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料牛,慢慢折腾一下Kevin Gilmore设计全对称的耳放
本帖最后由 xinghuaman 于 2014-12-12 18:19 编辑功放搞累了,折腾小玩意 耳放了。
备料牛
补充内容 (2014-12-17 12:32):
第一版的模块打样布局图在70楼 本帖最后由 xinghuaman 于 2014-12-9 12:22 编辑
管子如果还用场馆,有点高富帅了。先试试BJT的。慢慢来 关注,旧东芝机上有很多1015/1815。 做耳放的话后级不用4管并联吧 广东七色桥 发表于 2014-12-9 0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做耳放的话后级不用4管并联吧
如果是小管子的话功率小,可以并 末极四并比一对中功率管子好吗??? 我看并2管就可以了吧,4管会不会太大. 为什么要用这么多C1815/A1015?
好的中功率管很多,比如669/649 tsh 发表于 2014-12-9 1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末极四并比一对中功率管子好吗???
Frequency Response 5Hz-50KHz +/-0.1dB
Signal-to-Noise Ratio >100dB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0.006%
Stereo Crosstalk >85dB @ 1KHz
Gain 3x / 9dB and 8x / 18dB
Input Impedance 50K ohms
Output Impedance less than 1 ohm
Output Voltage 15 Volts peak-to-peak
Output Power 1 Watt 本帖最后由 xinghuaman 于 2014-12-9 13:48 编辑
WALL-E 发表于 2014-12-9 1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要用这么多C1815/A1015?
好的中功率管很多,比如669/649
这个线路经历了10多年了。
早期的
一代
从二代开始针对的HD800
二代
三代
老外大手笔电源
上一代的电源中看不中用
三代的全平衡放大模块
输出功率不算大,阻抗还不错。管子多了配对麻烦些。。。 tsh 发表于 2014-12-9 17: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输出功率不算大,阻抗还不错。管子多了配对麻烦些。。。
最早用的中功率,配对成本高,后来才改了小馆子。呵呵 全平衡条件下输出功率是2w 嗯,好在管子便宜。。。 本帖最后由 xinghuaman 于 2014-12-9 21:18 编辑
刚刚画好的,慢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