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音频数字传输线
首先说下我的连接,电脑--解码器--功放--音箱。电脑是通过台式机箱背后SPDFI数字输出接口通过同轴线至解码器,对线材的打磨从这条同轴线开始。
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对这条线有了一些认识。
实践如下;莲花插头用秋叶原,用2根1.5平方熊猫牌电线直径1.38mm直接连接莲花头,用2根1.5平方7股双胶线连接莲花头。用2对双胶5类网线连接莲花头,用75欧姆电视同轴线连接莲花头,
以上连接方法和解码器送的同轴线进行AB对比,结论如下,双绞线技术抗干扰能力很强,我很是欣赏,单股线和多股线音质有区别,单股直径不同,音质也不同,5类网线单根直径是0.5mm用2根一组,用2组对绞连接莲花头高音部份有略提升,电视同轴线音质最差,但噪声最小,双绞线音质不错,噪声小但有低噪,单股电线噪声最大,滋滋滋,噼噼啪啪,几乎无法听,可见电脑机箱后背,乱七八糟的电磁干扰很多,
电视同轴线用的是秋叶原2267高清数字最好的线。196镀锡铜编织4层蔽屏,中心线直径1mm无氧铜,且标准75欧姆特性。音质最差,我想不通,想了两天,试过蔽频两端接地,单端接地,都改变不了音质,为何这根线比不过很细且没蔽屏层的网线音质来的好听,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这根同轴线的回路是用镀锡铜编织当回路的,铜镀过锡后会改变音质吗,其次,编织铜是否无氧铜不清楚,据说是无氧铜,不管了,立马实验,用这根2267单独只连接莲花头正极,负极用一组对绞网线连接,试听,震惊,音质超过所有的连接方式,(同样超过秋叶原10mm粗161型号音频同轴线,我买了该线做AB对比),只是有点噪声,我知道这是负极网线没有蔽屏的缘故,于是开始蔽频研究,买了铝箔胶带,把接负极的网线包裹一下,效果惊人,噪音小了很多。通过再学习,现在对蔽频很感兴趣,为何超六类网线性能大大超过五类网线,除了导线粗了0.07mm外,就是加了十字架和外蔽频层,
总结心得;镀锡铜不适合做负极回路,双绞方式抗干扰能力很强,导线的物理性不同效果不同,大凡市面上的同轴线只注重对正极导线的蔽频,忽略回路负极,有的同轴线既是负极回路又充当蔽频,屏蔽层数概念不清,每层间没有绝缘层,看上去四层蔽频,其实是一层,效果是不一样的,可恶的莲花插头结构,莲花插头结构造就了蔽频和负极回路共用同一根跑道。
抗干扰不仅是抗外界干扰,正负两路导体间也要抗互相干扰,这才是HIFI追求所致,
现在困扰我的几个问题
1,蔽频层无论是两端接地还是单端接地,用莲花头接,就造成蔽频层中吸收的杂七杂八的电磁,流入负极回路,这对音质会造成什么影响,负极回路进入机箱接地是信号地,如果信号地是悬浮的,那这杂七杂八的电磁不就在线路里没法排泄出去吗,这让我很是困扰,我觉得蔽频层应该单独和机箱连接,机箱接大地,也就是直接接大地,蔽频层和负极回路隔绝。
2.莲花头的设计是有芯和外壳组成,这个外壳和芯的负极连接在一起。外壳冲当蔽频层,外壳吸收的电磁波都通过这外壳进入负极流向机箱,同轴线两端各一个莲花插头,造就了两端都有电磁杂波进入线的两端负极回路,这样导线蔽频层两端接地还是单端接地又有何意义。
我目前用秋叶原2267型号电视同轴线连接莲花头正极,蔽频层两端悬空不接,负极用秋叶原六类网线中一组双绞线,外包铝箔,再包铜箔,中间用热缩管隔离,外面再包热缩管,两层铝箔两端悬空不接,这根负线以缠绕方式绕在2267这根同轴线上,外面再包一次铝箔和铜箔,再用热缩管封好,这两层铝箔和铜箔直接把莲花头的外壳也包满,包的时候要注意用热缩管隔绝莲花头和外面的铝箔,正真做到整条线全蔽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最外蔽频层直接和机箱连接,创造负极回路干干净净单独一路,蔽频是两端连还是单端连还是全部悬空我还要再试验,不过我已试过全部悬空音量开到12没一点噪声,全开足有一点点噪声,已经可以使用。
