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回忆我的发烧之路
日子总是平淡无味,每天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地生活。日子过得再平淡,只要习惯了就好了。工科学校,虽然有些许期待,但爱情的甜蜜不会降临到每个人头上,尤其像我们这样热衷于学习和技术的。“大学三年半,母猪变貂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你懂的”。四年级的时候,保送研究生,号称“自动化第一闲人”。当大家忙着考研、找工作的时候,我却无聊地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计算机正在普及,许多人都在学TC编程什么的,我却又对电子电路来了兴趣。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电子杂志,从插页的广告里寻找各种便宜的元件,邮购。当时广东的陈店镇、河北的永年县都量大而低价批发着各种电阻、晶体管、喇叭、变压器。钱寄出后就是满怀期望地等待,虽然没有被骗,但买到的元件的质量却和期望相去甚远。当时买元件的钱都是从生活费里挤出来的,常为买3DG12或3DG27而纠结半天。直到现在,在**上买东西时,仍有一种强迫症式的比较,总会列出一次购买元件的种类、可以替换的型号,反复比较卖家的价格,折腾一天也不过就花出去几百块钱。
在这无聊的生活中居然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班的“老大”。之所以称之老大是因为他岁数的确比我们大很多,他先工作了两年,然后又考的大学。至于他的工作,就是在他哥开的电器修理店修电器。老大话不多,有一种修电器人特有的沉稳的气气质。老大是科协里的能手,不少同学的收音机、单放机在他手里起死回生。但电路、模电考试统统不及格。用他同宿舍同学的话说,“真太他*的没天理了!”
不知道谁从哪里弄来一台12寸飞跃牌黑白电视机,打开一看里面居然都有绿毛了。无聊的生活和极端的挑战性使老大决定修好这台电视机,我自然跟着他看他到底怎么修理。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没去上自习,我们两个人躲在宿舍里修电视。他拆下所有电路板,用酒精擦拭过无数元件后(分立元件),上电量不同点的电压。我从图书馆里借来带有霉味的书,找到电路图装模做样地看,其实除了音频功率放大部分外,毛都看不懂。老大折腾了半天,拧着一个旋钮,居然出现了调频特有的噪声,经过一番调整后,居然有了声音!虽然是黑屏,我们还是满足地听一晚上电视的声音。第二天,老大在刚打开电源后,“砰”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好几个宿舍,是一电容炸了,这给众多同学留下了心理阴影。几天后,老大从科协找回一支金封的三极管,嘴里念叨着“行管烧了”,当他焊好新的管子后,小心打开电源,屏幕出现了熟悉的“雪花”。他调了半天,终于出现了虚无飘渺的图像。他调了无数的电容、电位器后,手举晾衣竿天线,居然出现了清晰的图像。
同学下了晚自习,都探头探脑过来看,“修好了?没有爆炸?”!老大只是沉稳地喝着大搪瓷缸子里的水。以后,看电视就成为了我们几个宿舍熄灯前半小时的必备节目。但是除了我和老大直接按开关开电视,其他人都是远远地用晾衣竿、扫帚把捅开关。那时宿舍里象猴山一样热闹,桌子前坐六个人,再后来的只能坐床上斜着看,再后来的就只能到上铺看。很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放的武侠电视连续剧“甘十九妹”,很无聊的电视剧居然看的津津有味,大家猜测着无聊的剧情,讨论着女主角的脸蛋与身材,一连持续了好几个星期。最无聊时,我在周日下午看见七八个人看电视,叮叮咚咚的电子音乐和拳打脚踢的声音,原来是电视机收到了附近居民楼里游戏机的信号,不知道谁在打“拳霸”,一群人就这样一边嘲笑着玩家技术滥一边看了一个下午。
