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器材外的配搭和大家交流一下!!
清风明月缺一不美:条件原因,很多的准烧友或发烧友,还是玩着中低档的器材和线材,就更谈不上有一个较理想的听音室了。但买不起高档的东西是否听不到较理想的声音?
几年头,我不厌其烦地参考别人的方法,把自己器材和线材调较和更换,走了不小弯路,用了不小金钱和时间,但通过这漫长路程体会了不小,多了一些调较心德和动手能力。自己不懂电器,只能在器材外下手,做一些简易的扩散板,箱架、机架,买点低价线材、拖板、滤波器、脚钉等等。怎样动手,这又是很复杂、烦琐的事情,一言难尽!
我们先在电说起吧,借用高烧的一句话,玩音响就是玩电震,如果有了干净充沛电源,器材的发挥得心应手不少,这点,自己心有体会。我们别小看三只脚钉,一条电源线、一个墙插、一个拖板、一个电源滤波或隔离牛,处理不当花了钱出不好声。如果你的器材不是很烂一般能听出变化,变化是不是你想要的就难说了。因为制造物料不同,出来的声音就有所变化;有些会过头,但有些又不足,所以搭配又是至关重要。
新旧器材和线材,只要它放了一段时间开声时声音都很紧很尖,需要激活或老化。通过(煲机)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声音,不过这时间就要耐心等候了,一般煲上20小时声音就有一定的变化,但不算稳定,大约50至100小时这算稳定,后来声音的变化没开始的大。开始几天最佳每次连煲5-6小时,开下、关下,作用不大,经过煲机/线,你听到的声音与原拿回的就有较大的转变,声音松容、圆润不少。
我不敢说换线于换机,但换上一条好些的电源线是有一定的捉进作用。犹如线里含的物质原固,一两米长的线都起了不小变化,主要体现在音场的平衡度、饱和度,低频饱满了不小,延伸不小。如果是老式器材在原有的线处开个口就能享受换线升级乐趣。
如果用一个一般的电源滤波不用为佳,虽然听感有些柔温,它是一种音染的假象,声音就会发蒙、透明度减低,我听不出它过滤到什么,到不如用好些的隔离牛或落好地线。
一个可以的电源拖板有助电源的定性稳,处理不当不如直接插入墙插,拖板放置很重要,最佳放在一外稳定平坦之处,不要放在塑料或软绵绵的地放,前者和后者声音变化较大,最要体现在声音稳定性和声音结像力。
线材对一套器材重播很关健,只你配得到位不但能提高器材的重播效果,更能调出自己喜欢的声音,但这么多的线材怎样才能找到较理想的,这又是一个花大钱的事情。
近几年来用了一些低价线材,感觉想用一对改变整套器材的质素和风格并不理想。以下是我配线的体会;
美国怪兽400电源线:怪兽不用我说很多朋友都用上好几条了,我就简单地说一下它的风格。声场强壮,分析力好、速度快,两端延伸很足,但欠缺中频厚度和密度。听感有些冷有点紧。
美国西电电源线:了解西电的人不多,玩西电的就更小了,其实这种线在某种角度里感觉它还是有潜力的。声场包满、温润耐听,中频密度大、高频润滑,低频温厚从容,但听不惯的感觉它漫了一些,暗了一些。
英国鲨鱼40/UIN讯号线:是一种比较中性声音的线材,中频有一定的厚度,两端延伸不错,高频润泽、低频包满,就是人声直白了一些,感情不足。
美国西电讯号线:和电源线的风格基本一致,就是看看你制造时于可编织,如果编织不到位只能用上它的刀背。讯号线与电源有所不同的就是,因为它载电量少很难煲,如果你煲很好它就给你一种温中带甜清,有乐味有感染力的佳品。
我经过多次试着配对,四种线配搭起的感觉都有着一定的分别。在配对过程中,我感觉到快配快的线材听感两端有些过头,虽然有点感观刺激,但高频亮、低频紧,中频厚度不足,听久有点累。如果漫对漫的线材听上有些暗,虽然柔和耐听,听久了有些心闷。因为高频内脸一些,有很多的细节和动态表现不出,低频有些松散,整个音场仅剩下中频在唱独角戏。以快配漫、漫配快,得出的效果和声音应该最佳,以下四种线的配对;
鲨鱼讯号线配西电电源线:西电补充了鲨鱼声音过于直白的缺憾,声音调得甜美从容。低频质感好了,乐器和人声表现得当,感情丰富了。
西电讯号线配怪兽电源线:西电调和了怪兽干硬的感觉,争强了怪兽中频密度、整体声音平衡了厚温了,高低频润泽宽松,再也不是紧巴巴冷冰冰的。
试线,先试音源,用常听的音乐(同一首歌)在源讯号线听上一两次,然后换上新的讯号线听上一两次,再换回源讯号线一听就知道两条线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变化?然后两换电源线,试法和汛号基本一样,最后把源有的线接上听一下,再换上新的就有很深的听觉感受(在换线接线的过程中保护器材,安全操作)!
