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翻译的一点东东,关于如何看瀑布图的:
瀑布图,它意味什么,它如何产生?该技术产生自KEF并用于侦测谐振和扬声器系统内在的箱体反射。它能在单一的图表中显示频域和时域的数据,其中的时域数据是电压或者声压对时间的函数。通常在测量到的冲击响应的构成中,包括了无限长的时间(但可认为它在有限的时间内衰减到无关紧要的电平)。
时域脉冲响应通过傅立叶分析分解为周期余弦波形而得到频域数据(即冲击响应可以认为是由无穷数量的不同频率的余弦波综合而成)。在所有的时域-频域结合的分析中,因为时间和频率的互相关而存在固有的解析度限制。例如,不能简单地说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有什么频率成分--对于周期信号来说这是无意义的,除非已经考虑该周期的时间长度。因此,不能说在指定的时间点上说该频率成分开始或者结束,
但可以根据一个即定的时间片段根据其能量来分析其频带。
为进行分析,一个相对容易的方法是选择(或者称之为“窗口”选择)时间信号的某一部分(片段)来进行傅立叶分析,并假定在窗口外的非选择时间区域中信号为零。但这样会因为信号的突然截断而产生一些问题,因此通常会用一些特定形状的窗口来使时间信号两边或者单边进行形状修正来降低(但不能完全排除)这个问题。
如果保持时间信号片段的长度不变,但其位置在时间连续区间上是变化的,每个采样的时间片段相隔一个设定好的长度,然后将该部分的时域数据转换成频域数据,这样最终我们会获得一组频域数据,它们与起始时间是一一对应的。该图表尝试显示“频响对时间”的结果,它的缺点是没有包含频率低于1/(时间片段长度)的信息,因此要获取到500HZ的数据则要求时间片段长度至少2ms长,如果在真实测量中在冲击响应后3ms
就出现了反射干扰,该时间片段偏移的总长度就只剩下1ms了,这个时间跨度比较短。
另一方面,如果在最初的转换中包括了整个的可用时间(排除掉反射的),而且窗口的后边界是固定在某个位置,仅变换窗口的前边界则得到一组下限变化的频率曲线。
CSD图其实没有显示所谓的频率响应对时间的结果!它近似地用时间轴反映了组成频响内容中在某个相应时间后出现的成分。
在CSD图中T=0的曲线反映了整个频响,作为在此时后出现的总体响应,在CSD中T=1ms的曲线则显示了组成总体响应中那些在1ms后出现的成份,而不是1ms前的成份。这里我们留意前面的声明:频率不会在某个精确时间处开始--因此CSD给用户展示的通常是技巧多于被测元件的质量!
CSD通常被用于检查和显示单元振膜或者箱体、号筒的谐振行为,这些谐振产生的振铃会在CSD的时间轴上留下长长的山脊状的衰减过程,但该数据的显示非常受测量和显示条件的影响,例如结果会因使用不同的窗口形状而产生改变,或者受时间步进尺寸的影响,又或者受显示比例影响,还会受低频(甚至是在分析频带以外的)含量和相位等等影响。每一条曲线就其本身不能说包含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它们是作为整体的绘图,
整组曲线中的那些山脊、平台和低谷可以用于定性用途,但只能稍微地用于定量用途。
无论基于任何原因,如果某人想查找某一个时间和一个指定频率点上的曲线值并读出具体DB值,其实他可以重新建立窗口边界条件并执行相关的FFT。 载下。:victory: :victory: :) undefined 谢谢! imxp DD这里有LINE ARRAY的瀑布图研究,偶太业余了搞不明白,也许对您研究阵列有所帮助:lol
http://www.pvconsultants.com/audio/radiation/vpr.htm 顶一下.XP兄的好文 好文章,谢谢! 收了谢谢 收藏了谢谢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