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玩6并LME49810 (不断跟新)
本帖最后由 HuLidiy 于 2014-12-19 14:10 编辑筹备了很久,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在论坛看到很多朋友热情仍然高昂,一个个作出自己认为得意的作品,非常羡慕。
关注LME49810这片IC很久了,在论坛有不少朋友发帖分享,其中就有版主@sunvio,我曾经一段时间非常关注他的帖子,对这款芯片的使用经验介绍的非常细致真实,也曾经与他PM交流过,确实是一位资深DIY版主,谢谢。另外,也有例如@wj_88 前辈,做了好几个版本,非常羡慕他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这里,我综合了一些朋友的分享经验,自己画了一个版本。其实某宝上有很多选择,但是,没一个合适的。好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电路介绍:
电路援用官方推荐结构,不过我做了稍微调整:
电源电压+-55V,有可能到60V。
1、LME49810与功率级使用同一电源,但用二极管隔离,尽量减小大电流纹波串扰;
2、预推动级电阻由推荐值2.2K,改为1.5K,同时推动功率管更换为大功率管,NJW0281/0302G及2SK1085/J162可选;
3、Cc电容使用贴片及插件两种封装,我觉得贴片会更好;
4、Qmult管子采用三垦专用管2SC4495;
5、LME49810使用超大面积的散热片,这里主要是选用多叶片的散热片;
6、借鉴MBL8X的散热方式,功率管散热采用铝块,再与主散热片衔接;
7、反馈部分也有新的尝试,将功率输出RL网络、继电器触点引入反馈,最大限度降低因此而导致的线损,提高重放效果。
8、使用1KVA的环形变压器供电。
原理图:
保护电路:
zwmfreeman 发表于 2014-12-12 17: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注,最近也准备搞,不知道k1058j162作推动效果如何?
一准备就没个边了,最近是懒病严重,我拖了几年。
我也很期待用这对管子的结果。 期待作品完成 关注,期望有好的表现。 哈哈 是后级管并 我还以为是6个49810并呢 初烧仔 发表于 2014-12-12 2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 是后级管并 我还以为是6个49810并呢
你的思维确实超前:lol mxwmke1 发表于 2014-12-12 18:34
关注,期望有好的表现。
谢谢M版光临!
到时希望在声音调校上M版给点意见和思路。 关注更新,学习:) sino2012 发表于 2014-12-13 1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由于功放输出功率不同,当需要大功率输出时,可能一对大管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出现了并管的方
法。大有越并 ...
s兄好。
我拜读了你关于49810的帖子。
对您那种方式也做了理解和分析,我认为您那种方式扩流方式与我这种常规方式确实有很大不同,您那种方式在较低功率下表现更出色,大功率下其实跟我这种方式就差不多,都是多对大功率管并联扩流。
不过我还是不太敢冒险,原本想借鉴的,想想还是等您测试结果出来再说吧。
欢迎讨论。 本帖最后由 HuLidiy 于 2014-12-13 15:22 编辑
crskynet 发表于 2014-12-13 14: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的 1237保护电路好像比较特别 有另外附加的成分!能解释给大家听听吗?
其实没啥新颖的,我也是参考了一些功放的特色。
由于功率管的参数、散热等情况不能保证都是一样的,在实际使用中很有可能发生某一只或几只功率管首先过流或者过载,时间一长很可能造成烧毁,因此此时断开负载很有必要。
所以我认为给每一个功率管过载采样是很有必要的,保护电路中,Q21的B级那些电阻分别是负责所有NPN功率管过流检测,电阻组成分压取样,同理Q23及B级电阻是负责PNP管子的过流检测;
由于1237的1脚是高电平有效,NPN部分原本是+电源工作状态,其一旦检测到过载将拉低Q22的B级电平,使得Q22导通触发1237,而PNP部分就必须与Q24配合完成电平转换来驱动Q22实现过载拉高的工作。
C31\C32都是仿制开机误触发。
另外,Q101\Q102(全PNP)分别是工作和保护指示,处于逻辑状态。
当O/C(1237的6脚)拉低(功放正常工作)继电器吸合,Q101的B级拉低导通绿色LED亮,工作正常指示,而Q102因B级接在Q101的C级,高电平截至,红色LED不亮;
反过来,当有故障时,O/C(1237的6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释放,Q101截至,相反Q102呈低电平导通,红色LED亮,报警。
瞎玩,哈哈。 期盼结果 期待试验和安装结果,也好按你的方案试试。也有几片49810,原来用来推1215、2921,音色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后来就放在柜子睡觉了 本帖最后由 HuLidiy 于 2014-12-15 13:02 编辑
crskynet 发表于 2014-12-15 1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Z分析很到位!谢谢! 1237一般应用很少用到过流保护!LZ的方法很好!学习了!LZ应该是已经实践过这个过流 ...
过流保护原理是没问题的,参数得调整。
凡事得用事实说话,所以,参数最终咋样,还得调通了才知道。
SP/FB是反馈,接继电器输出端,也就是接喇叭的输出接口,为了减小继电器及与喇叭通道的触点电阻对声音影响。仅此而已。 crskynet 发表于 2014-12-15 1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LZ用大功率管 作为推动管,比较少见!一般大功率管特征频率相对中功率管要低!会不会造成功放高频特性变 ...
大功率管做推动有啥问题?
我选的这个型号的管子HFE一般都超过120了,按官方介绍,最小HFE也有75。
LME49810的最大输出电流有60ma,一点压力都没有。
反过来计算,假如最大负载电流是15A,那么每对管子需要提供的电流大约是2.5A。按规格书输出管在这个时候的HFE大约有100的放大能力,因此2.5/100=25ma的驱动电流,加上余量30ma顶天了吧。所以,6对管最大就1.8A。
再反过来,NJW0281/0302平均HFE大约可以保证120的HFE,这是最小了,计算出需要大约15ma的推动电流,因此,对于有着60ma驱动电流的49810来说,毫无压力。
FT?这个不用担心,推动管有30M的特征带宽,用在这里绰绰有余。
这样搭配,没准还可以适当调和一下流传的“冷硬”风格,我是这么想的。
最后看调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