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sufo 发表于 2014-10-2 01:54

PCB过孔寄生特性分析及注意要点(转帖)

在PCB抄板行业中,在PCB板钻孔的费用通常是PCB制板的30%到40%的费用,而过孔是过孔(via)是多层PCB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简而言之就是,PCB上的每一个孔都可以称之为过孔。
 过孔在传输线上表现为阻抗不连续的断点,会造成信号的反射。一般过孔的等效阻抗比传输线低12%左右,比如50欧姆的传输线在经过过孔时阻抗会减小6欧姆(具体和过孔的尺寸,板厚也有关,不是绝对减小)。但过孔因为阻抗不连续而造成的反射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其反射系数仅为:(44-50)/(44+50)=0.06,过孔产生的问题更多的集中于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影响。
 
过孔本身存在着寄生的杂散电容,如果已知过孔在铺地层上的阻焊区直径为D2,过孔焊盘的直径为D1,PCB板的厚度为T,板基材介电常数为ε,则过孔的寄生电容大小近似于:C=1.41ε过孔的寄生电容会给电路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延长了信号的上升时间,降低了电路的速度。举例来说,对于一块厚度为50Mil的PCB板,如果使用的过孔焊盘直径为20Mil(钻孔直径为10Mils),阻焊区直径为40Mil,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近似算出过孔的寄生电容大致是:
 
这部分电容引起的上升时间变化量大致为:
 
从这些数值可以看出,尽管单个过孔的寄生电容引起的上升延变缓的效用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走线中多次使用过孔进行层间的切换,就会用到多个过孔,设计时就要慎重考虑。实际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大过孔和铺铜区的距离(Anti-pad)或者减小焊盘的直径来减小寄生电容。
 
过孔存在寄生电容的同时也存在着寄生电感,在高速数字电路的设计中,过孔的寄生电感带来的危害往往大于寄生电容的影响。它的寄生串联电感会削弱旁路电容的贡献,减弱整个电源系统的滤波效用。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简单地计算一个过孔近似的寄生电感:
 
其中L指过孔的电感,h是过孔的长度,d是中心钻孔的直径。从式中可以看出,过孔的直径对电感的影响较小,而对电感影响最大的是过孔的长度。仍然采用上面的例子,可以计算出过孔的电感为:
 
如果信号的上升时间是1ns,那么其等效阻抗大小为:XL=πL/T10-90=3.19Ω。这样的阻抗在有高频电流的通过已经不能够被忽略,特别要注意,旁路电容在连接电源层和地层的时候需要通过两个过孔,这样过孔的寄生电感就会成倍增加。
 
通过上面对过孔寄生特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速PCB设计中,看似简单的过孔往往也会给电路的设计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为了减小过孔的寄生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设计中可以尽量做到:
  
.从成本和信号质量两方面考虑,选择合理尺寸的过孔大小。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不同尺寸的过孔,比如对于电源或地线的过孔,可以考虑使用较大尺寸,以减小阻抗,而对于信号走线,则可以使用较小的过孔。当然随着过孔尺寸减小,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
.上面讨论的两个公式可以得出,使用较薄的PCB板有利于减小过孔的两种寄生参数。
.PCB板上的信号走线尽量不换层,也就是说尽量不要使用不必要的过孔。
.电源和地的管脚要就近打过孔,过孔和管脚之间的引线越短越好。可以考虑并联打多个过孔,以减少等效电感。
.在信号换层的过孔附近放置一些接地的过孔,以便为信号提供最近的回路。甚至可以在PCB板上放置一些多余的接地过孔。
.对于密度较高的高速PCB板,可以考虑使用微型过孔。

xmlhifi 发表于 2014-10-2 02:10

本帖最后由 xmlhifi 于 2014-10-2 02:12 编辑

如果是转载的文章 请注明 否则违规。
另外这个文章主要针对高频高速通讯类的多层PCB而言的,本论坛是音响DIY,主要针对的低频率信号,而且用到多层PCB的机会很少。在此发帖意义的不大,仅供少数人参考。
国内加工厂都是以公制单位计量尺寸,工厂所用的量具也都是公制单位标定,所以你设计电路图也好机械结构图也好,绘图软件一般都有公制/英制选择功能,根本没必要用英制单位表达,用英制并不显得有多高大多专业,在业内看来只是一种装B而已。

A940184 发表于 2014-10-2 02:15

支持楼主,论坛需要多点教导性质的贴子。

forsli@163.com 发表于 2014-10-2 09:13

高频电路分析阻抗的单位是Ω,但阻抗的类型不一定是R、L、C,更多的是Z,这种“中国式”技术论文文化实在会误导人,XL=3.19Ω,XC=?最后Z=?在谐振附近Z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的。
这种华丽的技术文章有时和枪文没什么区别,器材的枪文是包装产品,技术的枪文则包装个人

daviscai 发表于 2014-10-2 10:17

xmlhifi 发表于 2014-10-2 0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是转载的文章 请注明 否则违规。
另外这个文章主要针对高频高速通讯类的多层PCB而言的,本论坛是音响D ...

