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a 发表于 2008-2-26 22:23

准备做个6SN7前级

准备做个6SN7前级,电路见下图,请J版及各位大侠看看可行不?还有请有仿真条件的大侠仿真一下,看看工作点及性能如何,谢谢!:) :) :)

opqgopqg 发表于 2008-2-26 22:49

:victory:

fung668 发表于 2008-2-27 04:04

V1为何用180K电阻去交连?

dida 发表于 2008-2-27 10:15

回复 #3 fung668 的帖子

回大傻兄,为降低V2栅极电压

liweijian 发表于 2008-2-27 10:33

学习

61996199 发表于 2008-2-27 10:35

回复 #1 dida 的帖子

V3不用接地?两个红电容是反馈、自举?

Julien 发表于 2008-2-27 12:03

回复 #1 dida 的帖子

dida兄好,其实我第一眼也想问fung668问的问题。
当电位器至于中间位置的时候,信号源内阻50K。第二级输入阻抗近似100K。
第一级放大倍数差不多8倍,第二级差不多15倍。第一级密勒电容等于比第二级小一倍。这样一来,第一级差不多88K截止频率,第二级差不多24K,拉开得不够。加上深度负反馈以后,这个二阶电路高频会隆起。频率大约是两者中点64K。第一管的补偿电容能减缓这个现象,但是这样20K就有相移。
另外低频的各级时间常数也比较靠近,且退耦似乎多了一些,对20Hz有影响。

看一下未加补偿时的频响:

Julien 发表于 2008-2-27 12:08

针对上面两个问题,做如下尝试:

1,仅180K两端并联耦合电容,成为准直耦,高频的峰取消。
2,仅改变信号源输入阻抗,采用10K电位器,高频峰取消。
3,加大第二级阴极旁路电容,低频没有明显改善。再加大各级退耦电容,低频平坦了,相移也几乎没有了。

对于第一点,准直耦可能还是简单的RC耦合比较好
针对第二点,10K输入阻抗对某些CD的运放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dida 发表于 2008-2-27 12:09

回复 #7 Julien 的帖子

谢谢!:kiss:

Julien 发表于 2008-2-27 12:17

最后来看失真,输出2Vpp的时候,20K的谐波失真大约是1K的2倍,原因很简单,高频开环放大倍数小了,反馈量减少了。
谐波分量主要以二次谐波失真为主。1K频率时,总谐波失真是0.0088%。

所采用模型为喜万年6SN7GT,若采用国产6N8P模型,失真将增大1.5倍,高频跌落更大一些。
当第二级阴极旁路电容采用电解电容的时候,失真亦会加大,低频段大约增加0.06%,高频段增加0.08%。

我的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完全可以不采纳:
1,各级分级稳压供电。
2,第一级,第二级或者直接采用直耦,不分压。或者直接采用电容耦合,准直耦也可以考虑。目的是利用6SN7较低的管内阻,降低第一级输出阻抗。
3,若电容耦合,取消第二级阴极旁路电容,使第一级,第二级失真相互抵消部分。此时各级工作点需要详细调整,使之尽量工作在线性好的区域,减少三次谐波失真分量,这是不能抵消的。注意电流不要过大,以免噪音。若采用直耦或者准直耦,建议采用好一些的电容做旁路。
另外不建议采用稳压二极管降压,或另行制作电源垫高电位。稳压管的噪音,另行制作一个线性好的电源都是很困难的。

q1688 发表于 2008-2-27 12:32

V3的阴极电阻30K这样接有什么好处?如接V1的2.7K,修正V1阴极270R会变好吗

无名无份 发表于 2008-3-7 01:57

学习!

em9900b 发表于 2008-3-7 23:29

J版的理论性真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准备做个6SN7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