秋叶原2267高清数字同轴线8元一米,六类网线2.5元一米,秋叶原910莲花头8元一个,铝箔5元一卷,铜箔10元50mm宽2米。花这点小钱试试是很值得的。有人说数字传输听不出区别,那你就试试后再下结论,很多听不出区别是同轴线性质及莲花头本身性质大致相同,且物理制作方法基本相同,所以区别特小,理论上不同物质,不同的物理制作,效果绝对不同。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希望能给朋友点参考,你如果有好的试验方案请回复告诉我,让我更好提高,谢谢阅贴。
“电视同轴线音质最差,但噪声最小”不太明白,与你下面的“不过我已试过全部悬空音量开到12没一点噪声,全开足有一点点噪声,已经可以使用”。。。。。感觉矛盾 不矛盾,试验时电视同轴线 的编织网两端和莲花头负极连接,噪音很小很小但也有低噪,现在用蔽频过的网线和莲花头负极连接,噪音也很小,开到12点没噪音,但这两钟方式确实没做仔细对比噪音哪个大
这两种方式音量开到12点都没噪声,但第一种方式的音质没第二种好听,而且一耳朵能听出区别,个人觉得相差不是一点点的事, 建议上aes/ebu电缆! 就是,没道理啊 本帖最后由 etboy2003 于 2014-12-3 20:24 编辑
楼主钻研精神可嘉!
但对楼主研究所得的结论不敢认同!
一、“结论如下,双绞线技术抗干扰能力很强,我很是欣赏,单股线和多股线音质有区别,单股直径不同,音质也不同,5类网线单根直径是0.5mm用2根一组,用2组对绞连接莲花头高音部份有略提升,电视同轴线音质最差,但噪声最小,双绞线音质不错,噪声小但有低噪,单股电线噪声最大,滋滋滋,噼噼啪啪,几乎无法听,可见电脑机箱后背,乱七八糟的电磁干扰很多”
第一 “双绞线技术抗干扰能力很强”--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强,那么还要需要线材的屏蔽层来做什么,在干扰的环境下,屏蔽线才是正路;
其二 “电视同轴线音质最差,但噪声最小,双绞线音质不错,噪声小但有低噪”--既然有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很强的结论,但为何双绞线噪声比同轴线大?
其三 “单股电线噪声最大,滋滋滋,噼噼啪啪,几乎无法听”,请分清楚什么是噪声,从你的表述那种声音的形容,那种噪声主要来源不是电磁干扰,而是传输线阻抗严重不匹配导致数字信号产生畸变影响解码产生的爆音。
二、“总结心得;镀锡铜不适合做负极回路,双绞方式抗干扰能力很强,导线的物理性不同效果不同,大凡市面上的同轴线只注重对正极导线的蔽频,忽略回路负极,有的同轴线既是负极回路又充当蔽频,屏蔽层数概念不清,每层间没有绝缘层,看上去四层蔽频,其实是一层,效果是不一样的,可恶的莲花插头结构,莲花插头结构造就了蔽频和负极回路共用同一根跑道。”
第一 “镀锡铜不适合做负极回路”--就凭那条秋叶原就得出这个结论? 镀锡铜是线材常用的材质,瑞典几十年的线材老厂线霸,老顽固一直坚持用镀锡铜作为其线材的主打材质,那么这个老厂的镀锡线材真的不行了。
其二 “大凡市面上的同轴线只注重对正极导线的蔽频,忽略回路负极,有的同轴线既是负极回路又充当蔽频”--请弄清楚同轴线的结构和原理,再来这个结论。
其三结论是多次出现正极和负极,但对于音频或数字信号来讲,是交流的信号,正极和负极只是区别相位,不是直流状态那一种正负极概念。
最后建议楼主一句,先了解一下数字同轴传输的原理,同轴线或传输导线对声卡的数字同轴信号会产生什么影响?数字同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影响,如信号畸变、叠加了外界干扰时等,对解码出来的声音有什么影响再研究下。
楼主,对不起,纯探讨研究,多有得罪!: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