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中烧 发表于 2024-5-10 16:15

L型衰减和T型衰减有什么区别哦??

yyf901 发表于 2024-5-10 19:00

π和T型衰减器性能是一样的。
1,输入阻抗Z1=输出阻抗Z2,为对称型,在满足输入/输出阻抗不变的同时达到所要求的衰减量;
2,Z1≠Z2为非对称型,在满足衰减量的同时变换阻抗;
例如,某胆机仅有8欧输出,音箱高音阻抗为4欧,需要衰减3分贝,则需要完成8到4欧姆的变换,同时还要满足-3dB的衰减。
分频器中通常使用对称型。

L型衰减器由2只电阻组成,它只满足插入的衰减网络不改变负载阻抗的同时进行衰减的功能,没有阻抗任意变换功能,与π和T型衰减器的不对称型类似。

分频器设计是以插入的衰减器不改变单元性能为目的。因为单元的Qes=Re/(BL)^2*(Mms/Cms)^0.5,所以,设计L、π、T型衰减器时,要用负载电阻=Re值去设计。(虽然也可使用喇叭的标称阻抗值设计衰减器,但还是改变了扬声器的性能)


yyf901 发表于 2024-5-10 19:01

π和T型衰减器性能是一样的。
1,输入阻抗Z1=输出阻抗Z2,为对称型,在满足输入/输出阻抗不变的同时达到所要求的衰减量;
2,Z1≠Z2为非对称型,在满足衰减量的同时变换阻抗;
例如,某胆机仅有8欧输出,音箱高音阻抗为4欧,需要衰减3分贝,则需要完成8到4欧姆的变换,同时还要满足-3dB的衰减。
分频器中通常使用对称型。

L型衰减器由2只电阻组成,它只满足插入的衰减网络不改变负载阻抗的同时进行衰减的功能,没有阻抗任意变换功能,与π和T型衰减器的不对称型类似。

分频器设计是以插入的衰减器不改变单元性能为目的。因为单元的Qes=Re/(BL)^2*(Mms/Cms)^0.5,所以,设计L、π、T型衰减器时,要用负载电阻=Re值去设计。(虽然也可使用喇叭的标称阻抗值设计衰减器,但还是改变了扬声器的性能)

pkwangjian 发表于 2024-5-10 21:18

分压分流不同

capa 发表于 2024-5-10 22:32

这几个阻值都不好配

pkwangjian 发表于 2024-5-11 00:01

不见得非得这几个阻值,一切以听感为准!

YAAF 发表于 2024-5-11 00:09

衰减网络越复杂功放对喇叭的控制力越弱

icet 发表于 2024-5-11 02:12

本帖最后由 icet 于 2024-5-11 09:29 编辑

阻抗曲线说明一切,T型更平稳,L型需要做ZOBLE的阻抗补偿。T型在ATC设计的箱体比较多。

minor 发表于 2024-5-15 15:06

用几个分频器做了些实验,却发现L型的阻抗曲线更平稳,T型的反差较大,与楼上说的相反。

yyf901 发表于 2024-5-15 17:05

本帖最后由 yyf901 于 2024-5-15 17:09 编辑

minor 发表于 2024-5-15 15:06
用几个分频器做了些实验,却发现L型的阻抗曲线更平稳,T型的反差较大,与楼上说的相反。

阻抗曲线的对称、光滑度与流过音圈的电流大小密切相关,比较插入衰减器前后的阻抗线光滑度是错误实验项(可以通过调小音量找到最光滑度曲线后,再插入衰减量大一些的衰减网络后测量阻抗曲线,会发现阻抗曲线在过小和过大电流下都不光滑)。

有些额外问题会需要衰减器解决,例如,低音8欧,高音4欧,音箱是几欧?
通常高音灵敏度大于低音单元,要用不平衡T型衰减器解决问题,原理是让衰减器的输入阻抗=8欧,输出阻抗=4欧,同时满足所需衰减量,音箱就是8欧的了。
若高低音灵敏度一样,不需要衰减器,那对功放来说,低音单元负责的频段是8欧,高音频段是4欧,音箱的标称阻抗就没法标注了。

YAAF 发表于 2024-5-15 17:48

本帖最后由 YAAF 于 2024-5-15 18:05 编辑

minor 发表于 2024-5-15 15:06
用几个分频器做了些实验,却发现L型的阻抗曲线更平稳,T型的反差较大,与楼上说的相反。

三种都仿真了一下L型频响最线性   L衰减斜率最差      问题有点复杂 需要更多时间详细研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L型衰减和T型衰减有什么区别哦??