讲起玩脚钉不小烧友都玩过,自我感觉,用上脚钉就象男士去健身室,女士去美容院一样,都是收收身、男士强壮些、女士玲珑些,别人看起来顺眼D。不过用什么材料?脚钉该怎样放?才能出来的声音是最好听,我是这样做的。以下说说几种置法;
基本器材都是四只脚的,但一般烧友器材都加上三只脚钉或脚垫,点解?我想是物理的原固。三只比四只脚放置更平衡,三只比四只脚出来的比例更准确。一般长见的是平的脚垫和尘的脚钉,金属和原木的。
金属材料有铜、钢、铅等,金属的脚钉密度大坚硬,放在器材底不是很理想,因为金属相互接捉声音容易过头,听起来感觉很清,不过有点紧、泠的缺点。如果这样你可以放一块木垫之类的就能减低过头的部份。
原木材料有花梨、酸枝、黑檀、紫檀或橡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后面的两种还设用上)。花梨和酸枝比金属的好听得多,听起来声音温暧,柔润松容不小,比金属华丽高贵不少。橡棋中频还可收,但声音比较平,口型大了些没钉来得强烈,不过在经济角度算是不错的。
木垫和脚钉声音有所不同,要看你的器材缺小什么,如果声音以得紧了还放钉的话就更紧了,但声音朦慢还放脚垫那声音更松散了,只能是快配慢,慢配快的才能互补。
如果只买一套脚钉放在那件器材下?我觉得最好放在CD下,因为越是前沿换东西越明显,本身CD机身轻、抖动大。
一般都是前一后二脚尖向下或脚向上的,但这样放置只能比原机脚好声一些,并不是最佳。三只脚尖向下的声音比放稳定适中,但质感和感情不足。三只脚尖向上的声音瘦了些、快一些,听久有些累。如果前二后一,前二的脚尖向下,后一脚尖向上,这样放置的声音可以互补两者不足之处,听起来松紧快慢适中,声场比例准确不小,声音松容了,音乐色彩浓郁了,好象感情丰富不小,不是神奇,只要你敢试就知个中乐趣,信不信由你!
好了,暂时讲到这里,以上仅是个人见解,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还望大家把自已的心德说说好让我学习学习!再回头说一句,后面做的都是锦上添花而以,整套器材每一环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炼好耳朵,花小钱听好声,其实并不是很难。待续…….
以下图片是文中叙述的一些内容!!!
图片尽量按文中的顺序排放,有些很难用图片表达,只能看文字理解了! 以下图片是文中叙述的一些内容!!! 夜了明天继续!!! 还没一点,刚学了一半又停课:o :o 学习 我个人不喜欢说线能改变声音其次不喜欢说功放的脚钉能改变声音 认为对滤波器能使声音变化只会体现在后级换隔离牛是很有效果的但是要看CD本身设计是否对牛功率有比较大的依赖 牛 整流 滤波 供电方式 和供电的布局影响了大部分的声音趋向 说 白了 功放 就是电的调制器 先有好电有好声 交流线路讲的是没干扰直流线讲的是够粗 因空间原固,除了电源不在一台共用外,其它的器材都放在一张1.5*0.6米柜台上小不免一起共震。所以在器材下加了脚钉或脚垫,减低共震带来的千扰。在三面墙做一些简易的扩散板,应做一个模似音场,下了一翻功夫的声音把源始的好上不小! 原帖由 antiga 于 2008-4-26 19:5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我个人不喜欢说线能改变声音其次不喜欢说功放的脚钉能改变声音 认为对滤波器能使声音变化只会体现在后级换隔离牛是很有效果的但是要看CD本身设计是否对牛功率有比较大的依赖 牛 整流 滤波 供电方式 和 ...