以后的日子里,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玩这些了。曾经视若珍宝的二手无线电、电子世界合订本也当废纸卖了,电子原件、电路板也吃满了灰,在一次一次搬家、整理屋子的过程中不知所踪。所谓的音乐,也就是在电脑自带的音箱上听听CD而已。MP3格式的出现和网络的便利,电脑里的歌越来越多了。有一天终于发现,自己居然忍耐了电脑音箱这么长的时间。在去电脑城里逛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久违的震撼的低音,然后就找到了2.1音箱。理论上,2.1音箱的设计是合理的,出于对这一点理论的认同,我骑自行车将这一大堆死沉的家伙搬回家。山水牌的,最大特点是低音震撼。于是整天听《阿姐鼓》,搞得老婆和几个月大的儿子都受不了了。听刘欢、那英的歌。后来发现,这音箱 除了听《阿姐鼓》几乎一无是处,中高音不堪入耳。也搞得我很长时间一直对音乐提不起兴趣。
后来导师将他用过的东芝笔记本给了我,配置已经有些落后了。但当时这个笔记本可是天价买来的。笔记本刚买来的时候,导师指着它说,“唉?我的笔记本怎么不能看VCD”,大师兄开玩笑说“我联想的笔记本能看,咱们换换?”。现在导师官大脾气涨,只能他跟我们开玩笑,我们可不敢跟他开玩笑了。不过东芝的笔记本音质确实一流,我当时怎么也不明白这么好的声音怎么能从这么小的喇叭里发出来。
对HIFI的兴趣左右着我许多选择,包括买手机。我一向对所谓“音乐手机”情有独钟。有一段时间经常拿着摩托罗拉的小I,放在下巴底下听音乐。不知道谁发现的,把手机放到这个位置音乐最HIFI。
换了许多笔记本电脑之后,还是TP的电脑质量最过硬。尤其是X系列的,音质也非同一般。用耳机听过很长一段时间音乐,刚开始图便宜买硕美科的,后来换漫步者,再后来换菲利浦,自我感觉是良好的。后来发现网上几千几万的耳机销量都过百时,才理解真的是烧无止境。总喜欢大耳机强悍的低频,但也总苦恼耳机夹着眼睛框。有一天照镜子才发现,原来戴着大耳机的样子如此之傻。
陪伴我时间最长的,是漫步者T3。低音混浊,但中高音完美。听听电脑里的口水歌十分惬意。当时鄙视集成功放,现在又把LM1875捧上了天。漫步者T3也坚挺到了今天,价格一直保持不变。
前一段时间无意中浏览到了HIFIDIY论坛,发现还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烧友,多年心底的愿望又象小草一样萌发出来。时间依旧紧张,但还是决定挤出时间来打造一份属于自己的音响。很长一段时间都泡在坛里,看图纸、看评论。由中肯的分析,也有神一样的自我感觉。科学与魔法并存的世界。
无数次的抉择比较之后,音箱由8寸、3寸、1寸三分频,退化成8寸、2寸分频,再委琐到了购买成品。功放也由MOS全互补对称电路,变成了NAP,再变成了1969。由分立元件自己布板,退化到了套件,最终委琐到了成品。现在箱子里一大堆MJ21195-6、NJW0281-0302、SE5532A、LM3886、24未波段开关、718电阻,桌子上却摆着两个成品音箱和功放。功放里元件依旧精致,音箱人声依旧甜美,但心却总也静不下来。在一个人静静欣赏音乐时,有一个声音仿佛在问,你真的是喜欢听音乐吗?
当年在实验室里,一个同学见我摆弄电路板,竟然想将亮晶晶的三极管作为项链的吊坠。如今她已经成为我的妻子,看我摆好音响正襟危坐听天鹅湖,“你还有闲心听交响乐?”,整夜无眠。
看到晒装机图片的,发电路图的,心里都点赞。毕竟还有人家那份心情。而我却只懂得坐而论道了。 写得好,深有同感啊 我是直接退烧了 我感觉我一直低烧:lol 论坛好像又有点问题了 lz是科班出生,说了不少烧史,更想知道有何新作?让我等烧友开下眼界! 最后那一句!!! 70后顶上:victory: 楼主写的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现实又无奈,多少人的现状写照啊! 没有图片实在遗憾。 我是烧不起来,只能说有这种爱好:lol 深有同感 玩音响也是为了开心,适可而止就好!
怎么最近论坛里面挺多人写这样的文章。 在浮华的世界里能有一份沉思也好! 怎么多文字只有最后几句最经典,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