以及各个轴状态下的进行模拟.比效麻烦.有些时候即使知道了也改不了什么.且用一段时间后自然在LSPCAD里也能得到好结果. 然后按F6打开参考曲线参数菜单,并将刚才copy的曲线粘贴回去,并对该曲线进行清晰的说明和进行颜色标记 选择滤波电路的元件进行优化 优化后的频响曲线(紫色)和之前保存的曲线(绿色),明显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