各人有各人玩声的一套心德谁都没错,就看看谁玩得更高明一些,本人到电源和电路真的不懂只能在门外左交右交的,第一个是更好听好音乐,第二个是自己动动手才能体现玩的乐趣!:handshake 脚钉用在CD下比较明显,下面的三种脚钉的来顶器材都有不同的表现,我比较喜欢第三种,它在稳定的基础上声音比前两种更加有层次感,声音质到更宽松! 鼓吹玄学?小心砖头:lol :lol :lol 我就收了不少,都拿去盖希望xx去了:lol :lol :lol 点评:楼主把器材放在内部有空洞的桌子上,本身就已不对.相信发音时,所有的咚咚均处于被动的震荡中.于是.楼主被迫分别进行减震处理,因此,得出了其听感“改善”的报告,并且引以推广,标注为:换线对系统的巨大改变. 原帖由 hengkong 于 2008-4-30 10:23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鼓吹玄学?小心砖头:lol :lol :lol 我就收了不少,都拿去盖希望xx去了:lol :lol :lol
人家一开始就说了不懂电路,你跟人比什么?;P 也得给人留条路爽啊。 据说,玩HIFI的人有很多种,有一种玩线路,如何更好地改进线路,更好的发声,有一种玩元件,元件之间如何如何搭配,古董与高科技如何搭配,不会玩线路和元件的,就喜欢玩线,因为他们一不懂如何改线路,二不懂如何调元件,就只好在线上做文章,更有甚者,连线都玩不来的时候,就喜欢用印度神油、乌龟外壳、甚至连八卦太极就用上了。
我自己是那一种?应该那一种都不是,呵呵,因为我根本就还没HIFI,我只是听听音乐的失真而已。
以上言论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一个人,请不要对号入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原帖由 dbw 于 2008-4-30 10:34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人家一开始就说了不懂电路,你跟人比什么?;P 也得给人留条路爽啊。
没有啊!我是好心来着。。。不懂电路玩玄学的心得通常比较多。。。。
可惜这里不欢迎,这里的大部分人只是钻研电路:lol :lol :lol 也因为钻研得厉害,没有时间理会其它方面了。。。当然的结果就是砖头。。。认同观点的都不太感帮顶了;P ;P ;P 原帖由 hengkong 于 2008-4-30 10:48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没有啊!我是好心来着。。。不懂电路玩玄学的心得通常比较多。。。。
可惜这里不欢迎,这里的大部分人只是钻研电路:lol :lol :lol 也因为钻研得厉害,没有时间理会其它方面了。。。当然的结果就是砖头 ...
最多我以后不扔你砖头就是了:lol :lol
换线是不是真的有楼主说的那么可观?看来我得对线料重新认识下了:lol :lol 多谢各位的评点和指教,论就是大家讨论的!!! H版设精了!
看来这个文章是发烧之葵花宝典.努力学习ING~~~~~ 原帖由 ningmin 于 2008-4-30 10:39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据说,玩HIFI的人有很多种,有一种玩线路,如何更好地改进线路,更好的发声,有一种玩元件,元件之间如何如何搭配,古董与高科技如何搭配,不会玩线路和元件的,就喜欢玩线,因为他们一不懂如何改线路,二不懂如何调元件,就只好在线上做文章,更有甚者,连线都玩不来的时候,就喜欢用印度神油、乌龟外壳、甚至连八卦太极就用上了。
我自己是那一种?应该那一种都不是,呵呵,因为我根本就还没HIFI,我只是听听音乐的失真而已。
以上言论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一个人,请不要对号入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这话听着入耳 十年难遇的好帖:2fsf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