版主淡定
用CADENCE的大多数都用英制,CADENCE默认工程也是英制,汉普 中兴 华为等大公司都用英制,国外FPGA大厂altera也是用英制。我个人也用英制,只因为100 50比2.54 1.27看起爽些

泊尔 发表于 2014-10-2 11:49

这个转载文章在一个较新的角度去关注线路板的寄生因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Hi-Fi领域,有不少人关注焊点的材料,或多或少的对音质有些影响,而过孔也是一个线路的环节,有影响是可能的。
不过过孔在焊接元器件的时候,往往是被焊锡所充填,相当于是一个实心的环节,已经不是原来的状态,文中的数据分析没有考虑到。
关于过孔的寄生阻抗因素对全电路系统有多大贡献,缺少一个量化的结论。

tendy 发表于 2014-10-2 12:29

我想问,如果这个过孔被锡填满呢?那不就是一根短导线了?这个问题还有吗?如果没有了,那好办了,所有引脚以外的过孔都开窗,然后填满锡,实际上,我一直都这么干,当然,没有测过是否有效,但是肯定比不填好。

tfsufo 发表于 2014-10-2 18:10

版主请淡定。
偶然看到这篇文章,以我非常有限的电学知识,还是认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转帖过来。
就音响效果来说,这篇文章涉及:
1、搭棚和印刷pcb有否区别?
2、单面板和双面板有否区别?
3、双面pcb焊单面和焊双面有否区别?
4、这篇文章对解码电路和功放电路有否区别?
5、寄生电容、电感都受哪些因素影响,pcb材质、厚度、覆铜的厚度,甚至不同质量的接插件传输是否也受影响?
6、同一套免调试套件,高手和菜鸟装的来的效果是否完全一致?
拓展知识面可以更利于深入思考直至影响理念,理念指导做事态度和行为习惯。综上,我转帖这篇文章我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






孙强 发表于 2014-10-2 19:58

本帖最后由 孙强 于 2014-10-2 21:01 编辑

xmlhifi 发表于 2014-10-2 0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是转载的文章 请注明 否则违规。
另外这个文章主要针对高频高速通讯类的多层PCB而言的,本论坛是音响D ...



本文 还是 有一定指导意义学习 学习

zhaoxiaona 发表于 2014-10-2 20:11

本帖最后由 zhaoxiaona 于 2014-10-2 20:13 编辑

难得一片 文章

整个论坛 堆料 堆得   金碧辉煌 画画绿绿都是 拿来看的深入 研究的 文章不多

超级高手 说话的 也不多这是 论坛风气 的问题

钳子 你得管管 凡是 带有指导性 的文章 应该加精置顶 让更多人看到才对

孙强 发表于 2014-10-2 20:23

本帖最后由 孙强 于 2014-10-2 20:38 编辑



简单点说
pcb 布线 的 道道如果 高速线路 和 低速线路 撞上低速给高速让路 尽量避免高速线产生过孔   就是 这个 道理

举例说明 : 比如主控 或者 dif 通向 dac 的LRCK DATA MCLK BCLK 4组 高速线 和 负责人机的开关量按钮线 撞上了

低速部分 打过孔 穿层 绕开   LRCK DATA MCLK BCLK 4组 高速线 保持完整 就是低速给高速让路原则   





xc6p14 发表于 2014-10-2 20:29

不懂这个 转帖 原创也罢对技术的严谨是值得学习的

enginev100 发表于 2014-10-4 14:30

一般只有在GHz级别的高频电路中才考虑过孔模型对信号的影响的,音响领域的频率最高也就十来MHz,这个领域中,就连最基本的PCB走线阻抗匹配都没几个大厂考虑的,还谈这个过孔影响?!就像算个电阻不用简单的欧姆定律,非得把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搬出来瞎折腾一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CB过孔寄生特性分析及注意要点(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